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魏源的《海国图志》
2017-07-17胡乐凯宋永林
胡乐凯++宋永林
【摘 要】 魏源作为晚清思想家,编纂了时代巨著《海国图志》,这部鸿篇巨制集中表达了魏源提出的要全面、客观地看待西方并向西方学习的思想。2011年出版的《海国图志》对魏源成体系的思想传播有重要意义。这些思想虽然存在特定的阶级局限和时代烙印,但对近代的哲学理论以及近代思想文化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实学的形成与发展也功不可没,对中国当今的经济发展亦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 键 词】《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实学
【作者单位】胡乐凯,武汉大学哲学院;宋永林,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晚清思想家、近代地主阶级改革家魏源的《海国图志》是一部时代的巨著,它是近代首部由国人编写的百科全书,详细系统地介绍了当时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历史、军事、地理、技术等方面的情况。2011年版《海国图志》的成功发行,对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魏源成体系的思想,对于知识普及以及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海国图志》的成书以及新版刊行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魏源一生勤奋治学,读经学史,常常苦读到深夜。魏源后来与当时作为地主阶级开明代表的林则徐是挚友。林则徐是有远见的思想家,他们都有强烈的向西方学习的愿望,以期通过借鉴海外国家的先进政治、经济、文化来改革国内封建政治体的弊端。1841年,林则徐因虎门销烟一事被掌权者以种种理由诋毁加罪,被发配至新疆伊犁,在扬州与魏源见面时,林则徐将其在译书局翻译的《四洲志》以及在国外制造枪械船炮所用的一些图纸留给了魏源,并叮嘱魏源一定要把这些资料编纂成书以向国人系统详细地介绍国外的先进制度、人文地理、风物人情等情况,给国人以警醒,使其明白国家的真实处境。魏源利用这些资料编纂的同时,又参考历代的典章制度及各地史志等典籍,焚膏继晷,呕心沥血,第一版五十卷的《海国图志》于1842年刊行。其后又于1847—1848年、1852年分别将《海国图志》扩展为六十卷与一百卷。
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林则徐翻译的《四洲志》的基础上依据中外资料增补整理而成的。同时,和前期东西方直接通航以及西人传入的有关地理的著作有关。如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华传教并著有《坤舆万国全图》,该地图介绍了世界各地的风俗和风土民情;随后,另一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编撰的《职方外纪》对世界各地的叙述更加详细;清初,又有南怀仁的《坤舆全图》,其对世界形势的介绍就更加明晰了。这些著作对《海国图志》的最终成书都有莫大的帮助。
《海国图志》的编纂完成开阔了国人的眼界,增长了他们对世界各国情况的了解,激发了人民的爱国之情,同时对改变当局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及扭转人们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思想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可谓全书的总纲,这一思想开启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代表为拯救国家大厦于将倾而引领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良方的大门,它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重要一步,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即使在当代,这部书对促进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以及哲学理论的建构都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
2011年,由岳麓书社出版的《海国图志》取消了以前竖向排版及使用繁体字的方式,改而采用横版简体字文言文排版,增加了注释,没有译文,内容更加全面,更易于阅读。虽然图书中的个别地图有些轻微模糊,但不影响观看。该版图书分四册出版,每一册都便于携带,内容也都均衡,有利于全民阅读及相关知识的普及。总的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出版,这版《海国图志》的内容设计可以说是一种简约主义,“极简主义设计是对人的本质需求进行梳理后形成的简化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价值观”[1]。
二、《海国图志》集中表达的思想
