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后下肢运动功能及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2017-07-18郭爱琴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失血性宫外孕休克

郭爱琴 钮 冬

集束化护理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后下肢运动功能及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郭爱琴 钮 冬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后下肢运动功能及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血栓形成、脑血管栓塞及肺栓塞的情况及总发生率,并统计两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血栓形成、脑血管栓塞及肺栓塞的总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有利于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集束化护理;宫外孕;失血性休克;下肢运动功能;深静脉血栓;满意度

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因失血较多,往往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神智淡漠甚至昏迷,加之手术与麻醉多重刺激,患者术后极度虚弱,仰卧于病床上不便早期移动[1-2],部分患者还需要通过输血治疗,对机体凝血功能造成较大影响[3-4]。此种情况下,患者时有发生术后下肢运动功能受限以及出现深静脉血栓[5]。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有效实施“循证医学实践指南”的临床护理方法,为更好地减少以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后进行集束化护理,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手术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完成手术治疗,入组前签署了入组同意书、手术同意书及麻醉同意书,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19~45岁,平均(32.2±1.1)岁,入组时休克指数1.0~2.1,平均(1.6±0.2),实施腹腔镜手术者29例,开腹手术者1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45岁,平均(32.3± 1.1)岁,入组时休克指数1.0~2.0,平均1.7±0.2,实施腹腔镜手术者31例,开腹手术者9例。两组患者年龄、入组时休克指数及实施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常规,如一般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未针对下肢运动及预防深静脉血栓行特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集束化护理,主要包括重点筛查、心理指导、高危干预、输液护理、充气床及按摩泵的应用,所有集束化护理方案均由集束化护理小组统一完成。首先对高危患者进行筛查,并在患者入院时、手术前及手术后针对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发生术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及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双下肢周径,并做好标记,必要时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针对高危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指导,加强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的变化情况,尤其是未婚未育者的复杂心态,针对个体化患者做好心理疏导,争取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务人员进行集束化护理操作;对于可能疑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建议术后将患肢抬高 15°~30°,做好绝对卧床休息,在排除血栓形成可能后,嘱其家属对患者进行下肢肌肉与关节的被动运动,并建议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在饮食上,建议术后以流质饮食为主,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以优质蛋白质摄入为主,减少动物脂肪等饱和脂肪酸摄入,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果,并鼓励患者多饮水;针对下肢静脉输液血管需要加强护理保护,尤其是在大量快速输液以及输入具有一定血管刺激性药物时,一定要加强对输液部位的观察,以避免和减少对下肢静脉的反复穿刺;同时针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可使用充气压力床及下肢充气压力按摩泵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预防性处理,调节适当压力后,建议每天进行 1次,每次进行半小时,以患者可以下床运动为基准,使用期间注意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及耐受度,并了解其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变化,定时触摸足背动脉搏动,一旦出现下肢胀痛、压痛以及颜色改变需要立即停止,并通知医师及时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并发症(下肢血栓形成、脑血管栓塞及肺栓塞)、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在患者出院时统计护理满意度。

1.4 评定标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以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为标准,如超声报告合并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则确诊,脑血管栓塞以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为标准,并以MRI检查证实存在有腔隙性脑梗或脑梗死为标准,肺栓塞以肺部CT检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为标准。术后下床时间是指手术后离开手术室进入病房开始计时,直至患者可在旁人搀扶下离开病床行走;住院时间指手术后离开手术室进入病房开始计时,至主管医师定义出院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使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血栓形成、脑血管栓塞及肺栓塞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术后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例数为38例(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例(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3,P=0.00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s)

组别 例数 术后下床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 40 3.2±0.4 7.3±1.3观察组 40 2.3±0.3 5.1±1.1 t值 11.384 8.171 P值 0.000 0.000

3 讨论

集束化干预首次由美国国家医学会提出[6],主要是用于临床护理的一种干预措施,其中每个元素均需经临床循证医学验证,明确具有改善患者预后的价值,以上护理措施的实施,相对于单独执行更能改善患者预后。研究证实,集束化护理是在“临床治疗指南”的指导下,将有效的干预措施逐步运用于临床护理的过程,且每一项措施是否顺利完成均可通过十分严格且具体的标准进行衡量,所以在集束化护理执行过程其目标性是十分明确的。

2009年中国骨科大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与预防指南中明确提出[7],有效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具体个体化的集束化护理,如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围术期合理的健康饮食与饮水指导、术后及时使用梯度压力弹力袜或间歇性的充气加压装置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并结合适当的药物进行干预为主要措施。其中,前两项主要由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实施,尤其是早期肢体的功能锻炼,后两项则是护理人员在医师指导下共同参与实施。对于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其血管塌陷,及时开通静脉通道是救治的前提。而在治疗期间可能反复地进行下肢静脉穿刺或需要补充血容量而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药液,引起血管内膜的损伤,容易出现四肢阙冷[8],导致下肢血液回流能力降低,出现静脉的收缩,进一步增加了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另外,术后长时间卧床亦是导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9]。集束化护理最先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护理中,其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结合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最大化地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10]。故对于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围术期实施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积极意义[11]。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血栓形成、脑血管栓塞及肺栓塞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证实实施集束化护理能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其相关并发症。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患者入组时即针对患者进行评估及筛查,对高危患者进行早期预防性干预,同时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及其家属配合集束化护理的依从性,为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加强患者饮食管理,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降低血脂浓度亦有积极意义。实施气垫床及下肢充气压力按摩泵有效提高了下肢血运循环,减少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实施集束化护理有利于早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督促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其早日康复出院。究其原因,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后,有效促进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血流滞缓的问题;同时,通过保护穿刺静脉,避免反复穿刺并积极调整饮食,减少高脂血症等的发生,提高对患者下肢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促进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针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1] 宋利红.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4):347-348.

[2] 张晓华.程序化护理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当代医学,2013,19(15):116-117.

[3] 李春会,李惠玲,邹叶芳,等.集束化干预在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2): 2045-2047.

[4] 侯淑娟,王彬,王媛,等.集束化护理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25): 2832-2850.

[5] 吴苏.集束化护理策略预防神经科危重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4):65-67.

[6] 林芹,黄莉,蒋愈娇,等.集束干预策略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效果[J].海南医学,2015,26(18):2802-2804.

[7] 王升英,初慧中,于雁,等.集束化护理在老年患者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2):263-265.

[8] 陈红.集束化护理在腹腔镜阴式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5):2313-2314.

[9] 尤伟方,褚鑫,蔡恩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7):29-30.

[10] 李健清.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2):27-29.

[11] 李俊来,曹晓林,余美琴,等.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效率的策略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3, 10(2):134-138.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2.055

郑州大学南阳附属医院/南阳市中心医院妇二科,河南南阳 473000

猜你喜欢

失血性宫外孕休克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宫外孕有哪些症状
怎样预防宫外孕
关于宫外孕你了解多少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甘肃当归对失血性血虚小鼠外周血常规及肝、脾、胸腺指数的影响
认识宫外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