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的晚餐

2017-07-16朱寅全

曲艺 2017年6期
关键词:弹词赵树理曲艺

朱寅全

在我记忆的海洋里,有一片闪光的浪花,一直激励着我,推动着我,使我在曲艺的创作航线上不断向前。这就是最早的全国曲协主席,《曲艺》杂志社主编,著名的说唱文学家赵树理同志,1964年初对我的一番教诲。

1963年冬天,我作为曲艺战线上的一名新兵,到北京参加全国曲艺创作座谈会。当时,我是江苏省常熟县评弹团的编剧,在几位评弹演员的帮助下,写了《梅岭姑娘》《探女》《一只生蛋鸡》等反映农村生活的中短篇弹词,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领导的重视。座谈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赵树理同志,听了他的艺术报告。他衣着朴素,平易近人,手拎烟荷包,口衔旱烟管,烟丝吱吱作响,边吸边讲边唱,一口气连续背出了几十句唱词。虽然他操着比较浓重的山西口音,有时我还不能全懂,但听得津津有味。唱词中通俗形象的文句和盎然风趣的包袱,令人激赏,心里十分钦佩,联想到我在学生时代读过他的《李有才板话》《邪不压正》《小二黑结婚》《登记》《孟祥英翻身》《福贵》等名作。他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白描手法,丰富的群众语言,能读能唱的板话形式,真实地反映了解放区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是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的典范,曾使我痴情眷眷,缱绻不已。我当时就想,学走路的孩子要有人搀扶,学创作的青年要有人指导,如果能有一个机会,得到他的具体指导和教诲,那该多好啊!

不久,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创作座谈会接近尾声的时候,1964年初的一天晚上,我写的几个弹词作品,应中国文联和曲协的邀请参加晋京汇报交流。在演出结束即将离京之际,文联和曲协的领导同志热情地为我们饯行。赵树理同志,阿英同志,张克夫同志都来了。赵树理同志看到我,伸手把我拉到他的身边,与我并肩坐下。他霜雪凝华发,眉宇藏睿智,毫无架子,亲切自然的神态使我不再拘谨。他不断提问,问我几岁了,从事曲艺创作几年,在农村里转了多少时日,写作有什么甘苦,我一一作答。继而,他拍拍我的肩膀:“年纪轻轻,道路漫长,好好干,大有作为呀!”

我恭敬地接着说:“我还是初搞曲艺创作,请您老多多指点。”

他颔颔首,眉梢眼角间扬起一片笑意,谦逊地说:“不能说指点,就是给你提三个建议:第一,要正确反映农村生活,必须寻找一个生活据点,和那里的乡亲们常来常往,只有熟悉了他们,才能让他们的生动形象跑到你的作品里来。第二,要多思,动笔。多思就是要多学多看多想,写作要动,刀不磨就要钝。第三,向演员们学习,掌握曲艺创作的规律。”

我听了他的谆谆嘱咐,心头充满了温暖,连连表示一定要照他的话去做。

席间,他还给我们哼了一段上党梆子,口里拉过门,用两只手指当鼓筒,惟妙惟肖,餐厅里顿时掌声四起。窗外纵然春寒料峭,餐厅里却暖气融融。

饯行中途,我们有三位演员要去北京电视台演出《探女》,我也要去协助他们打幻灯字幕,只能遗憾地提早退席。我起身向赵树理同志告别,他握住我的手亲切地说:“回去以后写了作品就拿来,倘有机会,我们以后再详细谈谈。”

金言句句入心田。离京以后,我根据赵树理同志的建议,深入江南水乡农村生活和劳动了一段时间,我参加了“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 ”的送瘟神消灭吸血虫的战斗,又参加了农村推广水稻专家陈水康经验的科学实践活动,写了中篇弹词《绿水湾》和短篇弹词《小闹钟与气象台》《水乡歌声》《三黄事件》等。正当我一步一步按照赵树理同志的指导进行创作实践的时候,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席卷而来。我被诬为“文艺黑线的干将”关进了“牛棚”,不久,又被赶出了文艺界,下放农村。在农村里,我初心不死,想起了赵树理同志的教诲,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物,结交了很多知心朋友,对农民及其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积累。

“倘有机会,我们以后再详细谈谈”,赵树理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1970年,赵树理同志受到“四人帮”迫害,回到山西,不幸逝世。这是曲艺界的一大损失,使我十分悲痛和怀念。

粉碎“四人帮”后,我又回到评弹界,调到苏州地区文化局。地市合并后,先后在苏州市评弹团、文化局、文联等单位担任编剧并从事行政工作,一直没有离开过评弹创作。往事不可复,来者犹可追,虽然再没有求教赵树理同志的机会了,我还是按照他的三条建议,坚持曲艺创作。1982年1月,中央电视台首届春节文艺晚会上,我创作的开篇《百机闹春》,由邢晏芝、邢晏春演唱,评弹上了春晚;1999年,我创作的弹词开篇《姑苏水巷》,由盛小云演唱获得了中央文化部文化新节目奖,第十九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在上海国际艺术节曲艺邀请赛上,我创作的《雨中平江路》评弹表演唱获得了金奖;短篇弹词《请你吃糖》获得全国曲艺优秀节目(南方片)观摩演出一等奖;两只少儿评弹表演唱《美丽的小公鸡》《快活的小小马》分别获得全国少儿曲艺比赛蒲公英金奖和电视邀请赛一等奖。还编写和拍摄了电视连续剧《书王和乾隆》,出版了反映评弹艺人生活的长篇小说《琴州三姐妹》。《曲艺》杂志一直对我关心和支持,先后刊用了我的评弹作品五十多篇。

时间如白驹过隙,我已进入古稀之年。

在苏州市文联的领导岗位退休以后,我还是坚持评弹创作,每当深入生活和写作之间,总是想起了那次北京之行,总是想起了中国曲协的那次饯行。一辈子经历过多少觥籌交错的聚会,唯有那次没有结尾的晚餐,也是一次永远的晚餐,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金言句句入心田。我一定按照赵树理同志的那一席亲切的教导,在曲艺创作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猜你喜欢

弹词赵树理曲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赵树理传经
赵树理传经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简论江南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民国时期弹词的电台传播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