魏源编纂《海国图志》一书的目的从此书的序中可见一斑,《海国图志》开篇提出此书是“以西洋人谈西洋”,“为以夷制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2]。即通过此书了解西方国家的详情,振兴民族,富国强军,最终战胜外族的入侵。鸦片战争的失败给国人带来一场巨大浩劫并让国人从唯我独尊的“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清醒过来。可是权力当局却依然顽固不化,依旧闭关锁国,以煌煌大国自鸣得意,排斥傲视所有外国人,对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屑一顾。而在战败之后,却一反战前盲目无知、自视甚高的形象,显露出奴颜婢膝、卑躬求和之态,这也是顽固派必然的结局。而魏源却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西方人,他称他们为“奇士” “良友”,肯定他们各方面的长处,认为国人应该深刻反省学习。面对西方的侵略,当务之急就是要及时、全面地了解西方国家的实情,学习他们的长足之处,结合我国的情况灵活运用,才能使中国变得强大。把西方人称为夷人而歧视他们是大错特错的。魏源认为,对外国的情形了解与否会使最后的利害结果有天壤之别,所以他投入全部精力编纂《海国图志》,在这部百卷巨著中,他不仅收录了各种珍贵资料,而且撰写了大量的按语并作序,他在书集中表达了以下观点。
首先,要寻找一切机会,积极全面地认识西方。在这方面,他提出要设立译馆,广泛翻译西方各种书籍,培养具有西方技术的人才,这是取得将来反侵略斗争胜利的重要一步。因为要想制服外夷,必先悉知夷情。
其次,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与军事技术。魏源认为,西方长技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军事器械,这其中包括战船、火炮、器械的制造和专业人员的培训,以及武器军械的使用之方。清廷应设立兵工厂、轮船厂,聘请西洋人员来华传授技术,制造先进武器武装官兵。面对军队战斗力低下,魏源提出应注重练兵。英国人在战爭中并不是只凭借船坚炮利,他们也注重养兵、练兵之法,我们应该使用西方的新式训练方法对军队进行改造,建立一支新式的强大海军。当然,魏源提出学习西方的长技以壮大国力,抵御外侮,有其倡导之功。但由于客观方面的限制,他的洞察力还不够,没有看到西方发达科技背后的政治制度问题。孙中山认为:“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3]毕竟,学习西方的军事以及技艺制造方面只是一种表层的变革,还未涉及国家政治层面的根本性变革,这种单纯的技术层面的改革不一定能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
此外,魏源还提倡应把学习西方知识的范围扩大到科学技术的各方面,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军事技术与装备领域。他认为,西方擅长的东西不仅仅在于船坚炮利,还在于其他技术,如测距标尺、望远镜、火车、蒸汽机等,它们都是“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4]。这些技术都是可以用作未来经世济民的基础技术,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海国图志》有力地影响了日本的文化,而在清廷,其作用却没有得到充分认识。闭关自守,拒绝学习西方,只会自绝于人,逐渐落后;只有放下天朝的架子,了解外部世界,以发现差距,瞻远瞩,放眼全球,向西方学习,取长补短,国力才能发展壮大,从而走上自强之路。虽然魏源最初是从军事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进技术人员,自主研发火器,但将其扩展应用开来,其成果会无可限量。在晚清时期就能提出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思想,确实显示了魏源深邃的洞察力和高瞻远瞩的思想。
再次,魏源鼓励有实力的出资人积极创办各类企业。提倡开办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魏源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思想的重视。他对中国强大之日的到来怀有强烈憧憬,只要能坚持这样的发展思路,中国定会“见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只要坚持学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中国终有一天会强大起来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的这一思想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与历史发展大势。
最后,《海国图志》对于全理意识形成和边疆防御有重要作用。中国自古就开始了域外的探索。《大宛列传》曾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开始了对汉朝统治区以外地区了解的进程。汉朝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经过库车、龟兹、疏勒,翻越了葱岭即今天的帕米尔高原,进入大宛,即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交接地带,西北到达了康居,即今天的哈萨克斯坦。这次行程让朝廷了解到汉朝之外的广大国家的风土人情、地理概貌、文化历史等情况。张骞第二次出使到达遥远的安息,接近了当时的罗马帝国。后来,唐朝的玄奘也为了求法,辗转万里,历尽艰辛,到达了今天的印度,他的路线和张骞的出使路线大体一致,只是前者在大夏转向东南,而后者是转向西方。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详细记载了沿途各国包括中国西部边疆地区的地理概貌、民风民情等。虽然,这些著作只涉及整个世界的一部分地区,但是开启了华夏民族了解域外地区的先河。而魏源的《海国图志》的规模更是庞大,他举起了开眼看世界的大旗,提供了全新的世界观念和翔实的世界地理知识,展示了各国的历史、风俗、经济、政治等,推动人们走出封闭世界,把视角扩展至全球,初步形成了世界意识。
