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曼布克文学奖得主曼特尔的历史小说
——以《狼厅》《提堂》为例
2017-07-17海南省热带海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海南三亚572022
⊙刘 琼[海南省热带海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海南 三亚 572022]
曼布克文学奖研究(一)
论曼布克文学奖得主曼特尔的历史小说——以《狼厅》《提堂》为例
⊙刘 琼[海南省热带海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海南 三亚 572022]
英国当代小说家希拉里·曼特尔因历史小说《狼厅》《提堂》两获曼布克奖,她其不仅继承了英国历史小说的写作传统,展示了一段16世纪的英国帝国历史,也在小说中挖掘了蕴含的“英国性”。
曼布克奖 《狼厅》 历史小说
“我的心与历史小说同在”,因为“我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小说家的唯一原因是我没有机会当一个历史学家”。说出这掷地有声话语的是凭借着被称为“克伦威尔三部曲”的《狼厅》与《提堂》而两获曼布克文学奖的英国小说家希拉里·曼特尔。
希拉里·曼特尔(1952—),当代英国最知名的女性小说家之一,以写作历史小说著称,代表作包括反映英国亨利八世在位期间历史的《狼厅》(2009)、《提堂》(2012),以及反映法国大革命历史的小说《一个更安全的地方》。曼特尔继承了英国文学中历史小说的写作传统,在其作品中重塑了一段16世纪的英国历史,也再现了英帝国缔结形成前夕的托马斯·克伦威尔、亨利八世、安妮、博林、托马斯、莫尔等历史人物的风采。
一、英国的历史小说传统
所谓历史小说,其定义一般为“反映历史人物和事件为核心的小说”。英国的历史小说写作有着悠久的历史。生活在19世纪前期的司各特是历史小说的大家,其创作于1814年的《威夫利》被认为是历史小说诞生的标志,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艾凡赫》(1819)将历史与虚构交织在一起描绘了一段特殊的中世纪的英国历史。19世纪中期,维多利亚时代最著名的历史小说要数狄更斯的《双城记》(1859),其展现了当时的历史小说是“从‘人的历史’向‘历史的人’的转变”,司各特、狄更斯的历史小说都符合了乔治·卢卡契在《历史小说》(1962)中对历史小说的特征、主题的归纳。如主人公是普通的男人或女人,对人物心理进行历史真实的还原,著名的历史人物要处于小说的次要地位以免打乱普通人的生活场景等。
20世纪以来,英国的历史小说汇入了现代主义的文学浪潮中并有了新的发展。其中伍尔夫创作了历史小说《奥兰多》(1928)展现了从16世纪的女王时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的英国历史时空变化,同时现代主义文学消解历史、时空交错的特点也体现在这部历史小说中,显露出历史小说新的变化方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历史小说发生了巨大改变,出现了所谓的“当代英国小说的历史转向”,其中萨尔曼·拉什迪的《午夜之子》(1981)、朱利安·巴恩斯的《福楼拜的鹦鹉》(1984)、石黑一雄的《长日留痕》(1989)、拜厄特的《占有》(1990)都是其中最为知名的作品。若以英国文坛的风向标“曼布克文学奖”为例,截至2009年《狼厅》获奖时,其评选史上已经有十五部历史小说获奖。这些历史小说恰是琳达·哈琴在《后现代主义诗学:历史、理论、小说》提出的“历史编纂元小说”,即“具有强烈的自我指涉性,又自相矛盾地宣称同历史事件和人物有关”的小说。在这些历史小说中,作家通过历史的重塑追忆了往昔帝国的荣光,展示殖民地与民族身份的追寻,印证了英国文学评论家马尔科姆·布拉德伯里在《现代英国小说》中提出的“20世纪末英国小说重要的主题便是回归历史”的论断。
二、曼特尔的历史小说写作
2000年后,女作家曼特尔两获曼布克文学奖的《狼厅》(2009)和《提堂》(2012)是历史小说在英国文坛重新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狼厅》讲述的是托马斯·克伦威尔作为执政官,辅助亨利八世在个人生活上图谋改变,协助国王与王后离婚另娶安妮·博林,同时在政治生活中也开创了英国历史的新篇章的故事。《提堂》则延续克伦威尔的主题,讲述其之后再一次协助亨利八世处死安妮·博林,并娶回珍·西摩的故事。这一段英国人耳熟能详的都铎王朝的宫廷历史在曼特尔的笔下展现了新的风采。曼特尔的小说标志着历史小说的新转折,那就是其“仍然代表着历史的非凡的、多样的、复杂的特性,并将小说作为一种具有批判性的历史形式”。可以说,在曼特尔的历史小说中充满着独特的特点。
首先是在小说的历史观念的建立上,曼特尔坚持忠实于历史的写作方式。她在《狼厅》中极为注重对史料的选择,对史料的运用也达到苛求的地步。诸如她在访谈中谈到为了了解克伦威尔在工作中弄干墨迹这一小小的举动,她可以花费数天来搜集相关资料。而且她还承认在《狼厅》中所涉及的一百多个人物都是真有其人的,并非虚构,这就为其历史小说的写作奠定了非常真实的基础。
