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也能讲出好文章
2017-07-18诸暨市关工委
诸暨市关工委
村史也能讲出好文章
诸暨市关工委
五老给孩子们讲村史
浙江省诸暨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不少乡村自古以来就有很好的文化传承,形成了很有特色的村史文化。特别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记忆。为此,诸暨市关工委充分挖掘地方村史,在青少年中开展“我们的村史”宣讲活动,吸引了青少年广泛参与。
坚持三贴近,提升“两史”教育感染力
贴近青少年认知现状。党史国史浩瀚宏大,如何对青少年深入开展教育?市关工委抓住重点、化繁为简,纂写《党史国史自测百题》,编印74000册发至全市中小学校,辅助学生进行党史国史学习。同时,市关工委把党史国史教育的切入点放在讲村史上。一方面五老熟知本村的历史文化内涵,宣讲村史是他们的优势;另一方面村史中还有大内涵,在讲村史中可以与党史国史融会贯通,以小见大,增强教育感染力,激发青少年的爱乡爱国爱党情怀。
贴近文化礼堂发展实际。全市27个镇乡(街道)已建成文化礼堂的有76个村,市关工委把教育活动的着力点放在已建文化礼堂的行政村中。一方面,这些村在文化礼堂标准化建设中都设有“五廊”(村史廊、励志廊、成就廊、民风廊、艺术廊),有比较翔实的村史文献、实物资料;另一方面这些村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村两委会比较重视、五老力量较强。为此,市关工委把村史宣讲活动纳入文化礼堂的常规活动中,确保教育活动有序开展。
贴近教育方式转变需求。不少青少年对“你台上讲、我台下听”的传统单向传播宣讲方式缺乏兴趣,如果能置身于丰富的图片、实物中,运用投影、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再配上生动感人的讲解,则能较好地提高学习趣味性和求知欲,能有效促进青少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已建成的文化礼堂基本上设有村史廊,有的有乡村记忆馆,有的有烈士纪念专栏,有的有英雄榜、乡贤榜。有了这些图文并茂的材料,可以让孩子们通过了解本村的发展史和取得的成就来提高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程的认识。
注重三结合,增强“两史”教育时代感
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在开展“我们的村史”宣讲中,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如:赵家镇榧王村以香榧闻名,该村关工委在讲村史中就引导孩子们思考:同样的村、同样的香榧,为什么解放前人民这么穷?如今靠发展香榧产业、乡村旅游,群众就步入了小康生活?在感性认知中教育孩子们从小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
在村史宣讲中,许多村都发掘、利用当地资源,深化红色主题教育,引导青少年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如:草塔镇庄余霞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是远近闻名的“革命活动区”。镇关工委紧紧抓住这一教育平台多次组织全镇青少年参观学习,让孩子们牢记革命历史、继承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的长征路。马剑镇白门村、陶朱街道联合村、大唐镇路西新村等村经历过革命战争的洗礼,留下了许多金萧支队革命战斗的故事,村关工委引导青少年瞻仰烈士遗物、参观战斗遗迹、倾听革命故事,让孩子们穿越历史的风尘,体悟震撼内心的精神伟力。王家井镇祝家村、同山镇滴水坑村、店口镇三江口村、浬浦镇浬浦村曾遭受日寇的侵犯,这些村关工委五老在文化礼堂向孩子们讲解陈列物品背后的故事,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或老一辈口传的革命经历,教育孩子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历史与文化相结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村史宣讲中,五老运用《党史国史自测百题》,把当地村史与诸暨本地党史相结合,引导青少年了解党史国史的重要内容,激发孩子们爱党爱国。村关工委努力挖掘文化礼堂蕴含的深厚文化资源,在讲好村史中,让青少年学文化、长知识、受熏陶。如非物质文化遗产“西路乱弹”(以演唱乱弹为主,兼演徽戏、梆子和少数调腔剧目的多声腔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东和乡十里坪村的宝贵财富,该村关工委在讲村史中让青少年认识“西路乱弹”,尽可能地让他们从小感受“西路乱弹”的艺术魅力。同样,枫桥镇桥亭村、安华镇宣何村依托文化礼堂打造“王冕文化”“驿路文化”,村五老让青少年在了解村史中,认知本村历史瑰宝,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增强文化自信。
宣讲与实践相结合。陶朱街道白门下村历来有做龙灯的传统,村文化礼堂注重培育龙灯文化。该村五老手把手教青年人扎龙灯,在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让青少年参与龙灯制作。同样,王家井镇洋湖村关工委让孩子们一同参与洋湖坛的制作,草塔镇上下文村带领孩子们认识蓝莓经济,东和乡十里坪村引导孩子们感受戏曲文化,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在参与中增长才干。
做到双配合,推进“两史”教育常态化
与学校配合。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开展“两史”教育,培养青少年理想信念。一是用好《党史国史自测百题》。各校在建党节前利用读报课、班会课、夜自修等时间,采用小组学习、独立练习等方式边答题边学习。二是参与“村史宣讲”活动。一些学校与当地村关工委联手,把学生带进村文化礼堂学习村史和党史国史。三是开展常态化教育。各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安排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如通过举行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手抄报、宣传栏,征文、演讲比赛、邀请五老进校宣讲等多种形式,让广大学生耳濡目染地接受“两史”教育。
与行政村配合。村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的独特优势进行宣讲。如:陶朱街道联合村五老俞根土是名退休教师,俞根土在为该村59名中小学生讲村史中,结合当时奥运期间传颂的女排精神,希望孩子们像他们一样刻苦学习、顽强拼搏,做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材。同时,宣讲中还注重联系行政村两委会,发挥在职党员干部的作用,对青少年进行宣讲。如同山镇在高城头、中源、滴水坑、王沙溪村开展村史宣讲中,除镇关工委报告团边平友老师讲党史国史外,这些村的党支部书记还走上讲台,给孩子们讲村史、数发展、描未来,给孩子们上生动的“两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