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的教育者 专访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彭军

2017-07-18张羽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授专业设计

本刊记者 张羽

新时代的教育者 专访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彭军

本刊记者 张羽

彭军讲座

彭军

教授、硕士生导师

1958年4月生于北京

198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

现任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兼书记

天津市高等院校教学名师

2014年被天津市政府授予“天津市教学一等奖”

英国布鲁乃尔大学、诺森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匈牙利佩奇大学 客座教授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筑巢奖”大赛 评委

Idea-Tops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 评委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 高级室内建筑师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授予全国有成就的资深室内设计师

2013 年被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授予“中国室内设计卓越成就奖”中国美术家协会 会员

多年从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研究与工程设计工作。主持或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设计作品和多篇学术论文被国内外专业刊物发表、获奖或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主持设计完成了多项大型室内、外环境及景观设计、园林工程、天津夜景光环境艺术设计项目。作为市特聘专家参与评审天津市政府海河景观工程设计招标等多项政府建设项目。作品多次参加国外、国家级设计展览、大赛并获奖。2005年本人设计、监制的天津市标志性市政项目——北安桥获天津市政府二级奖章奖励。

主编、编著出版的主要专业书籍、教材:

《欧洲景观艺术》、《欧洲公共艺术》、《英国景观艺术》、《英国建筑景观》、《欧洲建筑景观》、《欧洲、日本公共环境景观》、《商业空间设计》、《中国古建筑—建筑画选录》、《中国古民居—建筑画选录》、《中国桥—建筑画选录》、《世界桥—建筑画选录》、《手绘世博—建筑画选录》、《室内设计、设计基础特色课程实录》、《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特色课程实录》、“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系列教材”(六部)、“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实训系列教材”(四部)等30余部。其中《景观艺术设计与表现》于2014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规划教材。

其实在采访完彭军院长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出于对老师和学者身份的敬仰,这篇人物专访很难开始,何况完成。无他,只担心见识与笔力浅薄,无法展现出真正“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事业”的丰满形象。稿件一拖再拖,最终还是被彭军院长的一席话警醒安抚:“你找个清静地方,安下心,照实写。”简单几个字,是老师劝诫学生的口吻,却充满力量。

溧阳的苏园静谧清幽,掩映其中的不只是古香古色的南方园林和中式古典家具陈设,更有浅吟低唱、不绝于耳的传统文化。几日的安逸换来对民族传承和教育伟力的淡淡思考,以及对一位坚守在教育岗位几十年如一日的老师的些许解读。

承道于野,传道于堂

师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无论是昔时的杏坛布道,还是今日的讲坛授课,师者作为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始终是历史长河中最受尊崇的职业之一。然而在为师之前,首先自己要成为“得道之人”,甚至是“悟道之人”,才能教授他人。“承道”之路,可见其重要。

彭军教授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之后又前往英国布鲁奈尔大学、诺森比亚大学作访问学者,可谓是正经的“科班”出身。但彭军对设计的认识、理解以及之后思维的形成却源自于他进入天津美术学院之前的一段工作经历。

“我先在天津工艺美术学校读了中专。展览绘画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家大型国营家具厂。第一年实习,本来厂里要把我分到工会搞宣传,但我更想掌握跟设计有关的实际内容,就主动申请去车间工作,把每个工种都干了一遍。尤其是木工、油工,和我从事的设计专业紧密相关,工作起来格外的用心。”

勤奋的彭军白天组装各种类型的家具,晚上把图纸带回家研究、琢磨。实习期满后,彭军被调到技术科。之后的四年时间,彭军在这里画了无数的图纸。彭军记得每一个酷暑与寒冬,在没有电风扇和暖气的日与夜,画图用的鸭嘴笔、硫酸纸,以及不让汗水滴落在图纸上的小心、暖热手之后才敢握笔的谨慎。无数的衣柜、床、沙发在他笔下诞生,各种尺寸、各种造型、各种结构家具的全方位实践为彭军奠定了坚实的设计基础。

1982年,24岁的彭军为了自己的“大学梦”报考了天津美术学院。“报考当天我是第一个报名,准考证号是001。当时天津美术学院还没有室内设计专业,于是选了工业设计。这个时候,加上之前在天津工艺美校读书,我已经在这个行业历练了7年。”

彭军教授回忆起当时考试的趣事,说到设计考题里居然有自己在工厂经常设计的沙发,当时便是有如神助,画出的图纸干净漂亮;在等待入学通知的时候,就受委托代表学校为天津新港造船厂建造的远洋客货轮进行舱室的室内设计;而更有意思的是,他刚刚进校,学生还没有当,居然就先干了上教学!

