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乐扬琴与美国乡村音乐的跨界对话
2017-07-15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高二13班100032
陈 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高二13班 100032)
中国民乐扬琴与美国乡村音乐的跨界对话
陈 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高二13班 100032)
文章通过阐述中国民乐扬琴、美国乡村音乐,对中国民乐扬琴与美国乡村音乐的跨界对话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中国民族音乐与美国乡村音乐的有效相融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中国;扬琴;美国;乡村音乐;融合
2016年1月,我来到美国明尼唐卡高中游学一个月,在这里,我研修学习了美国历史,美国殖民和美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和变迁。美国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它融合了世界各民族的音乐特色,这也成就了美国音乐的多元化。扬琴是中国民族音乐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民族乐器,在民族乐队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扬琴汇集了中国弹拨乐器极具特性的音色及打击乐器传统的演奏技艺,不仅有优美、婉转、幽雅等多种音响色彩,还在乐队中具备极佳的融合性,更有不断丰富的多种演奏手法。通过这次研修学习,我试图探讨如何将我国的民族音乐带入美国的多元文化,把美国的乡村音乐风格融入中国民族器乐扬琴的音乐特色,从美国乡村音乐文化的发展与特色,浅析中国民族音乐鉴赏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一、中国民乐扬琴概述
1.中国民乐扬琴发展历程
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的扬琴,音量小、音域窄,转调难度大,难以有效调节语音,往往会出现滑轴跑弦情况,弦长、弦号以及音高相互间匹配度不高,不同地区扬琴音位排列各不相同等等,对演奏者开展艺术交流造成极大的影响。现代扬琴的形制对传统扬琴琴体结构、音位排列及工艺等展开全面革新,历经一代代艺师的逐渐调整改良,扬琴已然转变成极具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中国民族乐器。
2.中国民乐扬琴演奏技巧及表现手法
伴随扬琴的发展演变,以往单一竹法被运用双手主动性、灵活便捷的混合竹法所取代。基于对中国其他民乐及国外乐器技法优点的继承与吸收,中国扬琴已自成一体,拥有多元丰富的演奏技巧及表现手法。对于中国扬琴的演唱技巧而言,主要有单音技术、双音、轮音、色彩技巧等种类。其中尤以单音技术、轮音为扬琴演奏的基本核心技巧。单音技术通常运用于对旋律的装饰,使旋律变得优美多姿、自然轻快;双音通常运用于强奏音方面,可有助于增强气势,渲染气氛;轮音通常运用于慢板、中板歌唱性旋律,可使旋律变得悠扬婉转。在一系列色彩技巧中,拨弦、反笕可使旋律变得婉转自然;泛音可使音境变得悠长,韵味无尽;勾揉可使曲调变得深邃朴实,高贵幽雅;滑拨好似流水、浪涛,强如惊涛骇浪、波澜壮阔,弱似溪水涓涓细流等等。在乐曲中,通过对各种扬琴技法的合理运用,可充分呈现音乐的艺术魅力,深化音乐艺术的主题,增强音乐艺术的感染力。
二、美国乡村音乐概述
1.美国乡村音乐的起源
美国乡村音乐起源于十八世纪末,作为一种起源相对早的音乐形式,其最初是由栖居于东海岸附近的苏格兰、爱尔兰人后裔不断朝南部、西部内地山区迁移,为了实现发展而创造出的一种音乐。拓荒者们在生产劳作过程中,时常会吟唱到各式各样英国古老民歌,这些民歌淳朴、欢快,多以描述日常生活、劳作为主,还偶有提到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这些都算得上是乡村音乐最初形式。伴随人们的不断迁移,这些歌曲继而演变成多种不同的风格、种类。在西部,它们演变成质朴、粗犷的牛仔歌;在北部,它们演变成伐木工人们的劳动歌曲;在海边,它们演变成了水手们的劳动号子。
2.美国乡村音乐的特征
(1)美国乡村音乐的核心内容
作为一种运用通俗直白、真切纯朴语言描绘人类发展经验的音乐形式,美国乡村音乐核心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不仅有凸显美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又有对过往的追忆,还有对时下世事炎凉的表达及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从和平、战争到亲情、爱情,抑或是熟悉的事物、人物等,均可游刃有余地改编成歌曲。正是凭借美国乡村音乐可充分表现美国人民的情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战争社会的憎恨,因而其深受广大人民所喜爱,并对美国社会带来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2)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特征及技巧
