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发展与技术性工人短缺研究
2017-07-15王芳
王芳
摘要: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和开展营销。各国企业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势必需要加入到国际竞争当中,随着企业竞争范围的日益扩大,其竞争激烈程度也会愈演愈烈,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关键因素并不是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丰富的资源等因素,最关键的取胜条件是:人。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前提和根本是拥有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秀的人才队伍,人才优势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实力,进而左右了企业及市场的竞争。
Abstract: Since the entrance of 21st century,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as developed fast,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began to organiz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around the world. In order to seek greater development, enterprises must joi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With the growing scope of competition, the degree of competition will intensify. The key factors for enterprises to gain a place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are not strong capital, advanced technology or rich resources but people. The premise for enterprises to win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s to own a sufficient number of excellent quality of personnel, which determines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enterprises, and affects the business and market competition.
關键词:施工企业发展;技术性工人短缺;研究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development;technical worker shortage;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2-0062-0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水平得到了飞速提升,但与此同时,社会上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当前各行各业的企业都表现出人才短缺的态势,每个行业的企业都急需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瓶颈”。21世纪缺的是人才,施工企业最缺的是技能人才。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要求提高和改变,人们对工作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施工企业,生产一线是主要利润的来源,然而生产一线各种环境相对恶劣,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施工生产离不开一线从事具体操作和复杂劳动的技术工人和能懂图、看图将图文转换为真正产品的高技能人才,企业如拥有一批这样技术工人,才能产出优质、合格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目前施工企业中真正懂技术、会技术的一线工人越来越少,每个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都会为没这样技术工人而头痛,总是因为没有这样技术工人造成施工进度滞后,施工安全质量难以保证,安全质量事故频发,导致企业一直处于救火救急状态,甚至在市场竞争中失败。
1 技术短缺情况调查
据调查和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技术工人供应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尤其是中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企业内部职工中技能人才更是短缺,年年招收本科学历人才,忽视基层人才建设,导致企业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几乎为零。劳动社会保障部2014年对全国40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调查显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比例是14%以上,供求差异太大,企业中最需要高级技工、技师、中高级技师为14%、12.1%、10.9%,一般技术工人的需求也较强烈,占企业需求8.9%,技术工人需求占31.9%。
2 技术工人短缺的主要原因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过于重视学历教育,忽视了技能培训,并且企业也更加重视高学历人才,使得企业中一线技术工人地位不高,没有真正意识到一线技术工人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导致技术工人短缺的主要原因。
自2006年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基本建设大上快上,企业管理模式改变,从原来的自主施工转变为劳务分包形式,而企业则转为重管理的一种施工模式,企业本身忽视一线技术工人的培养和招聘,同时社会发展也在不断改变,重学历轻技能,教育体制的失衡,只有高学历者才能就业,这些均是造成技能人才培养失去市场的客观原因。许多大学的专业课程安排不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盲目性较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而企业又有分包劳务队伍,为降低成本,基本以农民工为主,不愿聘用专业学校的毕业生,造成学生就业困难。培养后备技能人才的200多所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校因招收学员困难,导致经费严重不足、教育设施老化,而逐步倒闭消失。
施工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够,只使用不培养,培养只为取证,应对施工检查或投标。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没有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每年真正在员工技能培训方面投入较少,培训人数、次数均太少,培训时间太短,起不到实际培训效果,且因企业在用人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员工自愿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据调查,很多企业用于员工培训的费用不到职工教育经费的20%。同时施工企业对技术工人的待遇和升迁有着许多不合理现象。企业尚未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技能人员的回报和付出严重失衡,逐渐导致了技能人才的流失及技能人才市场的低迷。