“当时我们这一届一共四个专业,分别是工业设计、染织、版画和装璜,一个专业招10个人,一届一共40个。全校学生加一块儿不到200人。开学伊始,教研室主任就和我说,彭军你先别跟你们班一起上课了,三年级有四周的家具设计课没人上,你去给代课吧。”

彭军教授自己都认为,他和教师身份的相遇虽然有点“稀里糊涂”,但完全是缘分所致,就是所谓的“天注定”。他对画画、设计的喜爱,在工厂锻炼的一身本事,竟然如此早的就和老师的天职融合在一起。以至于毕业之后想都没多想就留在天津美术学院校任教,一干30年,从未停歇,也从未倦怠。

某大学图书馆室内设计

“到现在,我其实已经很难说是更喜欢设计还是更喜欢教书。本来是因为热爱画画走上设计道路,却又阴差阳错开始当老师,教的又是喜欢的专业,就更加喜欢当老师了。慢慢地,感觉当老师才是最喜欢的事情。有时候钻牛角尖了,还真想让设计和教书在心中分个高下。等反应过来想明白了——这有什么好分的,都喜欢就成了嘛!”

天津美术学院在1906年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傅增湘先生创办,是我国最早的公立高等学府之一。1980年正式定名为天津美术学院,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从上世纪中叶开始,逐渐成为一所多学科、多层次的高等美术院校,在美术学诸专业、实验艺术等新兴专业具有较强实力,是中国独立设置、最具影响的八所美术学院之一。

1984年,学校创建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国内高校中第一个被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1990年又成立环境艺术设计系。2014年正式成立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下设室内设计系、景观设计系和公共艺术系。

30年来,从一名普通的专业教师,到今天,成为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彭军教授和全院教师不懈努力,教学水平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同,每年的优秀毕业生被国内一流专业单位争先聘用;学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在国内高校本领域处于核心层次;在历年来国内各类学生设计大赛中取得的成绩优异,是国内各类主要专业赛事、论坛、学术活动的主要单位;同时还是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中国室内设计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等国内专业组织的核心成员。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已经成为影响中国艺术发展的力量之一。

彭军讲评设计方案

实践者与艺术家

许是经历成就思维,在设计所代表的创新内涵之外,彭军对实践二字的含义,格外重视。“从设计角度来讲,任何理论、任何新的表达方式、任何施工技法、任何构想,都必须能够落地实现,这样才有意义和价值。否则就是空谈。”

彭军教授认为实践是奠定设计专业的基础,这当中自然有他从天津工艺美校毕业之后设计工作实践的经历,也有他上大学之后始终没有脱离设计实践的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彭军教授自己看来,和他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

“作为一位教师,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我们只是在讲授课本上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都是从前人无数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精华,是实践的产物。我们教授学生的目的之一,也是要把这些经验传承下去。历史发展、知识进步也都是站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所以我经常对学生强调,能够将设计创意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才是我们专业最重要的基本功。基本功好了,才能支撑着向更高的层次提升。”

就设计层面上讲,彭军教授强调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包含了很多内容,学好课本上的知识甚至只是其中一部分。以学习设计基础为基本,还需要了解设计历史、设计发展、设计现状,设计的相关行业情况,比如建筑行业、材料行业等等,再加上空间结构、环境影响、材料成分等内容。在完成这些的同时,还要通过大量创造性思维的应用练习,比如实地勘察与调研,比如大量完成各种专业的设计分析,比如各种形式的设计表现训练……要掌握彭军教授所认可的“基本功”,可真不算简单。

“但我并不觉得这些要求对学生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者、甚至还不是设计师,我认为这些内容都是必要的。设计从本源上来讲是进行创造,而创造则是通过缜密的理性思维和发散的感性认识的情况下产生的。人不可能凭空变出新东西,设计更是如此。我希望我的学生走出校门后个个都是优秀的设计者,甚至其中一些人能够成名成家,那这些教学内容自然都是必须的。”

然而,实践也仅仅是彭军教授认知的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仅强调实践,不就成了技工了吗?最重要的还是由实践培养的思维与能力。你要了解别人的观念,要会分析这些观念,从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形成自己的认识。现代化教学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思维,目的是教出学生有这个能力超越他的老师。这样才是老师的成功。”

《提升环境设计行业的美学品位》配图

《“美是有意味的形式”》配图

实践之上,彭军教授又是一位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探索者。“设计”对他来说更像是艺术的“社会化”。他热切关注着国家设计行业的变化,正是为了能够有朝一日通过行业发展实现他对艺术的期盼与追求。

