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的参与式认证体系研究
2017-07-15和松灿
和松灿
摘要: 本文对生态农业的参与式认证做详尽介绍,根据国外农民田间学校(FFS)、农作物系统发展(FSD)、农业知识信息系统(AKIS)三种运作模式,结合我国各试点实际情况,分析得出我国生态农业参与式认证体系存在的问题:农民素质偏低、推广机制存在严重问题、推广以政府为主导农民参与度较低。根据以上问题提出建议:充分发挥农民主导作用、对推广人员进行在教育、加强政府保障指导作用。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紧密联系我国时代这个背景,为生态农业参与式认证中国化提出可行性建议。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articipatory certification of eco-agriculture in detail, according to the three operation modes of FFS,FSD and AKI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ach pilot in China,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articipatory certification system of eco-agriculture in China: the low quality of farmers, the serious problems in the promotion mechanism, the promotion of government-led and low peasants' participation. Suggestions on the above issues are given: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farmers, education of the personnel for promotion,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ve and guiding role of government.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lies in putting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the eco-agriculture participatory certification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close contact with the background of China.
关键词: 参与式认证;生态农业;信任
Key words: participatory certification;eco-agriculture;trust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2-0246-05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农业人口较多,却面临着耕地面积小、人均耕地面积少、机械化水平较低、农业人口素质偏低等问题,所以,将我国从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的途径就是:农业技术创新、更新推广模式。但是,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科技贡献率较低,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其中,推广方式落后、老套、缺乏创新严重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农业发展经验,对国内参与式认证农业推广模式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参与式认证推广模式,对生态农业的参与式认证取其精华、因地制宜,使其真正适应我国农业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現代化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价值,提高农业推广效率,使我国由农业大国变成农业强国。
通过对生态农业的参与式认证体系的研究,对我国农业发展在学术上有建设性的意义。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情况,衍生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推广模式,构建属于我国的完整的参与式农业推广模式框架,提出可行的建议,解决我国农业推广面临问题,不仅有利于农业推广模式理论的完善,而且对我国农业推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一,为科研机构研究提供方向性的指导。通过参与式的需求评估,研究当地的农业发展水平以及农民的需求,增加农民的参与意识,提高农民农业技术,最终实现科研机构的研究方向充分满足农民需求。
第二,推动技术进步和农业发展。农民的参与可使农业技术更加快速有效地传播。生态农业的参与式认证可使农业技术得到最有效和最快速的扩散,使我国农业技术高速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进步。
第三,我国传统的农业推广模式属于自上而下的推广路线虽然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大量的问题,例如:农业技术的传播存在断层。生态农业的参与式认证,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根据农业发展需要开发技术、提供服务,使我国农业推广模式更加乡土化、特色化,合理化。
1 生态农业的参与式认证概述
1.1 生态农业参与式认证内涵
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农业推广、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技术推广,已经扩展到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从农民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农民对农业推广服务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推广,转变为综合农业发展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推广不再是以前的固有模式,向广义农业推广转变,是现代农业发展必然结果。在这种条件下,参与式认证推广,改变原有“自上而下”的推广模式,变为更加注重双向沟通的推广模式。
