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户进入全球价值链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2017-07-16张永霞
张永霞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农业贸易与投资快速发展,全球农业产业呈现深度融合发展态势,形成了全球农业产业价值链,且不断拓展和深化。与世界发达国家及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开放度高,而受资源环境约束竞争力较弱。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且逐年大幅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规模和增速明显低于大宗农产品进口规模和增速。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尤其在近两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通过制度和技术创设,通过提升小农户的组织化水平和竞争力,提升其国内外市场参与度,对于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发展是一个重大课题。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激烈,大规模公司为了提升全球竞争力,需要不断提高贸易额来应对竞争导致的利润趋薄,而这些大公司主宰着国际农产品贸易,例如全球最大的4家公司分别占有世界咖啡、可可、茶贸易额的40%、50%和80%,香蕉、柑橘、花卉市场集中度也很高。由于农产品贸易要求所交易产品在规格、品种、质量等方面的标准化,再加上动植物卫生与健康检疫需要巨额费用支出,大规模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大规模供应商,以降低交易成本,这使得全球农产品价值链中供给集中度不断提升。
在全球农业产业链中,小农户经常处于价值链底端,他们的产品经常是终端产品价值的一小部分,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尤其在产业价值链中存在贸易或加工垄断的情况下,这种边缘化更加严重。例如,咖啡生产国仅占有咖啡零售价值的10%。因此,在全球农业产业价值链供给集中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小农户要设法提升其市场份额、提升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提升产品附加值,才能从全球价值链中获益并实现发展。
小农户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机遇与挑战
隨着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成熟参与者。随着国内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催生了对高品质有机食品、特种产品的需求。这种特色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存在,以及信息化发展缩短了生产者和终端消费者间的距离,使得小农户和小加工厂直接与零售商甚至终端消费者相联系成为可能。小农户参与全球农业价值链、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面临新机遇,出现了所谓的微型跨国企业。水果和蔬菜均为小农户生产具有优势的作物,也是符合我国资源环境条件的优势出口作物,随着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深化推进,这些小农户面临新机遇。
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价值链的功能和效率依赖于是否能够提供多种服务及其质量,涉及质量控制、物流、仓储设施包装、保险及营销系统等,而这些因素中也蕴藏着交易中的风险。此外,国际市场风云变幻,小农户进入国际产业链还面临着多重市场风险。首先是需求变化的风险。全球价值链中的上下游风险比单纯基于国内价值链的风险大。一旦终端需求发生变化,会牵扯产业链各环节;其次是产品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包括上游供给方面的垄断,例如种子、肥料等投入物,边境检验检疫,运输方式,技术和安全问题等等;第三是不确定性风险。产业链各部分或者地理分布上越集中,这种不确定性导致的价格和收入波动越大。而多样化策略则有助于弱化价格波动风险,因为不同区域可能会形成独立的价格驱动力,对总收益具有平滑效应。此外,也可能由于公司战略改变,例如全球价值链整合引起风险,在终端市场需求下降时还有可能承担产业链主导公司转嫁的风险。
小农户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策略及切入点
让小农户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符合全球共同发展目标,也是解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途径。将小农户与价值链相联系,使得小农户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获益,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完善基础设施及信息系统。便利的运输设施、销售设施及互联网,可降低交通和交易成本,缩短小农户与市场的距离,也便于小农户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小农户获取市场信息。易腐农产品在包装、贮存、运输等方面需要专用设备,专业处理及快捷送达,以保证质量和营养。因此,政府可在批发市场、专业设备、专业包装等方面进行有效组织和投资,为小农户参与价值链创造基础条件。例如云南逐步建立健全冷链运输系统,福建平和县蜜柚专业化生产模式,在运输、储藏、包装等方面都形成了专业化组织。
建立商品交易所。创建商品交易所可以提高生产者市场参与度,商品交易所具有价格稳定效应,使生产者规避一定的价格风险,银行也可以此建立信贷联合担保机制。例如,湖北裕国菇业公司2010年兴建的三里岗镇香菇批发市场,总投资3000万元,是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市场,也是全国最大的香菇加工、出口基地,该市场对于该地区香菇价格形成起着引导作用。
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大城市市场尤其是超市及出口市场更加复杂,且迫切需要更高价值更高质量的农产品。超市尤其是有些外资控股的大超市(例如沃尔玛、家乐福)主导着零售商品市场,在有些国家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可以从几个方面提升小农户在城市市场中的份额:一是建立小农户与大型农业企业及批发商合作关系,小农户可以一定价格、按照协议规定提供农产品给商业伙伴,这样可以加强生产的市场化,增强其对市场的敏锐性、培养小农户谈判技能,促进其进行市场化技术改革。二是帮助小农户遵守市场标准,生产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尽管合作方式由于产品和地区不同而不同,但产品标准均包括尺寸、质量、安全性等方面。三是提升小农户联合体例如合作社等的经营管理能力。大企业要求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规模经济和获得可靠供给。只有足够大的小农户联合体才能提供国内外市场所需要的数量。同时,要想获得价值链中大部分增值,小农户必须提升与大规模商业体谈判的能力。这种谈判能力的持续提升只能通过提升组织能力和生产能力获取。四是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政府可通过提升市场透明度、建立问责制度、实施能力提升项目等,帮助合作组织解决商业利益与公平性间的矛盾问题,建立健全合作组织管理制度,提升合作组织管理能力及加强财务培训,扶持组织发展壮大。
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标准。卫生和检验检疫标准(SPS)是为了应对在国际贸易中产生食品安全和健康风险问题而设置的,例如口蹄疫、疯牛病等人畜共患病、微生物、病原菌和其他如杀虫剂霉菌毒素等污染物等。这些病害的标准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政府和农民应对这些标准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有些政府和私人部门还设立了环境、社会管理(例如童工)和商业方面的附加标准,而且有些进口国家设定了可追溯和认证要求。
深化农村金融服务。较高的交易成本,较低的人口密度,以及增长的风险溢价,阻碍着城市金融服务向农村发展,尤其是以小农户为主体的生产者群体,其风险承受能力较弱,而自然风险进一步降低了向小农提供资金的动力,尤其是在保险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农村金融机构可利用社会资本及联合保险的方式刺激和深化农村金融市场。可以作物产量做抵押物。同时,应支持降低为小农户提供金融工具的交易成本和风险的技术创新,也可通过发展移动或网络银行来降低交易成本。应通过金融政策改革和创新,通过取消利率上限和允许农村金融机构动用储蓄存款等方式,强化农村银行网点建设,开拓农村金融交易渠道。由于缺乏潜在借贷者信用评估信息,可通过建立诚信报告制度降低当前风险费用。也可通过创建和扩大风险管理工具来降低损失,让小农户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