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坑口年年相约中华秋沙鸭
2017-07-17
秋末冬初,一年一度的拍鸭季又到了。
江西省婺源县紫阳镇坑口村的石枧村至渡头村一带,河流清澈,滩长水浅,河面宽阔,鱼虾丰富。沿河上游方向两岸人迹罕至,原生态的阔叶林郁郁葱葱,空气清新,百鸟齐鸣。每年冬春两季從吉林等我国东北地区远途迁徙而来的中华秋沙鸭就在此安营扎寨,栖息越冬,数量最多时有30多只,成为坑口村的一幅亮丽生态画卷。
目前,秋沙鸭共发现有7种。其中,斑头秋沙鸭、中华秋沙鸭、红胸秋沙鸭和普通秋沙鸭这4种在中国均有分布,而中华秋沙鸭又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也是最稀少、最珍贵的一种。关于中华秋沙鸭名称的来历,一说是鸟类学家发现它们的原产地在中国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只有零星个体偶尔飞到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境内,所以称之为“中华秋沙鸭”;另一说是英国人于1864年在中国采到一只雄性幼鸭标本,将其命名为“中华秋沙鸭”。在渡头村河滩两岸,透过精心设置的伪装隐蔽棚,我们能够近距离观察到如此神秘而珍贵的动物,实乃观鸟拍鸟人之福气。
中华秋沙鸭为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别名鳞胁秋沙鸭、油鸭、唐秋沙,两胁的羽毛上具有黑色鳞纹是它们最醒目的特征,这种黑色鳞纹的纹理浑然天成,巧夺天工,与北京奥运会火炬上的祥云纹十分相像。云纹,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是极具中华文化特色的“祥云”,它代表着吉利、祥和、理想、美好、神圣之意。据资料显示,“祥云”图案最早出现在周代中晚期的楚地,从周代中晚期开始,楚地逐渐形成了以云纹,特别是动物和云纹结合的变体云纹为主的装饰风格,这种装饰风格到秦汉时流行全国,达到了极盛。云气神奇美妙,令人遐想,其自然形态的变幻有超凡的魅力,云天相隔,令人寄思无限。所以,在古人看来,云是吉祥和高升的象征,是圣天的造物,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华秋沙鸭如此神秘而珍贵了。
由于常以天然树洞营巢,因此有人称中华秋沙鸭为“会上树的鸭子”。它也因羽冠长、嘴红色被观鸟爱好者戏称为“带辫子的红嘴鸭”。据鸟类学家研究,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被称为鸟类中的“活化石”,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UCN)濒危鸟类红皮书和国际鸟类保护联合会(ICBP)濒危鸟类名录,是与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齐名的国宝,有“水中活化石、鸟中大熊猫”之称。中华秋沙鸭的分布区域十分狭窄,数量极其稀少,在我国的分布地点保持相对稳定,但分布点零散,且多为小群或零星个体。黑龙江碧水中华秋沙鸭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华秋沙鸭在国内最大的集中繁殖栖息地。据资料记载,在我国吉林省长白山泉阳湖、松花江,浙江省松阳县西屏镇,江西省鹰潭市上清镇的芦溪河、九江市武宁县的修水河、龙虎山风景区、弋阳县、鄱阳湖,湖南省洞庭湖、永州双牌、汉江潜江,重庆市永川,贵州省平塘、都匀等地均发现有中华秋沙鸭的越冬。
目前,在江西婺源石枧村、渡头村河滩发现中华秋沙鸭的越冬群,约有20多只,一般成对或以家庭为群活动。因中华秋沙鸭十分珍贵,每年11月初至来年3月,全国各地野生动物爱好者云集此处前来拍摄。深秋初冬的清晨,渡头河滩浓雾弥漫,水中石头错落有致,宛如仙境。观鸟拍鸟爱好者为一睹国宝的迷人风采,常常天不亮就来到渡口,村民用小木船分批将他们送至对岸隐蔽棚,高峰时期的隐蔽棚多达五六十人,拍摄场面十分壮观。
它们的习性非常特别,主要栖息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溪流、河谷,以淡水鱼、虾等为食,对环境和水质要求特别高,觅食多在缓流深水处,捕到鱼后先衔出水面再仰头将其吞下,善潜水,潜水前上胸离开水面,再侧头向下钻入水中。它们生性机警,稍有惊动就昂首缩颈不动,随即起飞或急游至隐蔽处,非常难以接近。在石枧村渡头河滩两岸的隐蔽棚内,拍摄者只有保持安静,中华秋沙鸭才有可能慢慢靠近,若稍有声响,或相机快门声密集响起,它们便即刻飞离。因此,在隐蔽棚内常常只能远远地欣赏它们在河中央的水域嬉戏,或站立石头上梳理羽毛,晒着日光浴,这充分说明它们的戒备心极强。
中华秋沙鸭两性羽色不同,雄鸟体长58厘米,黑色的头部具厚实的羽冠,阳光下头冠散发着绿色光泽;长而窄的红嘴侧扁,边缘有锯齿,上部有一个隆起的小钩,被称为“嘴甲”,这是鸭类的独有特征。此外,嘴的宽度只有普通鸭嘴的1/3,上下嘴的两侧长有锋利小齿,使它能十分灵活地从石缝中叼出鱼来,并且一经捕获就难以逃脱。其上背为黑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皆白色,有白色翼镜;两胁羽片白色而羽缘及羽轴黑色,形成特征性鳞状纹。双脚红色,胸白而别于红胸秋沙鸭,体侧具鳞状纹,有异于普通秋沙鸭。雌鸟体形略小于雄鸟,头呈棕褐色,上体蓝褐色,下体白色,淡黄色羽毛泛出一抹金色,色暗而多灰色,与红胸秋沙鸭的区别在于体侧具同轴而灰宽黑窄的带状图案。虹膜为褐色,嘴和脚都为橘黄色。它们善于游泳,可边游水边觅食,头部常没于水中4-5秒方抬起来,如此动作,交替进行。有时也潜水,一个猛子扎下去,10米开外方现身。游动时,伸长脖子仰望天空是它们的固有动作。每当中华秋沙鸭游至浅水处或站立于石块上时,它们常常用力地扇动双翅,水珠四射。中午时分是鸭子们的休息时间,它们常常立于或半卧于石头上,将头埋进翅膀中。中华秋沙鸭还善于飞翔,有时三二只贴着水面疾飞,或成群翱翔于天际,是有名的飞行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