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语言的规范化问题
2017-07-14冯琼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语言日渐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为传统汉语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汉语语言词汇。但是网络语言的出现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我们不能随之任之,因而不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应在规范网络语言上尽一份力。本文将从网络语言的影响及如何规范网络语言进行探讨。
关键词:网络语言;规范
一、引言
网络语言指在网络环境中网络用户群体使用的语言,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言。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直接影响着人们日常的生活。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的普及,网络词语大量出现,网络语言迅速发展。其给网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也产生了语言失范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对此应及时纠正,使网络语言更加标准和规范。本文将对网络语言影响及如何规范网络语言进行探讨。
二、网络语言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网络语言具有生动、形象、简洁多样、幽默诙谐等特点,其增加了语言在具体使用时的实用价值,使交流变得更加迅速、有效;而且网络语言相较其他语言而言,更富有人情味,这也是新一代人们的心理需求和审美观念所引导的语言风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有些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因其别具特色,已经从网络平台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电子邮件、软件、硬件、链接、点击等,成为人们交谈的语料之一,毫无疑问,这也丰富了现代汉语并且推动了语言自身的发展。
(二)负面影响
网络语言毕竟是一种新事物,自身仍存在着一些不规范和不完善的地方,不仅影响了现代汉语的纯洁性,也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
1、网络语言中违背现代汉语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互联网上,网民们因追求快速、新奇的效果而简化一些用语,导致其失范。例如,将某些词语变异,肆意曲解词意,增加了人们理解词语的难度,也破坏了表意文字的完整性。如:“神童”指“神经病儿童”、“耐看”指“耐着性子看”、“可爱”指“可怜没人爱”。有些依据原词来缩写或用汉语拼音的缩写形式或用英语字母缩写形式代替原词和代替原词表意。如:“DD”指“弟弟”、“JJ”指“姐姐”等等;用英语字母缩写形式来代替原词的有“BF”即“boyfriend,男朋友”、“GF”即“girlfriend,女朋友”。
2、语言表现内容的失范。语言表现内容的失范即语言的不文明现象。在网上,网民们是以某种隐匿的身份加入一个聊天室或BBS,自然就有了充分的话语权,因此得以放纵。这些话语在网上一发,就完成了‘出版的工作,没有任何人、任何单位对网上的作品负责任。因此,人们网聊时显得很随意,有时甚至是一种心理的宣泄,表现为一些网络语言粗俗浅薄,格调不高。网上频繁出现的脏话如“WBD”即“王八蛋”、“NQS”即“你去死”等。这些词语将不可避免的影响现代汉语语言的纯洁性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网络语言给语文教学带来巨大的冲击。当前,我国网民中有不少是青少年,他们喜欢追求时髦,不仅在网上接受、创造传播网络语言,而且还将网络语言运用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就会干扰他们正常的语言学习。比如说,“不要酱紫呀”实际上是要表达“不要这样子呀”、“粗来”即“出来”、“布吉島”即“不知道”等等这些都可能误导学生,影响他们正常的语言学习。同时,网络语言的不规范使用也会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网络上的文章良莠不齐,不少是网民们随意“粘贴”上去的,根本没有经过编辑的字斟句酌。如果青少年经常“泡网”,必然会影响他们语文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规范网络语言的方法
(一)辩证看待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人类科技、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洪水猛兽”还是“新生力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网络语言通常具有创新性、简洁性、随意性特点,其拥有很旺盛的生命力,但是也带有不规范的现象存在,需要对这些不规范的现象进行积极地引导与规范。
(二)提高网络语言使用者的语言素质与修养
网络语言使用者语言的素质与修养决定了他们在网络上使用语言的方式,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网络语言规则相关的教育,使得他们在网络上进行语言创新时也会不自觉地遵循语言的规范。
(三)加大宣传力度,使网络语言规范化观念深入人心
对于网络语言的规范化,我们也应大力宣传网络语言规范化问题,以调动各界力量推动这项工作的顺利进展。电脑类报纸刊物、电子书等也应将网络语言规范化问题纳入视野,积极指导网络语言规范化问题。同时,我们应帮助青少年使他们认识到汉语拼音是迄今为止最准确、最科学的学习汉语的方法,要加强汉语拼音教学。学校要引导学生丰富和规范语言表达;学校要把说普通话、用规范词、写规范字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以达到维护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目的。
(四)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网络管理
促进网络语言的规范化,仅仅停留在纸质层面上是不够的,更应该采取实际行动。国家相关部门和各个网站制定的相应举措应予以实施,对一些不文明的网络语言现象加以制止。同时,政府也可以组织相关人员,研究开发网络语言的监控软件,通过技术过滤,监控软件能及时发现错误的网络语言,并加以清理、纠正。
四、结语
网络语言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而随着网络传播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日渐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所以,我们应积极寻找规范网络语言的对策,坚决抵制使用不文明的网络语言,促进现代汉语的健康发展,营造规范语言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规范网络语言,正确对待网络语言,使其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交际需要。
参考文献:
[1]汪磊.网络流行语的“非网络化”浅议[J].语文建设,2007 (3):88-89.
[2]李莉.网络词语的性质及特点[J].语文研究,2005(1):75.
[3]祁伟.试论社会流行语和网络语言[J].语言与翻译,2003(3):18-22.
[4]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冯琼(1992–)女,汉,河南省信阳人,河北大学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