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能征服世界吗
2017-07-17
美国《财富》杂志7月15日文章,原题:中国的自行车共享巨头在美国面临艰难上坡路 随着来自中国的众多自行车共享企业将“涡轮增压”式业务模式带到世界各地,该行业正让全球的科技投资者浮想联翩。摩拜已进军新加坡、日本、英国曼彻斯特,并将很快来到华盛顿。其主要竞争对手ofo已在英国剑桥等地开展业务,并誓言今年底前将业务扩张至中国以外的20个国家。中国的单车共享巨头能征服全世界吗?
其实,中国并非该行业的先行者。上世纪70年代法国成功打造最早的单车共享项目。上世纪90年代丹麦、荷兰和英国尝试开展社区自行车项目。去年美国共享单车骑行次数超过2800万。而在华展开疯狂竞争的约30家私营单车共享初创企业中,没一家在2015年以前成立。但这些新生企业实力惊人。不妨看看两名重量级选手:摩拜(投资者包括腾讯、富士康和新加坡淡马锡等)与ofo(受阿里巴巴、滴滴出行和俄数字天空技术等支持)。两家公司都自称估值已超10亿美元。
中国的单车共享规模如此庞大,与该国人口更多且城市人口密度远超美国有关。但关键因素在于,与美欧不同,中国共享单车品牌已投入看好该行业的资本怀抱。在美国,大多数单车共享项目由当地非营利组织运营,且都与市政府紧密合作,着眼于实现更广泛的目标——而非迅速赚大钱。相比之下,中国的这个行业已被由本土科技巨头和外国风投资本提供巨额融资的私营企业掌控,每家企业都似乎决心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并成为IPO巨兽。
第二点不同是,美国自行车共享服务基于固定停车点,而中国的可随意停放。这是一种有趣的角色反转:中国对单车共享的态度是支持增长和破坏式创新,美国则更倾向于维持该行业的稳定与可控。
那美国城市应接受中国模式吗?支持的理由可以想象。但中国挑战者显然亦将侵蚀美国本土的传统项目,让那些对自行车和停车点的投资遭受惨重损失?且谁又愿看到被遗弃的自行车堵塞公共场所或堆放在私人领地上?▲
(作者克莱·钱德勒,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