3 激励不够:造成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流失、断层
①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物质精神激励都不够,技能人才动力不足。企业管理人员的和中高级技术工人的之间的薪酬差距较大,企业管理人员的薪酬普遍高于中高级技术工人,也就是说即使高级技术工人的技术再好,为企业做出了如何大的贡献,其薪酬还是远远低于企业中层管理干部,这使得高级技术工人的心理严重失衡,感到前路无望,纷纷开始另寻他路,或是想方设法的进入管理队伍(可能不具备管理才能),或者放弃技术,另谋他业(其实是优秀的技能专业人才),只有少部分高等技术人工愿意坚持做技能专业人才,这无疑加剧了技术人员的流失,且若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未来技术人员短缺的形势将愈演愈烈。
②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忽视技术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多数企业都认为高学历高文凭人才的储备能够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不重视技术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实际上企业要想获取长远的发展,必须重视技术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因为这是激励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反之,若忽视对工人的技术培训,工人即使工作多年,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也是一知半解,无法真正成为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如此,很多企业现有的激励措施由于缺乏制度的保障,很多都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作用。
4 企业激励技能人才的具体措施
4.1 满足技能人才的物质需求,制定符合技能人才的薪酬制度
企业建立宽带薪酬结构,提升薪酬档次时不仅要关注学历,也应该注重绩效和能力,坚持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重原则,每个人的薪酬都应该依据个人能力而定,谁为企业做出的贡献更大谁的薪酬就高,不能绝对的让管理人才的薪酬一定就高于技能人才,新的薪酬结构下那些有能力的、绩效高的技能人才的薪酬也有可能超过部分管理人才。依据技能人才不同专业水平,颁发相应等级的技术证书,建立企业技术等级体系。此外,企业还应该为技能人才建立相应的职业发展通道,让技能人才存在晋升机会,如此一来技能人才就不会想方设法的进入管理队伍,大大降低了技能专业人才的流失。同时在薪酬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和心理需求,实施长期激励计划,比如进入国外企业的股票期权等。
4.2 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企业氛围,用心留人,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
首先企业应取消工人和干部的界限,将工人称作生产操作人员,使包括领导者在内的全体员工都意识到每个员工都是企业的一部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运营离不开管理人才,但同时也离不开高级技术人才,两者不可或缺,企业领导者在日常管理中应对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一视同仁,多多关心和关注一线技能人才的所思所想,使一线技能人才感受到來自企业领导的关怀。同时企业可定期举办一些技能比赛或者设立一些技能奖项,领导亲自为表现优异的技能人才颁奖,如此不仅为技能人才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获奖人员还能够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使得很多技能人才都愿意参与其中。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企业氛围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一是领导对技能人才采取内外部激励,委以重任,使其在感受到领导信任的同时充分的展示其才华;二是制定激励性的福利制度,同管理人才,也为技能人才缴纳工伤、医疗等保险,完善技能人才的社会保险制度;三是应依据员工实际情况,对技能人才采取人性化关怀,了解困难职工真正所需,然后给予适当补偿;四是为高等技能人才买商业人寿保险,并制定特种福利,比如档轿车的服务等,如此不仅从物质上给优秀技能人才带来了便利,也给其心理上带来了很大的满足。
企业应树立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良好风气,建立起合理的人才评估、人才激励制度,确保每个在岗员工都能够胜任自身的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从而为企业带来最大的价值。良好的用人机制不仅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会让员工感到有安全感和有前途,从而选择留在企业任职。
4.3 注重技能人才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企业在谋求发展的同时也有义务培养高技能人才,且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对于促进企业发展也大有裨益,因此企业应更加注重技能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尽快提高企业技能人才的专业水平。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一是培训内容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兼顾文化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旨在提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二是加大培训经费投入,企业可选择和大学合作,在企业建立相应的培训基地,安排大学生到企业实习提升其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或者直接建立企业大学,比如海尔等大企业都设有自己的学院,专门培养自身所需的技能人才,大大提高了企业技能员工的综合实力;三是实行师带徒制度,在传统技艺和技能复杂的岗位上,鼓励拥有技术绝活的老技工把技能传给徒弟,之后再转化成教材、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理论知识;四是拓展境外培训渠道,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把有发展潜力的技能人才送到国外,去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来给我国进口机器设备配套;五是把培训与薪酬、晋升挂钩,鼓励技能人才参加培训。
5 结语
施工企业要发挥市场的主体地位,彻底转变官本位的激励机制,用长远的、发展的创新精神,制定适合技术工人的循序渐进的、可操作性强的激励措施并制度化,对提高技术工人的工作积极性,改善我国技术工人短缺现状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普涛,朱英华.基于CDIO模式下技师学院数控预备技师培养方式研究与探讨[J].华章,2012(15).
[2]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调查组.关于企业技术工人素质状况的调查[J].中国工运,2007(02).
[3]宁培中,田莉.高级技术工人胜任能力模型与激励机制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