通过梳理专业名称的变化,彭军教授向我们展示了我国建筑装饰设计行业的创造性发展。“改革开放时期之前的若干年,这个行业叫建筑装饰行业,只是附庸在建筑行业之中;之后形成了室内装饰专业,实际上已经从建筑的整体大行业中相对独立出来;改革开放之后改为室内设计,这已经是理念上一个很大的进步,因为设计实质包含了创造之意,对设计师的工作作出肯定;而现在进入环境设计阶段,实际上就是室内外环境的一体设计,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彭军教授来看,环境设计确切来讲就是为谁设计为谁用的。设计不应该只考虑眼前,而是要把空间当作流动变化的舞台进行创作,让生活在空间中的人和空间更加贴近,相互呼应,甚至能够融为一体。这不仅仅是对一个空间进行定义和设计,更是要对空间使用者有充分的了解,对空间周围环境进行充分调研之下才能够完美进行。由此引申,每个设计作品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人与人、境与境都不可能完全相同。融人于景,寓景于境,其实也印证了中国一个古老的理念:天人合一。

彭军教授一方面对行业发展的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对设计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整体上看,我们的设计行业和设计水平的提升毋庸置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如果从更高水平层面的期待,一些从事设计的相关人员,从专业理念上其实还没有真正完全进入‘设计’阶段,有相当一部分的意识还停留在‘装饰’阶段。这是行业发展和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要正视,更要为扭转这种情况积极作出努力。”

在彭军教授的《提升环境设计行业的美学品位》一文中,他赞同《艺术论》一书中提出的“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观点,并强调,行业当下应该追求的是具有内涵的空间形式设计,而不应该是迎合俗媚的偏好和肤浅的设计符号,否则,这种具有“有意味的形式”品位的优秀设计将难以寻觅。

彭军在考察、分析贵州西江苗寨风雨桥建筑形式进一步阐述了以上观点,并通过解构建筑的结构与当地人文发展脚步,解析出传统建筑其中的韵味,得出美的来源与表现形式;而在他另一篇《中国“美丽乡村”的愿景》的论文中,彭军教授过对建筑与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所引发的感悟,就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及美丽乡村设计服务主体的探究,旅游开发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应用原则,乡村资源的保护等方面加以阐述,共同探讨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源性问题,期待中国的乡村美丽的愿景的实现。

从自身职业出发,彭军教授对艺术、美与设计进行进一步思考:“从根本上来说,我们从基础教育上对‘创造’、‘艺术’、‘发散思维’这些点的理解、认识,甚至关注就不够,‘输在起跑线上’并不是一句危言耸听的话。在经历了漫长的应试教育之后,思维模式固化,创造性就会受阻,想要打破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而承担重任的老师往往也是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因此首先要让自己的固化思维被打破,才能更好地承担教育学生的重任。”

每个老师都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践行者,他需要把传授的知识让学生能够落地实践,但每个老师更应该是理想主义者,这样,才能避免成为一个教书匠。一个设计师以及培养设计师的教师,要具备艺术家的特质。

“设计不能剥离美学进行学习。或者说任何学科都不能剥离美学和审美。人是有感情、感知的,对美的追逐是与生俱来的天性。社会发展到最后必将会把科学与艺术作为衡量进步与否的标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我们这一代、我们的下一代以及子孙后代,都能够在一个具有品位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用美的眼光对待世界。”

《中国“美丽乡村”的愿景》配图

四校四导师的背后

彭军教授向记者介绍的已经进行了八年的“‘四校四导师’环艺专业实验教学活动”,其意义令人感佩。

“‘四校四导师’环艺专业实验教学活动”是2008年底,中央美术学院王铁教授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月教授联系彭军教授共同讨论、创立的3十1名校教授实验教学模式。旨在探讨环境艺术设计本科生毕业设计合作教学模式的新思路。从过去只是信息上的交流转变为直接交叉指导专业课题研究、本科生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让教师、学生相互之间能有一个更广泛的面对面交流,使本科生的学术研究更体现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要求。

学生出示按要求变化后的图形(图略),教者结合图形用动画演示,引导同学们后得出相关结论仍然成立.(详细过程略)

经过主创院校及参与院校师生近10年的共同努力,活动由当初的3所美术类院校+1所理工科院校的四所院校模式,发展成现在的4x4国内外十六所院校模式,教学体系逐步完善和成熟,其成果得到了国内众多设计机构及企业的高度认可。

