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视问政发展现状及优化对策探析
2017-07-15赵琳范雪峰
赵琳++范雪峰
摘要: 电视问政作为一种特殊的电视现象,在政务公开,传达社情民意,提高公民参政意识,问责官员,媒体监督以及政府形象塑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西安市电视问政为研究对象,文章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西安市电视问政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西安市电视问政的主要问题有节目的档期设置播出时间不够灵活、参与主体责任意识欠缺、舞台布置不够合理、相关机制不够完善等。优化措施主要从提高参与主体责任意识、完善相关机制等方面入手。
Abstract: As a special phenomenon of television, TV polit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pen government, conveying social and public opinion, improving citizens' awarenes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ccountability officials, media supervision and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This article takes Xi'an TV politics as a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research scope of the article mainly includes the status quo,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f TV politics in Xi'an. The main problems of Xi'an TV politics include not flexible schedule setting and show time of program, lack of participation awareness of the main participation body, not reasonable stage layout and not perfect relevant mechanisms. Optimization measures mainly start from increasing the participation awareness and improving the relevant mechanisms.
关键词: 电视问政;主体责任;参政素养;现状;对策
Key words: TV politics;subject responsibility;political participation;status quo;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2-0236-02
1 绪论
1.1 电视问政的发展历程 我国电视问政初创于2004年,这一时期电视问政以官员单向述职为主,2005年兰州市的《“一把手”上电视》中“民问官答”成为主要的形式,奠定了官民面对面交流、沟通的基调,明确了问政栏目的目标。电视问政栏目在2005-2010年这一时期趋于成熟,在全国各地开展了不同类型的电视问政栏目。加深了人们对于电视问政的印象,但是问政形式单一,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也存在着[1]。从2011年起,电视问政进入了繁荣期,武汉《电视问政》的开办使电视问政因栏目名称而备受关注,同时也因为问政力度而获得认可,激发了各地的问政热情。这一时期的电视问政,播出的连续性得到了保证,同时解决了一些民生问题,拥有较高的收视率。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从西安市电视问政节目入手研究,主要针对的是节目本身制作、播出、及后续反馈问题及节目参与主体、媒体联动等方面的现状分析,近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在前期研究过程中,本课题需要研究国内相关期刊、文献研究的成果,借鉴、总结近年来国内电视问政的部分现状、一般性对策与依据。后续仍需收集各类网站的相关信息,完成资料的整理,做进一步的分析。
2 西安市电视问政的发展现状
2.1 《问政时刻》节目的概况 《问政时刻》由西安市政府和西安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大型电视问政类节目。《问政时刻》在2016年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政务公开,舆论监督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电视问政在全国大范围展开的趋势的推动。自2016年4月8日正式开播(2016年两月一期,2017年一月一期)到如今已播出数期。涉及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西安市火车站辖区各管理单位、西安市城市管理局、西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多家重要单位。《问政时刻》节目分三个大的部分:前期准备、节目制作播出(由于节目采取直播的形式,所以制作播出同时进行)、后期追踪回访。
2.2 西安市电视问政的参与主体 《问政时刻》参与主体主要分为四类,包括媒体工作人员、市民代表、专家学者以及被问政单位代表。其中媒体工作人员可细分为主持人、场外记者、参与节目制作的工作人员及其他单位媒体代表。前面的几期节目中市民代表共280余人,2017年三月份的节目中增加至320余人。代表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人员以及普通市民代表。專家学者大多为各大高校或研究所教授博士,法学、政治学教育背景居多。最后是被问政单位代表,主要是被问政单位各级领导及各办公室负责人。
2.3 西安市电视问政参与主体的相关问题
2.3.1 媒体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欠缺 媒体工作人员,可细分为主持人、场外记者、参与节目制作的工作人员及其他单位媒体代表。主持人和记者是此处谈论的重点。
场外记者的采访视频是问政的开始,所以场外记者的专业素养采访技巧尤为重要,但通过现场播放的短片可以看出记者的采访以“脏乱差”的反面典型居多,正面现象较少,有误导观者的嫌疑,同时视频内容说是明察暗访,但实质上暗访非正常手段拍摄的画面居多,非正常手段的大量使用让人质疑视频的合法性及其记者的专业素养。
