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技能培训“组合拳” 带动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2017-07-15覃玮玮
覃玮玮
近年来,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把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水平作为提升农村群众收入、助力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人、带动一片”的工作目标,为带动广大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送技上门,提供便利服务
“以前想参加缝纫技术培训都要到县里去,而且还要交学费,现在不仅不用交学费,在家门口就可以学技术,真方便!” 武篆镇东里村的黄秀英高兴地说道。2016年3月15日,由东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缝纫技术技能培训班在武篆镇东里村开班。经过15天的培训,在培训教师的指导下,48名妇女掌握了缝纫技术技能。
为解决广大农村群众接受技能培训难问题和帮助贫困劳动力最大范围地享受到培训政策,东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采取“送技上门,培训到点”的方式,把培训班办到乡镇、村屯一线,让贫困群众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優质、便捷的技能培训服务,做到生产和学技能两不误。
花香乡坡索村是东兰县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为了解决该村群众的就业问题,2016年9月26日、11月10日,东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河池市星火职业培训学校先后在坡索村举办了服装设计班和电工焊工技能培训班,参加培训并通过职业鉴定的学员,即可获得资格证书,每位建档立卡学员还可以获得600-1000元的以奖代补补助。两期培训共培训贫困劳动力100人,通过职业技能鉴定100人,成功就业54人。
“以前没技术,出去打工人家都不要,现在有了资格证书,在厂里一个月就能拿到5200元的工资。”在深圳龙岗制衣厂工作的坡索村青年覃彩连对目前的工资收入表示满意。2012年至2016年,全县共开展技能培训班120期,培训农村劳动力6985人次,受到了农村群众广泛好评。
突出重点,化解就业难题
“两后生”等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农村就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切实解决这一难题,东兰县突出重点,加大对“两后生”等就业难群体的扶持力度。
2016年8月,来自贫困家庭的韦荣靠、韦元关等49名青年,享受到了“两后生”就业技能培训的帮扶政策,重返校园,开始新的学习之旅。“汽车修理一直是我想从事的行业,可是前期学习费用太高,我家里无法承担。现在有了这个好政策,我终于可以拎包入学。感谢政府,感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的好政策。”贫困户韦元关如是说道。
2016年秋季学期,东兰县共组织74人参加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9人。参加为期1学年的中期就业技能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后生”,均享受基本生活费、学费、住宿费和实习材料费全免等优惠政策,每人每年获得1.2万元的财政补贴,毕业后由技工院校推荐学员实现就业或创业,切实解决了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
强化竞争,激发就业活力
为激发已就业人员活力,东兰县以赛代练,定期举办农民工技能大赛,带动广大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近年来,在全区、全市举办的农民工技能大赛,东兰县农民工选手发扬东兰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多次在比赛中获奖。特别是在2016年广西第三届农民工技能大赛河池市复赛中,东兰县代表队勇夺团体一等奖以及12个单项奖的好成绩,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通过技能大赛,在全县范围内营造出了争学技术、比拼技能的良好氛围,促进全县农民工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东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