“其实当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想打破原先学校之间传统的、封闭的、浅层次的交流,通过以共同完成毕业设计课题为基础的深入交互,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在进入社会之前打下更为牢靠的综合性基础。但随着更多的学校、企业、社会机构等的积极介入,活动进一步发展,其含义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校四导师’环艺专业实验教学活动”伴随每学年毕业季学期的开学之初展开,以大四毕业生为主。课题活动参与者集中到一个学校进行开题,根据共同题目进行设计教学;中期集中到另外两个学校进行会审,后期再集中到最后一个学校进行最后答辩、评比。在此教学期间,参与学校的老师们去各个学校穿插进行答疑解惑和讲授内容。

“老师们都是周五下午去其他学校,周六周日两天进行教学和讲学,周日晚上各自返校。首先完全是利用公休的时间,不耽误各自的上课时间,其次是不用各自学校的经费。从第二届开始,我们邀请了国内的十个一流设计公司的资助支持,设计总监被聘为实践导师。这些设计名家的倾心支持,公司对优秀学生进行招聘,提升了活动的专业实践层次,其公益精神令人感动。”

随着活动的成功举办,其影响也在不断扩大。2010年,中央美院、清华美院、天津美院和中华室内设计网以这个教学活动的合作为契机,共同创办了国际空间设计大奖——Idea-Tops艾特奖。旨在打造全球最具思想性和影响力的设计大奖,发掘和表彰最佳设计师和最佳设计作品。

作为国际空间设计大奖的评委颁奖

2015年,“四校四导师”教学活动得到“深圳市创想公益基金会”的项目资金支持,进一步保障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又有匈牙利、美国的两所大学建筑学、建筑工程专业加入,使该教学活动走出国门,具有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其中,匈牙利佩奇大学更是为参加这项活动获得优秀成绩的学生提供了免试进入该大学读取硕士、博士学位的机会,为国际间专业交流提供了更高、更广阔的平台。

“四校四导师”教学活动对国内相关专业教学影响深远。它改变了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各院校间的教学壁垒,实现了多所高校联合教学、校企合作教学,让本科生教学的学术交流从一般化的专业教学信息交流转变为直接交叉指导本科生教学研究的全过程,学生可以在一个学期的时间内充分体验多所高校的不同教学氛围,接触不同的教学理念,多元化思考方式地直接交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直接贯通。

彭军教授欣慰地谈起天津美院环境设计专业通过“四校四导师”教学活动带来的对专业教学提升和学生们所取得的优秀成绩,如数家珍地介绍学生们在大型知名设计企业的工作情况和做出的知名项目、获得的知名奖项以及已经可见的令人钦羡的未来……作为一名老师,不是自己如何成功,而是自己的学生,尤其是一大批学生的成功,才是最值得高兴的事情。

作为“四校四导师”活动的幕后推手之一,彭军很清楚活动的深远意义:以交流促进发展,以活动培育人才。用活动和比赛提高学生进步的热情,只有让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专业人才队伍逐渐壮大起来,才能最终壮大我们整个行业。“一些参与其中的设计公司的实践导师、功成名就的设计家都还依然在学习一些课程来保证自己的不断进步,我们其他人有什么理由懈怠呢?”彭军严肃地说。

北安桥上的身影

北安桥横跨于天津的母亲河海河,位于河流穿行市中心的重要地段,是天津市重要的城市景观和市政交通设施。该桥始建于1939年,桥梁位于和平区与河北区的交界处,连接天津市河北区胜利路与和平区福安大街。1973年改建为钢筋水泥桥。全桥三跨,跨径为93米,桥跨为24.8米,桥宽24.6米,其中机动车道18米,人行道每侧各3米,左右各0.3米栏杆。

2000年初,天津开始对城市景观提升建设,市政府提出了一个特别大的工程——海河景观改造。彭军教授作为天津美术学院派出的建筑景观设计专家进驻海河专家组,在2003年应邀担任北安桥、狮子林桥造型设计的艺术总监,负责相关艺术设计工作的全面事宜。

“作为一个成长在天津、生活在天津、工作在天津的设计者,能够参与这样的项目建设,具有很强的使命感。更重要的是,天津作为国家的重要城市之一,桥梁的特色展现了城市的形象。当时我确实暗下决心,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设计,为天津增添光彩。”

在当时市领导的具体要求下,彭军教授综合各路意见,考虑了海河两岸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兼顾海河景观的整体感、流畅感,并综合了原有桥梁的结构形式,最终确定了北安桥“欧风汉韵”的设计方案。