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兴起是晚清时期经世实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道光年间,由于西北边疆局势动荡,所以实学家们从巩固边防统治的需要出发,着力研究边疆史地。魏源的《海国图志》对西北地区的地理认识较为准确,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已是非常难得。魏源对于域内、外地理思想的认识,不但提供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也寄托着通过了解地理知识,利用好山川地理形势进行防御或进攻,抗击中国西北方向外来侵略,并能在军事上取胜的期望。19世纪70年代,阿古柏在外国势力的怂恿及支持下在新疆地区制造动乱,清廷派左宗棠收复新疆,而在整个过程中,《海国图志》中的地理思想、对地理形势的介绍以及对山川险隘的说明对整个战事的最终胜利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海国图志》对中国文化及经济的影响
虽然以今人的视角来看魏源的《海国图志》仍然有不少幼稚笨拙之处,如一些地图的绘制和今天的准确地图比起来相差很大等,某些制造程序显得过于简单或不连贯,但这部书的编纂确实从以下方面对中国近代哲学的发展与进步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一种进步的、具一定程度资本主义色彩的思想,对近代的哲学理论以及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魏源所指明的方向,是在封建专制文化之外的世界范围内寻找经世济民之方。正是由于魏源开启了这个先河,充当时代的领路人,此后一代又一代的爱国知识分子才继续沿着这个方向不懈地探索前进。与此同时,所学的“长技”也因时代的发展和主体认识的加深而不断得到丰富完善,但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总趋势一直未曾改变,并且在多次失败和教训之后才找到了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用它解决了中国革命进程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难题,使中国稳步向前发展。
第二,《海国图志》一书的刊行开启了晚清时期重实学、兴实功以及重时效的治学风格。魏源提出应“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要重视联系社会的实际情况,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方法治学办事,经世济民,治国理政,它要求人们走出书斋而投入实际生活,远离空谈并重视实际,摆脱空疏无用的理学、经学而转向经世致用的实学,从根本上祛除人心上的病患。《海国图志》的编纂、刊行与普及,为社会树立了一个新的范例,使人们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并为此后继续对抗封建旧学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第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近代中国有深远的影响。中国曾是世界上的海洋大国,如今正重新崛起,并为维护海洋主权和权益、收复各海域本属于中国的岛礁以及为走向深蓝做好充分准备。我们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战机,发展和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军力,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创新,如从国外购入废弃航母改装为新航母,在此基础上研究创新,并开始制造研发国产航母。可以说,这些举措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对当今或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如今,中国正在和平崛起,所受到的外部势力的遏制也逐年增强,我们更应理解和明确“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内涵,在现代化的建设和强国之路上更充分地利用好它,实现最终的强国梦。
魏源属于封建地主改革家,他的思想难免有时代的痕迹与阶级的局限,思想体系没有走出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范围,他在学习西方技术层面的同时未深入到制度层面。以上这些都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但作为处在封建时代的改革家,魏源已经能超前地提出全方位地关注学习西方、放眼全球的思想,确实不愧为晚清时期著名的改革家和时代潮流的引领者。并且,他的思想对于今天中国的文化建设和经济腾飞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总的来说,2011年岳麓书社出版的整套《海国图志》是对魏源的地理思想、爱国思想、民主思想以及改革思想,特別是经世致用思想在新世纪的全面而崭新的呈现,对于我们全面了解魏源的系统性思想、思想体系的庞大,以及对魏源的历史定位和重新认识《海国图志》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知识的普及。
|参考文献|
[1]雷青. 极简主义风格在版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出版广角,2017(3).
[2]魏源. 魏源集[M]. 北京:中华书局,2009.
[3]芮宗金. 孙中山传[M].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6.
[4]魏源. 海国图志[M]. 长沙:岳麓书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