狭义的生态农业参与式认证推广模式是通过培训、试验、指导、咨询、示范等方式,将农业技术普及并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现代的农业推广是推广人员通过沟通、教育,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使农民自愿改变固有的生产方式,运用新技术,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生态农业的参与式认证体系”认为:最了解农村的是农民,农村的发展就是农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参与式认证体系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力的建设、农民的参与、加快民间组织的建立。推广人员通过示范、培养、研讨等形式,从各方面帮助农民,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发展,提高农业革新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组织农民团体,建立农民的自信心、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与式认证体系还注重推广的多元化,它要求社会多种力量参与到推广过程中来,科研单位建立各种专业协会、合作组织,以农民需求为科研中心。这也充分说明了发展理论的核心正在向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转变。
1.2 生态农业参与式认证特点
生态农业的参与式认证更加注重民主。农民及组织机构共同参与制定规范,激发农民的创造力;生态农业的参与式认证体系是基层组织。参与式认证体系建立在双方积极参与的基础之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生态农业的参与式认证体系更加适用于小农户生产。参与式认正体系中,成本价低的认证体系、有针对性的专业辅导,旨在吸引小农户参与进来;原则性较强,参与式认正体系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因此,以促进农业发展发展为基本原则;可以使农业生产更急透明,参与式认证体系的建立,能够验证农民是否遵循双方共同建立的规范,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并且为相关人员、机构提供监督的条件;为农民提供支持。参与式认证体系为农民提供的支持包括:种植技术支持、信息支持等;有标示。参与式认证体系为相关的产品提供相应的证明;双方有约定好的行为规范,双方事先约定好相应时间的处理方式,如有违背标准的情况发生,则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
1.3 生态农业参与式认证体系的运行机理
1.3.1 生态农业参与式认证体系管理的基础:赋权
把权力下发到农民手里,是奠定生态农业参与式认证体系“施政”的基础。在参与式认证体系中,农民享有以下权力:在以平等地位进行对话沟通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身发展意望、发展需求与发展要求的发言权;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拥有决策、管理的权力;参与项目评价与效益分析的权力;享受参与式认证项目带来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环境利益的权力在配合参与式认证体系的条件下,建立自我组织,进行自我管理的权力。
1.3.2 参与式管理的路径:自下而上
参与式认证管理最显著的特点是:参与式认证体系管理工作的路径是“自下而上”农民可以充分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它的具体做法是:当管理机构要做出重大决策时,先将决策的问题、影响因素及备选方案下发到各下属部门直至基层;各下属部门和基层人员通过反复讨议方案、提出建议,上报给上级部门,上级部门汇总各下属部门的意见,并对各种意见加以调整统一,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既充分尊重了下级部门的意见,也反映了他们的需求和利益,整个过程有利于获得社会有效的监督、公开透明。因此称之为“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发挥群策群力,而且充分发硬相关主题的需求,而且有利于基层群众了解决策的内容和过程,容易被大众所理解,贯彻执行起来更为方便。
1.3.3 参与式管理的方式:双向对话沟通
我国农业推广模式由于政府的主导,形成了自下而上的单项沟通机制,表现为信息的单向传递与接收,推广人员与农民直接缺少沟通有交流,农民没有管理权,不能有效的参与农业推广,信息反馈较弱。沟通过程中,在双方使用相同符号、在相同的情境中,推广人员与农民既可以使信息的发送者又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位置发生变换,沟通双方相互影响。
双向对话沟通中,农民和推广人员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推广人员和农民要定期进行小组讨论、座谈、咨询等活动,使农业推广人员的信息和农民信息及时进行交流沟通,使推广人员及时得到农民的反馈,并对农民提出的问题予以解决,尽量使农民得到推广技术的完全信息,以做出理性的决策。
1.4 生态农业参与式认证优点
①注重农民的参与,农民具有决定权推广内容充分反映当地农民的需求,使推广内容本土化、合理化。
②这一方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比其他方式不仅比其他方式更加节省人力物力,而且,传播速度远远高于其他方式。
③生态农业的参与式认证能够提高新技术的使用率,农民小组、农业协会等组织由农民管理,推广员予以技术指导,增加了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以及竞争,促使农民大量学习和使用新技术。
④由于农业科研、教育、信贷、销售、投入、供应等部门均参与推广计划的制定,能在各部门之间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这是生态农业参与式认证工作开展的基础。
⑤参与式认证能够有效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减少政府开支,增加农民经济利益。
