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角度浅析电影《盗梦空间》

2017-07-15湖南师范大学410006

大众文艺 2017年18期
关键词:柯布梅尔意念

刘 晨 (湖南师范大学 410006)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角度浅析电影《盗梦空间》

刘 晨 (湖南师范大学 410006)

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角度出发,试图通过运用精神分析学中的相关理论,以电影艺术的形式来分析《盗梦空间》中的奇幻梦境和梦境下体现出的人文内涵。影片中筑梦师对于“梦中梦”的建构、各角色的人格塑造以及区分梦与现实的图腾形式,这些电影要素的衔接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代人在现实与梦境之间的错位,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人们渴望寻找梦中理想的精神家园,渴望寻找一个灵魂的避难所,而最终却在现实与梦境中迷失了自己。

《盗梦空间》;精神分析;潜意识;梦境;人格

《盗梦空间》是由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联手国际化的演员阵容拍摄。影片剧情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被定义为“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在这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影中,导演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从未见过的世界,颠覆了人们对于“梦”的传统认知。实际上,单从故事情节来说,它并不难懂,只是导演在影片中巧妙地运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制造出了“梦中梦” “多人梦境”等原理,加之复杂多层面的叙事方式让人短时间内难以理解,尤其是开片的十几分钟让人感觉有些混乱,当我们了解精神分析的相关理论后,就能较容易地看懂整部影片的剧情发展、故事脉络以及人物和时空之间的关系。

一、《盗梦空间》主人公的人格结构分析

(一)本我

弗洛伊德说“本我”是真正的“心理实在”,即是最原始的主观实在,是个体在获得外界经验之前就存在的内部世界。不过本我不辨理性和道德,一味追求一种绝对不受任何约束的本能欲望的满足。影片中男主角柯布在本能欲望的驱动下和妻子建立了理想的梦中家园,梦境的无限美好使他们沉浸于其中而不愿醒来,体现了人的本我欲望。柯布在现实与梦境之间,一度也曾经迷失,但他最终意识到这只是梦境,希望跟妻了梅尔一起回到现实世界中,但梅尔想要和柯布长久地厮守在爱情的伊甸园,她甚至觉得那里才是现实世界。无奈之下,柯布在梅尔的潜意识深处植入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想要回去必须死去”这个小小的意念,于是更大的悲剧发生了。这个意念在他们从梦中醒来之后,依然深深扎根在梅尔的思想中,最后导致了梅尔自杀、柯布逃亡的结局。

(二)自我

影片中逃离的主题与回归现实的矛盾构成了男女主角波澜起伏的戏剧冲突,逃离到梦境与妻子继续在一起是受本我“快乐原则”的支配,这种支配源于柯布内心深处的潜意识,他始终无法正视妻子的离去,内心一度饱受极大的良心谴责。而回归现实则是受超我道德、理性的支配,柯布的自我在本我与超我之间来回徘徊,而影片中盗梦者的图腾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柯布的陀螺是他区分现实和梦境的关键标志,在徘徊中柯布一度模糊了回归现实的道路。受“现实原则”中道德、法律、社会规则的约束,由于梅尔的死亡,柯布被怀疑为嫌疑犯而不得不选择逃亡,他对梅尔的爱以及内心的负罪感,使他难以接受梅尔的死亡,只能在梦中与梅尔相遇获得心灵短暂的快乐,而现实世界的召唤和对孩了无比的思念,又使得他不顾一切、想方设法想要回家。最终,超我的理念战胜了本我,自我终于遵循了“现实原则”,在现实与梦境之间,柯布选择了现实。柯布的自我也与本我、超我得到和谐的统一,他的内心得到释然,并完成任务回到孩了的身边。整部影片从头到尾点都在贯彻一个回家的主题,柯布所做的一切盗梦行动,就是为了洗脱自己的罪责,让自己重获新生,重新回到自己孩子的身边。

(三)超我

影片中柯布的超我受社会道德和至善原则的影响,回归家庭、见到孩子成为他唯一的精神支柱,所以柯布不顾一切地想要回家。影片中的陀螺是区分现实与梦境、真实与虚妄的关键符号,陀螺在梦中会旋转不停,在现实中,旋转就会停下来。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物欲常常让人迷失自我,丧失自我的存在感,现代人似乎对于物质的寻求不再那般狂热,反而在精神上有了新的认知高度。现阶段人类已逐渐被物化,在这物化的世界里人们已分不清楚现实与梦境,他们更愿意逃离现实进入到梦境中去,因为梦中的世界要比现实美好,更符合人们内心深处对于生活的追求,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就是对梦境产生了极大的满足因而迷失了自我,不过梦之所以为梦,就因为它只是一个虚构的世界,是一个人们寻找心理安慰的避难所,它再怎么美好终究还是一个梦而已。这部电影虽说是以梦为导向,但故事最终还是让我们回到了现实,毕竟在现实中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盗梦空间》梦的解析

