APP下载

从基层汲取前行的力量
—— 一名组织部长的下基层手记

2017-07-18刘吉彩

党员干部之友 2017年7期
关键词:杨家书记村民

□ 刘吉彩

从基层汲取前行的力量
—— 一名组织部长的下基层手记

□ 刘吉彩

我到平度履职5个月的时间,到过一些镇和村,但大都由镇村干部陪同,以听汇报居多,对镇情村情民情吃得不是很透。6月11日,利用周末的时间,我和部里一名工作人员,采取不打招呼、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先后到蓼兰镇许家村、杨家顶子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开展调研,进村委、进农家、进大棚,通过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听到了一些平常听不到的话,了解了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手资料。

村党组织是否先进,村党支部书记是否优秀,很重要的是看能不能把经济抓上去,不断增加农民和集体的收入,否则,村干部在群众心里就没威信,村党组织就站不到前列。

到蓼兰镇,不能不去许家村看看。来之前,我查了一下资料,这个262户922人的村庄,2230亩耕地中桑园桑苗面积达1200亩,是“山东省桑蚕第一村”“国家级桑蚕科技示范村”。去年实现农副业总收入5800多万元,集体积累达到13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800多元。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是制约村庄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家村是如何促进农民和集体增收的?带着这个疑问,8点45分,我们驱车来到许家村委,党支部书记徐忠军正在办公室坐班。说明来意后,徐忠军给我们谈起了村庄致富经过。1976年,26岁的徐忠军受组织安排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但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徐忠军和支部一班人经过广泛调查和反复权衡后认为,许家村要想富,离不了桑蚕户,必须立足村情,发展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的桑蚕业。老百姓不认识,大会小会讲,干部、党员分头到群众家门口做工作,最终得到了绝大部分群众的同意。为做大做强这一优势产业,2005年成立了“平度市蓼兰许家桑蚕科技协会”,吸引了本村和周边群众300多户入社,桑园面积由最初的600多亩发展到最高峰时的2000多亩,成了许家村的支柱产业、致富产业。他们从植桑养蚕向前延伸建成了江北最大的桑苗基地,向后延伸进行蚕茧初加工,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共同致富的“双赢”局面。

老百姓常说,“有个好班长、不怕烂摊子”。抓好村支部书记这支队伍,发展村集体经济,就抓住了牛鼻子。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毫不放松地抓好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要大力选拔那些群众拥护、有经营头脑、有奉献精神、致富带富本领强的农村优秀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干部轮训的重要内容,帮助村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真正一心为民、办事公道、勤政务实的村干部,总是会赢得群众的支持拥护;如果只管承诺不去兑现,只在其位不谋其政,结局就是换届时被群众满怀希望“扶上台”,三年后又被群众满腹失望“拉下马”。

在与徐忠军交谈中得知,他在支部书记岗位上已连任41年,村文书与他搭档38年,计生主任也任职20多年。是什么原因能让一个支部书记得到群众的信任、连选连任41年?在没有村干部陪同的情况下,我随机走访了几个农户。

从村委办公室出来,我们走进了村民许思明家中。许思明和妻子正在自家厢房内清扫蚕沙,听我们说明来意后,热情地把我们让进屋。说起徐忠军,许思明赞不绝口:“俺书记事事讲民主,也很尊重党员群众的意见。像土地调整、街道硬化、上企业项目这些事情,都是先在支部会上研究,再在两委会上商议,再让党员和群众代表表决,获得参会人数的半数同意才会去办。如果多数人不同意,事情再好也不办。所以我们都特别支持他。”

走出许思明家后,在村中心遇到了围坐在一起聊天拉呱的村民。问起老百姓为什么一直选徐忠军当他们的“当家人”?村民彭秀美直言快语:“俺书记一心想着老百姓呗,能给俺们办实事!”接着,几个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向我说起了徐忠军这些年为老少爷们办的好事:投入500多万元,对村内大街小巷65000多平方米全部硬化绿化美化;投入220余万元,修建了高标准小学、幼儿园和村卫生所,为群众上学、就医提供了方便……