新北安桥为欧式设计风格,富丽堂皇。桥上的雕塑为西洋古典表现形式,桥两端的桥头堡上有以中国传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题的铸铜雕塑,寓意东西南北,四方平安。桥梁中部为盘龙雕像,桥栏上为四尊舞姿各异的乐女,充分展示了古典风格的艺术效果。夜景桥体的艺术照明采用暖色调新型光源,突出表现了铜质镏金雕塑的华丽质感和白色花岗岩雕制的流畅柔美,塑造了充满艺术情调的光的景观环境。北安桥现已成为天津城市的地标性景观。彭军教授也因出色的工作荣获了天津市颁发的荣誉二级奖章。

天津利顺德大饭店的百年风云博物馆是彭军教授设计的另一个项目。始建于1863年的利顺德大饭店矗立在天津市海河岸边,至今已有147年的历史,是国内唯一荣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华老字号”两项桂冠、也是唯一拥有专属博物馆和游船码头的五星级酒店。

跨越百年时光,利顺德大饭店从诞生到辉煌,从变革到今日的发展,见证了近现代天津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既是天津近代史的见证与缩影,又是天津改革开放的窗口与前沿。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利顺德大饭店在重新整修后开设了百年风云博物馆,是中国目前唯一的酒店历史博物馆。而当时彭军教授接下这座博物馆的原因正是因为博物馆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希望能够亲身参与到维护和展现历史的重任中去。

设计完成的百年风云博物馆设置在利顺德大饭店内,展示设计分为百年时空、百年老屋、百年肇基、百年风韵、百年探秘、百年沧桑、百年殊荣、百年回响、百年传承等9个展示部分,共展出文物1000余件,再现了始建于清同治2年(1863年)至今的利顺德大饭店的百年历史,也浓缩了近代天津的历史。

百年风云博物馆展现了利顺德大饭店在近代史上重要外交活动场所的身份。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曾先后将领事馆设于酒店内;中国与西方国家在近代的诸多条约在这里签署;孙中山、美国总统胡佛、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卓别林、梅兰芳等著名人士曾在此下榻或寓居……博物馆还陈列了中国第一枚邮票的发行、第一部电话机、第一台发报机、第一个发电机、第一台统计机、第一架留声机、第一部电梯等,生动的记载着曾经的上流社会的奢华先进与精致优雅,展现了令人深思的历史画卷。

北安桥和百年风云博物馆只是彭军作为设计师身份完成的许多项目之一,作为著名设计院校的领军人物,他参与的项目种类繁多。他不定义自己的设计风格,只用8个字来形容自己的设计理念:情理之中,预料之外。情理之中表明设计的合理性,而预料之外又表现了设计的独特性与创造性。非常贴切地诠释了彭军教授本人对设计的理解。

然而彭军教授本人却并不热衷自己做设计。为了能够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教学当中,他甚至会刻意回避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设计项目。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能够提高自己学生的设计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北安桥上的身影并不是一位纯粹设计师的身影,更是一位老师、一位学者的身影。

彭军教授的案头有一摞整齐划一的书籍,翻开几本,发现都是手工绘制的建筑集成的书册。仔细查阅,竟然都是出自彭军主编出版的学生们的课余作业。“暑假期间、课余之时,我希望学生们也能尽量研习专业方面的内容,就给他们留点作业,比如画些建筑画。为了激励学生,也是为他们积累专业业绩和优秀的作品,就每个阶段设计一个主题,老师们也都积极参与其中,共同组织学生,最终集结成册出版,也算是成果之一。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正好有老师带着一个班前去考察了,回来后在国庆节假期中,老师们分组带着学生,按照考察时拍摄的资料,把世博会的全部建筑、全部室内、全部景观、全部设施,包括雕塑、垃圾箱等等,用建筑画的方式画了出来,最后由中国建筑出版社出版。那是世博会百年以来第一次全部入画的,由设计专业大学生画那更是头一次。”

从那儿之后,彭军教授和老师们又以中国桥、世界桥、中国古建筑、中国古民居建筑为题,分别进行历史考证,组织学生完成了一本又一本的钢笔画图集。“每幅画都留下了学生的姓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从中获得学习进步的潜力,同时还提高了专业的表现能力。”谈到此,彭军教授不无欣慰。

最近一次见到彭军院长,是在2017年3月19日举行的“海峡杯” 第五届装饰企业及装饰设计大奖赛颁奖典礼上。作为此次设计大奖赛的评委和颁奖嘉宾,彭军院长是低调、谦逊的。他从不吝惜时间参与这些能够促进行业发展的活动,更愿意为学生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他看来,在设计的发展中,在教育的道路上,能够多做一些事情,便足够了。

猜你喜欢

教授专业设计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刘排教授简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