2.3.2 市民代表政治参与素质欠缺 《问政时刻》节目参与的市民代表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占相当比例,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质询权有权向政府工作提出质疑,政协委员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参与问政理所应当,但是节目中可以看到,他们并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功能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2.3.3 专家学者的作用发挥不当 专家学者的任务,一是给政府合理的意见去解决节目中提出来的政府工作的不足,二是向市民代表解释政府的政策,最后才是批评政府工作的不足。但是在节目进程中,专家学者把批评放在了首位,一味地去指责政府的过错,却并未提出可行性意见,也没有帮助政府向公众解释政策,倒是起到了激化矛盾的反作用,这一定是有失初衷的。
2.3.4 被问政单位的代表态度敷衍 电视问政目的就是让被问政单位发现自己的问题,辅助其更好地开展工作,但如今看来有走流程的嫌疑,面对质疑,被问政单位已有一套模板。第一步,先认错并表示懊悔。第二步,归纳宏观原因。“第三步,表态。第四步,感谢。这样一来,电视问政”听民声、察民意、促整改,转作风、抓落实、求发展”的意图便很难实现[11]。
3 西安市电视问政的优化对策
3.1 调整节目设置、播出档期 首先,应该为《问政时刻》增加档期,改月播为一月两期,把以前一期针对一个单位的多个问题改为一期针对被问政单位的一个问题,对同一个单位多个部门分期问政,对于市民代表关心的问题应该留足够多的时间。其次,考虑《问政时刻》预订在每月8号播出,是否会和一些重大时间或是假期產生冲突,导致观众注意力分散,问政没有(缺乏)足够的影响和关注度,应该在固定时间的基础上,结合每期节目播出的实际状况,在时间上做相对应的调整。
3.2 增强参与主体的责任意识
3.2.1 媒体工作人员提高专业素养 第一是主持人把控现场各种状况,应该不偏不倚,做好被问政单位与其他参与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不应该理所应当的把自己放在政府的对立面,应该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提供沟通的平台和话题,在其他方面适当减少干预。还有与武汉市相比主持人过于严肃,所以主持人应当活泼一些,减少观众紧张心理,调动观众情绪,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问政环境。
第二是场外记者负责拍摄的视频多为非正常拍摄,有些还有钓鱼执法的嫌疑。在以后场外记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减少非正常的拍摄,不能由于这种拍摄方式简单易操作就放弃寻求合法合理的拍摄方式的实现途径。如若非此不得为之,工作人员应该用职业道德和工作守则的要求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不得违规违法。
第三是现场工作人员,应该在节目开始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避免节目录制现场出现差错。其他媒体代表,也应该更多的发挥主动性。
3.2.2 增强代表责任意识 人大代表和政协代表,应利用好自己的发言权、表决权、质询权等,考虑在节目结束后就相关问题形成议案,使电视问政的监督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普通市民代表应增强主体责任意识,问政中发挥主动性。例如,在场外记者采访获得的视频资料之外,还可以提前在网上征集市民意见,同时开辟平台,由市民代表自主收集资料,补充记者活动的盲区。(市民代表的确定是问政开始的当天上午,如采用这样的模式就需要提前三天左右公布市民代表名单,留足够多的时间给市民代表去收集资料)
3.2.3 被问政单位端正态度 首先,应端正对于问政的态度,不能消极懈怠,把电视问政当固定套路来走,在问政中不能打太极,顾左右而言他,要直面问题,正视错误。其次,要总结学习历次问政中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其他单位被点到的问题到底是其本身的错误,还是由于市民不了解规章程序造成的误解。最后,如果节目中提出的问题为政府工作中的顽疾,非长期部署悉心规划不能解决,则没必要为了节目效果,为了市民满意度去勉强作做出回应,应多做解释,提出自己的思路,设定大体的解决进程,并随时在官网或各媒体平台公布进程即可。
3.2.4 专家学者应发挥更全面的功能 在节目现场应该以对政府工作提出改进意见为主,把批评放在最后。而且在点评时应言简意赅,直指重点,且应考虑市民代表教育背景使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意见,尽量避免使用花里胡哨艰涩难懂的专业名词。
3.3 优化现场设置 现场的舞美、色调也不应该全为冷色调,要在考虑严肃节目的基础上,考虑节目要营造的对话的氛围,调整现场冷暖色调。还有,屏幕的问题,应该改先前的一块屏幕为三块屏幕方便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3.4 加强西安市电视问政中的媒体联动 加强问政中的媒体联动,考虑将电视问政作为由市委宣传部直属的独立于西安电视台的一档栏目,由市委宣传部主导从其下属的各媒体平台(包括华商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西安新闻网等传媒单位)抽调人员与《电视问政》节目组工作人员共同完成节目的录制播出。同时利用微博、微信、“无限西安”APP等新媒体平台拓宽节目前期宣传范围、开拓新的观看渠道、提高节目影响力关注度。前期准备中各个平台都通过自己的渠道进行宣传扩大《问政时刻》影响。同时在网站上挂出问政的完整版视频,在纸媒上印制问政完整版文字稿是当前必须要做的。这样一来不仅为以电视台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转型提供了思路,而且对于以"短平快”、娱乐为特色,主要吸引年轻人的新媒体来说也有助于提高其在社会公共领域的话语权。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第一,电视问政,“问”不是目的,重点是解决问题。节目应重点关注问题的解决,而不是舞台上“问”这一过程。第二,公民是电视问政过程中最重要的主体,所以公民的参政素养,参政能力必须得到提高。第三,我国媒体工作者的权利是由人民赋予的,是“公权”而非个人“特权”,所以媒体工作者必须对人民负责。问政节目是公民的舞台,而非以主持人为代表的媒体工作者的个人秀场。第四,我国的传媒环境下,问政中的媒体联动很难自发形成,必须依赖于公权力的介入。政府要在此方面多做引导。
4.2 建议 第一,参与节目的市民代表的选取应设立相应的完善的标准,从学历、职业、年龄等多方面考虑。第二,节目的播出档期、时间应更灵活,吸引尽可能多的人实时观看。
参考文献:
[1]张立荣,宋祎玮,张金庆.电视问政与城市治理创新——以武汉市电视问政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6(07):70-76,157.
[2]黄晗.基于SWOT分析的电视问政类栏目发展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6.
[3]葛明驷,何志武.电视问政十年:文化效应与反思[J].中州学刊,2015(03):16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