民心是“一杆秤”,谁“优”谁“劣”,百姓心里最清楚;干得好与坏,品行正不正,群众最有发言权,也最具权威。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只有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说话才有人听、办事才有人跟,工作中才能一呼百应、得心应手;相对的是,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如果只管承诺不去兑现,只要权力不担责任,只在其位不谋其政,最终还是会被群众赶下台的。

作为最具农业要素集聚力的“产业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经济组织的出现,改变了农村基层组织形态这一“社会链”,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及时跟进、有效作为,以党建引领农业发展群众增收。

走访完村民,已是12点多了。我们到蓼兰镇驻地找了个小饭馆简单吃了点饭,决定下午去杨家顶子蔬菜专业生产合作社看一看。之前听部里组织科的同志说过杨家顶子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技术创新、电商营销、休闲旅游、精准扶贫“四位一体”路径,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农业发展群众增收的“新路子”,这次来的目的也是想详细了解一下情况。

赶到杨家顶子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产业园时,已接近下午2点。在社员引领下,我们找到了杨家顶子村党支部书记杨同林,随后,我们参观了合作社产业园,通过杨同林的讲解,我们对合作社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曾经的杨家顶子村,村民“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土里刨食”勉强维持生计,如今却是高效优质大葱、菠菜种植成方连片,乡村休闲旅游气象一新。谈起村里的变化,支部书记杨同林很有感触:“为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村党支部带头创办合作社,又领办扶贫创业园,通过组织引导、监督保障、协调服务、典型带动,不断健全组织章程和管理机构,规范生产经营体系,促进了村庄增收、村民致富。”2016年,合作社盈余48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3万元,社员人均收入达到2.4万元。

在杨同林看来,农民要增收,关键在强化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他提到,合作社党支部成立后,针对过去管理粗放、产品品质不高、缺乏竞争力等问题,组织骨干党员、社员到浙江、寿光等地考察,在综合比较基础上,确定把大葱、菠菜作为主导产业,实施订单种植、规模经营。

群众增收,保证质量是前提,销售通畅是关键。如何让社员和农户效益最大化,成了合作社党支部“最挂心的事”。为此,党支部开辟了休闲旅游、电商销售等,开发打造了杨家顶子“蓼兰大馒头”民俗特色村,打造了农民增收“新支点”。在一家草莓大棚里,种植户杨书海告诉我们,他家这2个草莓棚就是党支部帮助他们建的,今年以来已经接待了几百名游客,“门票加上采摘收入,比往年差不多增加了2.4万元”。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当前农村最活跃的经济组织,是新形势下党组织服务农民群众的重要载体。村级组织作为农村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必须适应这种经济基础的变化。要创新农村基层组织架构,针对这些新兴经济组织的不同特征,多样化地组建党的组织,通过组织优势和发展优势的有效整合,使这些经济组织成为强村富民、凝聚服务群众的可靠力量。

一天的行程下来,感触颇深,收获良多,深刻体会到:精彩在基层、创新在基层、经验在基层,领导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基层、汲取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对基层实际了解得更具体,我们做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更加切合实际,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才能落到实处。

(作者为中共平度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图片报道

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把党员干部廉政教育作为从严治党、廉洁勤政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并逐渐向村级拓展,通过走出去现场接受警示教育、请进来聆听廉政报告等方式,着力打通廉洁勤政教育的“最后一公里”,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堤坝”。图为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在临沂市人民检察院廉政警示教育基地观看廉政警示教育图片展览。 王伟勋//摄影

猜你喜欢

杨家书记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杨家铭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闫永红:从“镀金书记”到“走心书记”
一道例题“引发”的探究
读书记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杨家圈遗址水田遗迹探查
集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