2 參与式认证体系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全球大约建立了40多个PGS组织,两万七千个小农户在该体系中获得收益。拉丁美洲得到了国家立法支持,是PGS发展水平最高的洲。参与式认证体系将国家发展需要与农民需要结合起来,提倡双向对话沟通,推广技术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民的地位,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建设和技术创新,在项目的选择、开展、评估等阶段,农民都参与进来。不同国家运行方式各有不同,但主要有以下三中方式:农民田间学校(FFS)、农作物系统发展(FSD)、农业知识信息系统(AKIS)。
2.1 农民田间学校(FFS) 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亿农户为中心、培养农民参与能力的推广方式,这种方式选择在农耕季节将农民和推广人员组织起来,走进农村进行学习。
主要分为四步:①田间观察:以小组形式对植物生长情况、天气、虫害种类进行观察。
②分析农业生态系:各小组分析总结观察情况,并进行总结。
③组间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结论,并听取其他小组结论,然后形成方案。
④按照方案实施然后进入一个新的循环。按照方案实施,然后进入一个新的循环:观察、收集资料、讨论分析、形成方案并实施。农民田间学校,帮助农民深入了解自己农场的情况,并制定合理的方案,这种方法制定出来的方案能够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需要。
2.2 农作物系统发展(FSD)
农作系统发展是推广人员、研究人员和农民共同参与,对农民生活和生产环境进行了解,并据此确定研究内容,研究出来的技术是农户所真正需要的。
活动主要分为四步:
①描述或诊断阶段:通过参与式评估了解当地农业系统,找出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
②规划阶段:推广人员、研究人员和农民共同对阻碍因素进行讨论分析,并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实际情况制定解决方案。
③试验阶段:把制定的解决方案进行试验,监督实验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并作出适当调整。④实施与扩散阶段:将方案在农场中进行实施,对结果进行检测预评估,不断作出调整。
2.3 农业知识信息系统(AKIS)
农业创新的三要素包括:农业研究、推广和教育,农业知识信息系统是将研究、推广、教育和用户联系起来,相互作用。农业知识信息系统强调了农业研究、推广、教育的整体性。
主要的特征为:
①系统地看待问题:农业知识信息是一个支持农业创新,把研究、推广和教育看作和农村重点的信息系统。
②注重各个机构之间的合作:强调各机构之间加强交流、共同制订、管理项目。
③以农户需求为导向:从农户角度出发,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为参与者提供培训的机会;尤其注重农民能力的建设,培养积极的用户系统。
3 参与式农业认证在国内现状
3.1 参与式农业认证在国内发展概述
农业参与式认证体系在世界各国经过数十年发展,已经初见成效。而我国的农业参与式认证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仍处于萌芽状态。
我国有的地方过于偏远,无法实现参与过程。有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劣,很难为生态农业的提供基础条件。有些具有丰富商业资源的地区,由于长期以来粗放式的经营,大量农业废弃物未经妥善处理,土壤、水体和大气等受到严重的污染,不少地区的土壤内的有毒物质严重超标。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发展参与式农业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选择生态条件较好的地区进行试点,然后逐步进行推广。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生产技术难以达到生态农业的要求,所以,在基建吸收国外各种优秀的管理制度的同时,还需要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根據个体农业发展特点,制定真正合适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我国消费者消费观念落后,消费能力有限,缺乏主动参与、自我保护、自主管理等习惯。所以,要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的高端消费群体中试点进行,形成示范作用,使人们逐渐接受参与式认证体系。
3.2 我国生态农业参与式认证体系试点情况
我国的参与式认证体系也在不断实践发展中,已经在很多省区开始试点工作,发展比较好的省区包括:内蒙古、广西、四川等,这些省区的成功为其他地区开展工作起到示范性的作用。
其中,广西开展了“参与式育种和推广”项目;四川、内蒙古两地的“农户需求型技术推广机制”项目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云南的“参与式技术发展”和“山区扶贫”项目初见成效;吉林的“农民参与式水稻生产技术开发”项目发展也较为顺利。这些较为成功的案例,对我国参与式认正体系发展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
从表1中可以看出,虽然各地区发展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参与式认证体系的建立最重要的一点就农民的参与,只有农民真正参与进来,才能了解当地的农业体系、农民的需求,为技术的推广提供保证。
3.3 以内蒙古为例总结经验与启示
3.3.1 模式简介
①改革思路。该项目主要是通过对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推广模式的完善与改革,构建以农户为主导的双向沟通的新模式,改革思路与措施如表2所示。②改革方案。试点的基本情况:如表3所示,在内蒙古武川县选择5位农技员作为“责任人”,为“责任人”挑选5个“责任村”,次年,每位“责任人”增加一个“责任村”,以此类推。
3.3.2 实施措施
①调查“责任村”农民的技术需求,了解农民技术需求;②明确“责任人"的责任,制定并履行承诺;③在示范的过程中注重村民的参与,促进村民熟练掌握新技术;④加强监督,建立、完善监督机制。
3.3.3 效果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该项目解决的问题涉及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在生产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支持。在参与式认证体系中,农民自主完成农业推广工作。增加农民经济收益的同时,“责任人”在技术和观念上有所提高。实现了参与者与推广人员互惠互利,从而推动农业发展。
