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基因永不衰落
——诚意致敬中国共产党建党96 周年

2017-07-18

电视指南 2017年7期
关键词:建党虚构革命

巨情策划

红色基因永不衰落
——诚意致敬中国共产党建党96 周年

7 月 1 日,是我党建党 96 周年生日。96 年,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无数优秀的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今天让我们在雅俗共赏的影视作品中,重温心中的英雄形象,缅怀他们身上永不过时的红色风范。

最近一年,《海棠依旧》《狭路》《天涯浴血》《彭德怀元帅》《长征大会师》等一批高品质红色剧取得了高收视和高口碑的好成绩。即将播出的《建国大业》《秋收起义》等宏伟巨制也让观众备感期待。

主旋律电视剧和献礼剧为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和传播优秀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担负着传播主旋律的文化使命,革命叙事往往能够激发老中青几代人的崇高情感,有着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功能。而且随着发展与创新,如今的主旋律影视剧不再表现出统一刻板的面孔和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将多种商业元素、宣传营销以及具有收视号召力的演员聚在一起,形成可以赢取收视率的合力。

红色精神正能量代代相传

纵观党建题材电视剧的近期发展,去年播出的《彭德怀元帅》堪称典范。《彭德怀元帅》打破了我们心中对领袖们的刻板印象,让我们心目中的彭老总不仅是历史教材中那个上阵杀敌、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也是一个关怀小辈、感情丰富、热爱生活的可敬长者。我们更深刻体会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美好,更加愿意为建设新中国、实现中国梦而努力。解放军报社文艺部原主任陈先义说,一个时期以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有一种错误观念,即这种作品没人写,写了没人拍,拍了没人播,播了没人看,所以只能一窝蜂地去抢拍有市场、缺思想的“娱乐戏”。《彭德怀元帅》在这方面为我国影视剧创作带了个好头。

同样获得好评的,还有电视剧《天涯浴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顾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认为,《天涯浴血》全剧有两大特点:一是重要人物全都是真实历史人物,不像现在有很多片子,一半以上是虚构的人物;第二,85%以上的戏,全部在真实的历史人物和真实的历史事件中进行艺术的形象再现,这是非常了不得的。

继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后,导演陈力再携主创团队精心打磨,由唐国强、孙维民、王伍福等主演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海棠依旧》去年登陆 CCTV-1 黄金档。为了更精准呈现历史原貌,剧中每一个道具都参照实物进行复制,大到飞机型号、抗美援朝使用图,小到总理办公桌上的稿纸、红蓝铅笔、手表、放大镜等都力求真实,再现了贴近百姓的周总理。该剧更是入选了今年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候选名单。

综上所述,红色电视剧的历史事件离我们远去,但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传颂、铭记!这些电视剧作品,无疑是大众了解党、了解领袖、了解历史、了解革命的文艺渠道。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革命历史”+“纪实”风格几乎成为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不可或缺的艺术标识。革命历史与纪实特色的结合内在地决定了该类创作的精神高度,尊重革命历史、艺术地再现活动于其中的领袖与英雄的生命足迹是该类创作的题中之义。因而,恰当地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在此类创作中就显得格外重要。

此类创作既要遵循一般历史正剧创作的“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原则,又要灵活地理解“小事不拘”。“大事不虚”即其中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不能虚构、历史氛围不能改变和虚构、重要的历史人物不能虚构这三大“不虚”。但由于革命历史距今较近,很多老革命都健在,该类创作的细节虚构不能随心所欲地“小事不拘”,比如随意地编造生活细节或人物习惯等,而需要在符合“人”情、“物”理的前提下进行创作。这使得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艺术虚构更受限制,由此对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开掘历史与生活的功力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一些优秀作品的虚构段落堪称经典,如《长征》中革命领袖过草地时在狂风暴雨中手挽手高唱《国际歌》的慷慨雄浑、《延安颂》中冼星海创作时人物的忘我投入与黄河咆哮翻滚的音画交替、昂扬豪迈……都是极具创作力的艺术想像与发挥。

时代久远,创新融入新受众

电视剧产业化的特性也使该类创作在肩负宣教功能的同时,必须面对观赏性、收视率的挑战,也就无法回避“经济时代”与“红色历史”、商业逻辑与主导意识形态的碰撞。硬性拔高人物、神化人物;英雄不死、领袖人物“高、大、全”等创作现象为人诟病,而现阶段的红色作品在创作上让大家看到了可喜之处。

比如《长征大会师》总制片人李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作品首次全景式展现了长征中的6次会师,内容上是一次创新和对行业空白的填补。其次,为了拍摄这部作品,剧组先后辗转重走了2万5千里长征路,实景拍摄震撼人心。再次,主演的塑造摈弃了“高大全”的脱离实际,都是细节展示真情,非常有代入感。最后,为了迎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在故事主线之外也加入了剧中一家人五个孩子的线条。同时,大胆启用年轻偶像,打破了红色剧目与观众的隔阂,收效甚好!

又比如谍战剧《麻雀》,就是启用了所谓的当红鲜肉加戏骨,双层保障,从演员号召力下手,吸引观众。然后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无法自拔地陷入了海飞的谍战深海。最后打出了“唯生命与信仰不可辜负”的口号,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韧与智慧,取得了超级胜利。该剧在演员创新上是个典范。

再比如河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海棠依旧》,耗时近六年,真实再现了周恩来27年总理生涯里最接地气的一面。难得的是,作品不仅真实展示了总理日理万机的紧要事件,场面宏大,更有生活中对身边人、对亲人亲切的一面。该剧全方位、多角度、活灵活现地展示了人们心中的总理形象,较好地把握了英雄的平凡与崇高、个人情感与革命情怀的相互关系。

《建军大业》《秋收起义》《建党伟业》《建国大业》……接下来,大批红色作品将以席卷之势和观众见面,多角度、多维度、多题材、多方式的现代化呈现亘古不变的党的精神和中国人民的信仰与品格。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之际,在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我们再一次重温红色精神,用全新的方式解读和感受,向中国致敬、向共产党致敬、向伟大的中国人民和历史致敬。

(编辑 Anne)

猜你喜欢

建党虚构革命
临江仙·庆祝建党百年
建党百年颂
百年建党路上的“科学巨人”
虚构
小画家
虚构的钥匙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