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特征是声音与情感的有机相融,有效认识音色是嗓音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于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技巧而言,主要包括有:1)了解音准的准确性与各个音共鸣的统一性;2)了解吐字标准,保证和音的平衡完美;3)确保声音的自然性;4)了解断音、连音的技巧;5)调节好节奏节拍的强弱水平。结合美国乡村歌手演唱经验而言,通过对演唱技巧的合理运用,可实现对自身情感的自然表现,并使歌唱变得极具感染力。情感转变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声音的色彩、音高受心理状态所支配。另外,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还受选曲很大程度影响。歌曲选择恰当,有助于演唱者把握及诠释好自身情感,使声音变得更具穿透力,变得更具完整性。
(3)美国乡村音乐的伴奏乐器
最初,美国乡村音乐广泛运用的伴奏乐器以小提琴为主,另外还包括吉他、班卓琴等乐器。小提琴是由白人殖民主义者引入美国的。作为美国乡村人们最喜爱的一种乐器,小提琴过去一定是美国乡村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伴随美国乡村音乐的逐步发展演变,后来还引进了颇具特色的民间乐器,诸如夏威夷吉他、曼陀铃等。因为美国乡村音乐伴奏不需要庞大的乐队,盛大的布景,所以演出的场面十分灵活,形式丰富。
三、中国民乐扬琴与美国乡村音乐的跨界对话
我热爱中国民族音乐,从五岁学习扬琴至今,师从中央音乐学院扬琴届泰斗黄河教授和李琴扬老师,多次获得全国比赛个人金奖和团体一等奖。此次在美国参加明尼唐卡高中的文化交流活动中,我通过运用PPT,结合图片、短片和视频,为美国同学讲解介绍了中国民乐扬琴的历史发展,音色音域,琴架结构和演奏方法,并让大家欣赏了扬琴名曲林冲夜奔和渔舟唱晚,美国同学被我们原汁原味的中国民乐所吸引。
音乐鉴赏是学习者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一种审美行为,依托音乐鉴赏不仅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优美动听的音乐,还能够依托音乐鉴赏培养学习者创造性思维。中国民族音乐鉴赏亦是如此。中国民族音乐鉴赏的途径多种多样,依托对各式各样曲风音乐的鉴赏,有助于提高学习者音乐认识能力,可促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鉴于此,在中国民族音乐鉴赏中,学习者可对同一音乐作品开展多种不同风格的鉴赏,好比运用中西乐器对同一曲目进行演奏,必然会产生有别的音乐效果,如此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对中西音乐文化背景的有效认识。例如,对中国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江楼钟鼓”片段展开鉴赏比较,《春江花月夜改编自琵琶古曲《夕阳箫鼓》,其着重凸显了我国民乐中江南丝竹乐的艺术特征,音色优美婉转,音质清新脱俗,具备中国古典民乐写意、温婉、幽雅的气质。而钢琴曲《夕阳箫鼓》同样改编自琵琶古曲《夕阳箫鼓》,乐曲以民族调为基础,通过钢琴演绎,充分吸取了多种不同民乐的演奏特征,营造出一个纯美、令人神往的音乐世界,凸显了中国的美学思想。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比较鉴赏,可引领学生自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音乐展开不同维度的分析、感悟,提高学习者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能力。
我认为,音乐艺术的演变源于文化,文化则植根于历史。美国立国仅200多年,在音乐事业上取得的飞速发展和成就令世界瞩目,而我们中国民族音乐已经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春秋战国就有了完善的礼乐制度,秦汉乐府,元朝杂剧,明清戏曲,直到清末民初西方音乐得以传入我国。美国有许多跨世纪的经典民歌,我尝试把这些乡村乐曲改编成中国扬琴乐曲,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country roads—johndenver的乡村小路带我回家。以新的形势演绎出古典民乐风格,让中国民乐与时俱进,精益求精,才能延续经典,走向多元化的中西共通。我希望通过此次研修学习,尝试中国民乐扬琴与美国乡村音乐的对话,从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探讨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取长补短,实现中西方音乐跨界的创新与探索。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赴美研修,我尝试将美国乡村音乐改编成扬琴乐曲,用中国民族器乐扬琴演奏美国乡村音乐一定富有极强的表现力。通过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全面分析中国民乐扬琴艺术内涵,美国乡村音乐艺术内涵,不断推进中国民乐扬琴与美国乡村音乐的跨界对话,积极促进中国民族音乐与美国乡村音乐的有效相融。
[1]党焱.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J].大家,2012,(20):324-324.
[2]王义茹.中国扬琴艺术纵览[J].乐器,2009,(3):89-89.
[3]杜娟.美国乡村音乐浅析[J].作家,2012,(4):217-218.
[4]冯紫浩.浅谈音乐鉴赏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6,(11):211-212.
陈曦(1999- ),汉,女,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高二1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