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猪分娩期间的护理注意事项
2017-07-14马丽霞
马丽霞
在猪场的生产中,母猪是猪群繁殖壮大的重要因素,母猪的饲养管理包括配种、妊娠、分娩、泌乳四个阶段,其中母猪的分娩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做好母猪分娩期间的饲养管理工作是提高母猪繁殖水平的关键,也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根本,是关系到猪场效益的重要因素。
一、分娩前的护理
母猪分娩前适宜单圈饲养,有利于管理,而且可以防止母猪之间的相互拥挤;同时应保持地面的平整干燥,防止母猪因滑倒而流产。经常给临产母猪洗刷身体,既能保持母猪身体的清洁干净,促进母猪的血液循环,又能增加母猪与饲养员的感情,有利于分娩期间的管理,减少应激。
母猪分娩前会出现食欲下降的状况,如果猪只身体状况良好,应从预产期的前3-5天开始减少投喂量直至妊娠期投喂量的三分之一。分娩当天不喂食。投喂量的减少应从不易消化的粗饲料开始,以免因肠道积粪压迫胎儿。如果母猪身体状态达不到分娩要求,不能减少投喂量,应该增加喂食蛋白含量高的动物性饲料及饼类饲料。如果母猪出现便秘现象,应及时补充青饲料,以免发生难产,控制妊娠中毒应添加千分之五的小苏打。
母猪分娩应注意调控环境,保持生产环境的舒适、干净。上一批次的分娩母猪下产床以后必须对产房进行全面清洗消毒,空置两天以上才能使用。母猪进入产房前要将其身上的脏污洗刷干净,并进行消毒,第二天再次对母猪进行消毒,温度要求在19至23度之间,相对湿度要求在65%左右。
母猪分娩前应注意药物的使用:分娩前1个月开始使用驱虫药,防止流产;出现瘫痪、不食、便秘的情况,应在饲料中添加人工盐或在水中添加复合VB和VC;为能够同期分娩应在预产期前两天注射律胎素;当开始生产后应注射缩宫素,达到缩短产程,促进泌乳的效果。
母猪分娩前物质准备要足够充分,一旦出现临产症状,应准备如下:干净棉布、消毒液、缩宫素、脸盆、棉垫、调试保温箱放置的电热板或悬挂的红外线灯、产仔记录表等。
二、分娩后的护理
母猪分娩完成后,饲养员及时清理棉布、棉垫等污染物,用高锰酸钾稀释液对母猪的乳房、臀部进行清理,并对墙壁、地面、分娩栏进行清洁消毒。母猪一般在产完仔猪三十分钟后排出完整的胎衣,如果有母猪非常疲劳或子宫收缩无力的情况出现,则应用药物帮助母猪排出完整的胎衣。在母猪将完整的胎衣排出身体后,必须及时将胎衣取走,防止母猪误食,养成吃仔猪的恶习,另外,在产道内投放青霉素,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母猪分娩后容易疲劳和口渴,可以准备百分之一的温盐水让母猪饮用。分娩后的母猪消化系统较弱,可以逐步增加投喂量,分娩后9小时内不能喂料,9小时以后可以喂一些比较稀得粥料或麸皮水。分娩三天后逐步递增投喂量,分娩一周后达到哺乳母猪饲养水平的投喂量。假如母猪消化系统恢复较快、生产仔猪比较多,分娩三天以后就能恢复到分娩前的投喂量,在饲料中加入少量小苏打可以帮助母猪消化。
母猪分娩后应用抗生素进行消炎预防,预防子宫和乳房炎症,建议在分娩前7天到分娩后7天在饲料中添加药物预防感染。如果分娩后的母猪出现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现象,应仔细观察查明原因,及时治疗。坚持人为定位仔猪吃乳头,及时剪除仔猪犬齿,防止仔猪因抢吃咬伤母猪的乳头,引起母猪乳房发炎。
三、季节性对母猪分娩的影响
夏季气温高,猪的汗腺退化、皮下脂肪厚,體内热量散发缓慢,母猪在夏季分娩极易引发无乳综合症、乳房炎、子宫炎等疾病更甚至中暑死亡,因此必须提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例如,保持猪舍内凉爽;搭遮阳棚,避免阳光直射猪舍内;加强猪舍内的通风散热,降低温度;喷洒凉水,利用墙面地面蒸发散热。
冬季气温偏低,而且经常会有寒潮,分娩后的母猪如果管理不善会造成仔猪的大量死亡,冬季仔猪的死亡量能占到整体死亡率的85%以上。在物质环境上,保证产房的温度,可以在产房内安装保温措施,比如地暖、暖气片、火炉等;保证产房内的通风,产房内母猪较多,假如呼出的气体难以排出,就会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安装通风口定时进行换气。
总之,母猪的饲养与繁殖是养猪产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母猪的繁殖力是决定养猪效益的重要因素,只有完善母猪分娩期间的护理,才能保证母猪的安全生产及仔猪的健康成长,为增加母猪的生产力、提高养猪行业的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