其次,在历史小说的叙事方式上,曼特尔在《狼厅》叙事中谨慎选择史料,注重对历史的重建与再现,突出其小说叙事具有的现实主义的特点。她巧妙地将一个在历史上微不足道、臭名昭著的朝臣克伦威尔作为叙事中心展开故事,以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展开故事。曼特尔仿佛是通过架在克伦威尔肩膀上的摄影机的镜头展示了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整个时代的风云变迁。
再次,在历史人物的塑造上,曼特尔形容自己是进入到克伦威尔内心里面进行写作的,她注重挖掘历史人物身处历史场景中的心理真实。譬如在访谈中,曼特尔提到历史记载中有克伦威尔在主教失势后的哭泣的场景。历史学家把这一天当作一个历史时刻记载在史书中,但她却注重挖掘人物在这一时刻复杂的心理过程。曼特尔在展示这一场景时,特意追溯了那天正是万圣节前夜,克伦威尔刚接二连三地失去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家庭的变故让这个意志坚毅的男人在面对象征死亡的日子里也不禁潸然泪下。很显然,曼特尔是将克伦威尔还原成一个普通的人、普通的父亲来突出其人性的部分,丰富了他在莎士比亚笔下的形象,难怪有评论家认为克伦威尔“就是一个外表冷静而内心繁复、自我意识和自我怀疑并存的莎士比亚式人物”。
最后,曼特尔总结自己的历史小说的创作时提出,“我认为如果说我掌握了什么写作准则的话,那就是在好的历史与好的戏剧之间是没有任何矛盾冲突的”,而且“矛盾与弱点恰恰构成了历史小说的独特价值,去发现一个历史模式,而不是给历史强加一个固定模式,同时允许给读者留下一些历史的悖论所在”。难怪曼布克文学奖的评委主席James Naughtie在肯定曼特尔的小说艺术时说道:“希拉里·曼特尔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发生在16世纪的完全现代的小说。《狼厅》篇幅宏大,叙事繁复,细节精妙。她通过对亨利八世的宫廷生活的细节描绘,展示了权力的秘密。在精妙的散文化的描绘中展示了一个由男人与女人所共同缔造的政治与历史。”
三、结语:历史小说中的英国性
显然,曼特尔的历史小说在漫长的英国历史小说写作传统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她正在创作“克伦威尔三部曲”的第三部《镜与光》,而国内学界也将有学者研究的目光投向这一位擅长写作历史小说的女作家,认为曼特尔“摸索到了历史小说家创作的经典母题之一即以历史书写民族身份建构”,就是在历史书写中写作了“英国性”(Englishness)。曼特尔的历史小说书写的“英国性”就在于,她将英国人最熟悉的一段帝国缔结前的历史用一个新的历史眼光展开来,恰如书名《狼厅》所隐喻的独特的英国地理空间,克伦威尔这一历史人物的重新塑造也寓意着对这段帝国历史的重新讲述和对“英国性”的重新发现。
曼特尔的《狼厅》在被BBC改编成电视剧于2015年1月开播之后,在英国取得了高达15.8%的收视率,平均一周观众数量达到440万。同时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将《狼厅》改成舞台剧上演之后也是场场爆满。可以说,公众对曼特尔的历史小说及改编作品的关注,也书写了当代英国社会对“英国性”的探索与回归。
①高继海:《历史小说的三种表现形式——论传统、现代、后现代历史小说》,《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②罗晨:《简论英国历史小说之兴起》,《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③刘国清:《曼布克奖与当今英国历史小说热》,《外国文学动态》2016年第6期。
④〔加〕琳达·哈琴:《后现代主义诗学:历史、理论、小说》,李杨、李锋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⑤〔英〕布拉德伯里:《现代英国小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
⑥John Brannigan.The Novcl as History
[A].Peter Boxall,Bryan Cheyette(ed.).The Oxford History of the Novel in English:Volume 7:British and Irish Fiction Since 1940[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6:255.⑦刘国枝:《人对人是狼”——〈狼厅〉的世界》,《全国新书目》2010年第21期。
⑧严春妹:《勃发与拓垦:国内希拉里·曼特尔研究》,《当代外国文学》2015年第1期,第160-165页
本文系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美国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剧本研究”(17YJA751021);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院2016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校世界文学课程的实践改革研究”(RDJGb2016-13)阶段性成果
作 者
:刘 琼,海南省热带海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电影研究。编 辑
: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