3.3.4 项目经验与启示
从上述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内蒙古的“农户需求型技术推广模式”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功。这一模式在注重农民的需求的同时,结合政府要求,形成了自下而上与双向对话沟通相结合的推广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自上而下,单传的传授技术的推广模式。既满足了国家对农产品的要求,又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既为条件较为恶略的地区起到了示范作用,又推动了农业发展。具有较强可行性、实用性,已经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可,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3.4 我国参与式认证体系存在的问题
3.4.1 我国农民人口素质偏低
在9亿多农村人口中,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直接影响技术的推广的进度,同时,降低自我管理组织的管理水平。因此,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劳动生产效率和家庭经济收入。我国农村人口素质偏低的现状制约了生态农业参与式认证体系的发展。
3.4.2 推广机制存在问题
首先,推广队伍组织结构不合理。县级推广人员数量较大,乡镇基层推广人员比例偏低,推广不能深入基层。其次,专业技术人员较少,致推广工作开展受到阻碍,影响农业的发展。农业服务中心推广人员工作任务繁重,知识结构单一,与农业多样化发展的要求相悖,因此,相对于农民来说,推广人员缺乏权威感。
3.4.3 以政府为主导的狭义农业推广
一方面,传统农业推广是以政府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与农民缺乏有效沟通。政府与农民之间一种单向信息传递接受关系,导致推广人员、农民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不重视、资金短缺、基础设施简陋,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4 对我国发展生态农业参与式认证体系的建议
生态农业的参与式认证体系,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局限性,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现提出几点建议。
4.1 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民的潜力,把提高农综合民素质摆在首要地位。保证农民积极参到这一活动中来,这就要求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应通过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例如:建立农业示范园区、开设农民田间学校,做到干中学”、开展各种培训活动。
我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以人为本,而农民则是农村发展建设的核心和主体,参与式认证体系不同于传统的农业模式,注重农民参与到技术推广过程中来,使新技术得以推广,挖掘农民群体的潜力。
4.2 农业推广人员再教育
农业推广人员在参与式认证体系中充当着媒介,推广人员的工作效率决定着推广的效果,因此,对推广人员的再教育应从: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推广人员素质两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农业推广人员的激励机制,应改善推广人员的工作、生活环境;建立健全考核制度,给予推广人员正确、公正的评价;明确工作目标,充分调动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实行奖励制度,对工作认真、有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
其次,通过对推广人员开展培训、交流等再教育来不断提高推广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改善推广人员的工作、生活环境,福利待遇增加工作动力。
4.3 加强政府的保障和指导职能
政府为生态农业参与式认证体系提供充足的政策保障,而且可以避免该模式缺乏政府引导的劣势。在农业推广过程中有些机构因资金短缺无法运转,这就要求推广组织在推广初期政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展提供充足的经济支持。
生态农业参与式认证体系在我国人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及经济的支持、农民及推广人员的素质和意识的提高,参与式认证体系将在农业发展中将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启杰.我国农业推广投资现状与制度改革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2,23(8).
[2]同海梅.我国参与式农业推广模式研究[D].2006.
[3]孙毅.广西参与式农业推广模式实证分析[D].2011.
[4]张丽,刘玉花,齐顾波.国外参与式农业推广的经验与启示[J].世界农业,2008(7).
[5]马志国,刘晓艳.试论参与式农业技术推广[J].安徽农业科学,2008(16).
[6]赖涪林.现代参与式农业的发展条件与路径选择[J].农业技术经济,2005(2).
[7]刘玉凤.参与式农业技术推广方法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1).
[8]高启杰.农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国际经验与趋势[J].世界农业,2004(1).
[9]杨映辉.世界农业推广组织形式[J].农村经济与社会,1993(3).
[10]Yan Shi,Cunwang Cheng, Peng Lei, Tiejun Wen2and Caroline Merrifield Safe food, green food,good food: Chinese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and the rising middle clas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9(4)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