(一)梦境与潜意识

在《梦的解析》一书中,弗洛伊德全面地、系统的阐述了关于梦的理论。他认为梦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是一种本能欲望的达成。由于人在现实中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其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所以便有了梦的存在。梦是人人都知晓的常识或是曾有过的体验,在梦中时光可以任意流转、空间任意的转换、重力的消失、遇见已故的亲属、以及随时都可能出现的意外,这些都是区别于现实而存在的。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柯布已故的妻子梅尔经常出现在柯布的盗梦行动中,筑梦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念任意的建构梦中的场景和变换时空。

影片的中心事件是对费舍的意念植入。主人公柯布只有成功地完成这次行动,他才能重新回到现实中孩子们的身边。在阿德里安构造的第一层梦境中,梅尔并未出现,但她设计的街道场景却意外地出现一列失控的火车。这列火车来自于柯布的记忆,更是他内心深处的阴影。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才察觉到先前柯布与梅尔曾经的梦境实验中,他们就采取卧轨自杀的方式来回到现实。意想不到的火车正是影片所展示的无法控制的意境,也是个体潜意识无法控制的体现,同时也影射了柯布由于对梦境的过分执着而导致了他的脱轨的人生。第三层梦境,梅尔真的出现,她企图要杀掉柯布意念植入的对象,以此来破坏他们此次盗梦行动。经过紧密地部署,他们临时改变原定计划,重新加了第四层梦境。构造这个梦境的目的是从梅尔的手中找到费舍,并把他带回到第三层梦境,继续他们未完成的计划。也是在这层梦境中,柯布幡然醒悟,他终于认识到梅尔的自杀已不可改变的事实,而在现实中他仍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完成,相比履行对死去的梅尔的承诺,现实生活中两个孩了更需要他。柯布的意识与潜意识的交错贯穿影片始终,当柯布的意识过于压制自己的潜意识的时候,梅尔的形象就会极端危险;当柯布意识与潜意识同化之时,梅尔的形象就会温柔可人,所出现的画面是柯布记忆深处两个人惺惺相惜的温暖场景。最终柯布的理智战胜了情感,责任战胜了欲望,他现在所能真正弥补的是想尽办法回家,看到他们的孩子,尽自己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

(二)梦中梦

影片中的梦中梦是制造的,其实现实中我们也会有梦中梦。梦境是利用睡眠时前意识“检查官”放松警惕的机会,潜意识通过伪装和变形的方式混入意识中来的结果。由于梦境区别于现实,当梦中的事态由于阻抗太强或其他原因,没按内心欲望发展时,另一个梦就会借着前一个梦的伪装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梦中梦。这就像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幻想的那样,在我们不希望要的结局即将到来或者已经到来时,我们会希望这一切不是真的,只是在做梦,希望能够重新再来一遍,从而改变事实的结局。在现实中,这样很难;在梦中,却只需要一瞬间。在这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影里,有超过三分之二的片段是发生在梦境中,我们看到的画面就像影片中演的那样,很难辨别现实与梦境。柯布与斋藤的首次交手,柯布把斋藤带进了制造的梦境里,以此来盗取那份机密文件,行动眼看就要成功了,此时斋藤被摔倒在地毯上,通过地毯的材质他忽然明白原来这里的一切还是梦境,并没有回到现实中去,这或许是柯布制造的梦中梦;柯布的盗梦行动失败了,但他却因此赢到了斋藤的赏识,得到了这次自我救赎的机会,也就是影片最精彩的部分—对费舍的意念植入,在这场超时代的盗梦行动中,我们看到了超现实的时空场景转换包括梦中梦以及多层次的梦境。

三、结语

《盗梦空间》以电影艺术的形式巧妙地演绎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相关理论,揭示出当代人在现实与梦境之间的错位以及对现实世界的严肃思考;在不断的梦境中,灵魂不断的衰老,多层次的梦境也让人时常徘徊于现实与梦境的边缘。在影片的结尾,柯布终于历经磨难回到家中看到了孩子们的笑脸,此时旋转的陀螺似乎放慢了脚步,但直到影片结尾我们也没有看到它停止下来,或许对于柯布来说回到家中看到孩子才是他一路追寻的最本真的初衷。

[1]赵炎秋.《文学批评与实践教程》[M].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

[2][意]安东尼奥•梅内盖蒂著,艾敏译.《电影本体心理学—电影和无意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3]徐光兴.《电影作品心理分析案例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4]郭倩.从精神分析角度解读《盗梦空间》,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

猜你喜欢

柯布梅尔意念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绿色低碳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菜市场离我只有一百步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意念修复功法
梅尔:我的追求塑造了梦
安徽省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的研究: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安徽省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的研究: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用“直角”艺术陈述世界观
梅尔维尔鲸
“熊”视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