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变了笨笨的人
2017-07-17王学堂
一年一度六月天,一年一度高考来。今年的高考,恰逢我国恢复高考制度40周年,自然更加为人所关注。
作为一名近30年前的高考考生,一名连续参加过1989、1990、1991年三届高考的考生,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高考,今天的我会是什么样子?
还是从自己的经历说起。我当然不可能参加1977年高考,那年我刚刚5岁,正穿着开裆裤在田地里疯跑。但恢复高考制度,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1978年,我们邻村牛家村有人考上了西安公路学院(今天称长安大学),这就是著名的78届。一个农家子弟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跳出了农门,在四邻八乡的震动不亚于今天的彩票中巨奖。于是我父亲果断地给我取了个今天看来非常好的名字“王学堂”,因为人家这位大学生就是这个名字。本来我爷爷给我取的名字是“王光堂”。于是,借着这个好名字,我在1991年考入西北政法学院也成了大学生,而且见到了我这位同名的大哥(他留校当了老师)。见面我告诉他剽窃他名字的事并感激他,他大笑,“没想到这个名字这么神奇,早知如此多给几个人就更好了”。
1984年,大我7岁的叔叔考上了高中中专烟台交通学校,我们老王家出了第一个大学生(那时称大中专毕业生),我暗暗发誓,一定超过叔叔,至少考个大专。
1987年我初中毕业,那时是农村初中中专最吃香的时候,一考上中专,立即变成了吃国家粮的城里人,而且读2年中专期间还有助学金,毕业后就有工作分配。但我的恩师、班主任郭文兴老师对我还有同学贾树学说,“你们俩不要考中专,你们是读大学的料”。今天恩师已经因车祸离开了人间20多年,但恩师对我们的教导犹在耳边。30年后,贾同学留学韩国成了法学博士,我从北方的法院来到南方的法制办成了普通法律实务工作者。但我仍然感谢恩师,因为当年读中专的同学,后来许多单位转制下岗再就业,而我因为有一纸大学文凭还能忝在人前“冒充”法律专家。
1989年我读高二因为学业还算优秀被破格参加高考。当然,这是我在吹牛,实际情况是参加了高考的预选,那时候参加高考是要预选的,不是你想参加就能参加,今天的孩子哪懂那历史?当然,我没有考中。
1990年我參加高考,考试作文是“玫瑰花香但有刺”。作为一名文科生,一名语文尖子生,那年我的高考语文54分,估计作文是0分。当然,据说那年也非我一人0分。就这样,我仍然达到了昌潍师范专科学校的录取线,而且英语还进行了口语提前面试。现在还记得,我的同村老乡、时任东夏镇镇长的邵竹生大爷受学校委托捎口信给我参加面试时的情景。今天,邵大爷也长眠地下有年了。可惜,因为那时的我年少轻狂,志愿中不但拒绝了师范而且不同意调剂,于是注定了我复读的命运。
1991年,命运再次跟我开了个玩笑,我复读的青州二中公布成绩时竟然将我的分数抄错,将我517分的高分抄成了496分(那时没有今天的网络、电话查分,是张榜公布),让我的分数正好在高考本科和专科线上。当然,那时候我们是先报志愿后发榜,理论上讲我读个本科已经是板上钉钉,就此我从农业户口变为了非农业户口,成了城里人。
1995年,经过4年,我得到了西北政法的毕业文凭,开始了至今22年而且永远也不可能改变的法律职业人生涯。
如果没有高考,今天的我会是什么样?
我感激高考,因为没有高考,我这样一个农民的孩子,可能今天仍然在农村苦苦挣扎,尽管我那些没有跨越高考的许多小学、初中、高中同学今天比我过得更好,但他们是幸运的,而我不会那么幸运。因为我是一个笨笨的人。感谢高考,让一个笨笨的我改变了命运,进了城,有了一份工作,于是解决了吃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