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康复护理指导对脑梗死患者脑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7-07-18史文平
史文平 吴 萍
延续性康复护理指导对脑梗死患者脑功能恢复的影响
史文平 吴 萍
目的探讨延续性康复护理指导对脑梗死患者脑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中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出院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性康复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不同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患者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优势,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延续性康复护理指导对脑梗死患者脑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护理作用,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延续性康复护理;脑梗死;脑功能恢复;神经功能;满意度
脑血管疾病是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占脑血管疾病的一半以上。脑梗死又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其主要是因为患者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其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为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1]。本研究中主要对60例脑梗死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探究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出院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试验,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患者中,男与女比例为14:16,年龄35~86岁,平均(58±10)岁;观察组患者中,男与女比例为15:15,年龄36~87岁,平均(58±10)岁。病例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后病情较稳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功能障碍;起病时均出现头痛、头晕、耳鸣、恶心、言语不清;经CT检查发现脑梗死病灶。排除心、肾、肝功能不全患者;大面积脑梗死昏迷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及痴呆患者。两组脑梗死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院内护理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按照脑梗死的常规护理进行院内教育及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住院期间严格按照脑梗死的常规护理进行干预,根据患者病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文化程度及配合程度等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即病情观察、生活起居、饮食护理、情志护理、康复训练。采用图文并茂的健康宣教单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讲授,举行专题健康讲座,向患者及家属传授疾病相关知识。②建议患者通过听音乐或多与周围的人群进行沟通,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从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效果[2]。③指导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及早期功能训练,如平衡训练、步行训练、关节活动训练以及日常活动训练等,确保患者肢体功能得到锻炼,促进脑功能恢复[3]。嘱咐患者坚持进行合理健康的功能锻炼,家属从旁协助,活动训练的次数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以减少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生命质量。
1.2.2 出院后护理 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由具有 3年以上康复工作经验的护士进行电话随访及门诊复诊。①电话随访:建立电话随访本,出院后 1周进行首次电话随访,以后在出院后2~3周、2个月、4个月各电话随访 1次,每次电话随访时间不少于10 min,通过定期电话随访,向患者强调脑梗死疾病及康复的相关知识,让其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知晓疾病的防治措施,并告知患者疾病是可以有效控制和治疗的,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在电话随访过程中,需坚持给予患者相应的劝慰,向患者讲述康复成功的病例,缓解不良情绪。询问患者近期身体状况以及各项康复护理措施的进展,耐心解答患者在自我护理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与困惑,出现问题时增加电话随访的次数并记录随访内容。②门诊复诊:患者在出院后 1个月、3个月、6个月时需到门诊复查,评估患者当前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对脑梗死康复治疗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现场“一对一”讲授和示范,并解答护理问题。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院外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院外延续性护理模式进行,具体内容:①电话咨询:免费提供电话咨询,患者可以通过拨打电话直接找到护理人员进行交流,护士会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给出护理建议。②家庭访视:对于电话随访时了解到患者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到门诊复诊存在困难的患者进行上门随访,检查患者各项身体指标,当面了解患者执行医嘱以及康复护理的状况,指出患者执行不到位的地方,同时对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整改[4],直接解决问题。③网络指导:建立微信群,以微信空间共享、留言、聊天等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达到强化教育的目的。利用网络信息平台为患者解疑答惑,患者可以与护士在微信上进行互动沟通、咨询疾病的有关问题,对于表达不清的患者,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上传到微信群,护士可以清楚地了解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具体现状,直接指导和解决问题。提醒督促患者定期门诊复查,鼓励患者及家属现身说法及经验分享,促进患者及家属之间的互助交流,增进社会支持。
1.3 观察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5]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脑功能康复情况进行评估,分数越低,表示患者脑功能恢复越好;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功能康复情况进行评估,采取百分制,>50分表示存在焦虑、抑郁状态,得分越高表明焦虑及抑郁状态越明显。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进行判定,满意3分,较满意2分,不满意度1分,患者满意度(%)=(满意例数×3)/(满意例数×3+较满意例数×2+不满意例数×1)×10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及焦虑、抑郁评分两组患者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的护理措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对照组 30 10.4±1.7 6.1±1.1 53±6 43.4±4.1 59±6 43±6观察组 30 10.2±1.6 5.1±1.2 52±8 29.3±2.5 60±7 26±4 t值 0.4366 3.3172 0.6351 16.0017 0.1881 12.1786 P值 0.6641 0.0016 0.5279 0.0001 0.8515 0.0001
2.2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身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总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身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总评分对照组 30 1.2±0.1 1.5±0.1 1.4±0.3 6.0±1.2观察组 30 2.1±0.2 2.3±0.2 2.3±0.4 7.9±1.1 t值 22.0454 19.5959 9.8590 6.3928 P值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2.3 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降低其生命质量,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6]。脑梗死患者的脑功能康复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目前对于脑梗死的康复训练方式过于单一,而且大多局限于院内,常规的护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患者对脑功能恢复的需求,因此,给予院外的延续性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还能增强患者自我护理干预能力,有效控制自身的病情,从而促进患者尽早康复[7]。
导致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不理想的因素有很多,如患者存在的后遗症、社会功能下降以及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等,现实中,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缺乏专业的康复护理知识,往往出院后康复效果不理想,导致患者残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对其社会功能造成巨大影响[8]。延续性康复护理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治疗脑梗死需要患者坚持长期服药,并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但有些患者依从性较差,通过护理人员的电话随访以及上门随访,可及时督促患者提高遵医行为,通过院外的延续性康复护理,改善生活质量,加速恢复社会功能[9]。
凌丽梅等[10]以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患者经过实施延续性康复护理后半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NIHS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QOL评分均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基本一致。因此,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延续性康复护理指导,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脑功能恢复情况,提高患者对脑梗死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1] 刘汉娥.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2):83-86.
[2] 钦晓英,裴利珍,章慧玲,等.吞咽功能治疗仪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2,11(8):754-755.
[3] 韩振霞,时庆,王敏,等.超早期康复训练与特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7):43-45.
[4] 蒋瑞姝,胡昔权,邹艳,等.脑梗死患者脑功能重组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5):342-346.
[5] Yoshimura K,Nihashi T,Ikeda M,et al.Comparison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nitors Calibrated With Gray-Scale Standard Display Function and With γ 2.2 and iPad: Observer Performance in Detec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on Brain CT[J].AJR,2013,200(6): 1304-1309.
[6] Hu GC,Hsu CY,Yu HK,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the volume of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nd the risk of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J].Arch Phys Med Rehabil,2014,95(2):269-275.
[7] 王秀莲,薛素波.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5):139.
[8] 黄翠芬.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进展[J].蛇志,2012, 24(1):63-65.
[9] 李红梅,张俊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2):208-209.
[10] 凌丽梅,麦晓雯,陈彩凤,等.延续性康复护理指导对脑梗死病人脑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20):2122-2124.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2.049
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广东东莞 5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