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2017-07-14刘菁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思路解题

刘菁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在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说数学是装载知识的船,那么数学语言就是水,水积得越深托起的船就越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要依附数学语言。因此,加强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解题能力有很大帮助,作为教师,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一、营造运用语言的环境,拓展数学语言学习的领域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讲台上,学生处于“演员”的位置,老师就成为数学练习的“导演”;在数学语言进行引导的体育场上,学生就应该是“运动员”,对应的,老师在这之中起到了“教练员”的作用。数学老师应该以“教学是为了孩子”这一观点进行开展语言教学的课程,充分探究数学教材中数学语言的应用,帮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大胆表述出来。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语言技巧,增加锻炼机会,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自己的想法,敢说,会说,爱说,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授课。例如让学生进行复述原题目,进行小组讨论,同桌互相讲解等方法,从而使学生之间可以交流思想,也可以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思维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着重调动学生们的各种感官,将眼、耳、口、脑、心结合在一起。在对于数学概念及公式的讲解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运用、理解等方法进行自我总结,并进行试题的练习。在几何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具体直观的事例进行演变与操作,利用数学语言对其进行讲解,让学生们可以直观感受数学及语言结合的魅力,从而调动学生对于数学和语言学习的热情,帮助提高成绩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以多种方式说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数学。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感觉思维超过形象思维,说话训练必须重视形象的感染。数学课上的插图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正是培养语言完整性的好材料。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我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中有什么,孩子们会说:“有花”“有草”“有小朋友在浇水”。说得很全面,但对于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这样杂乱无章的表达是不够的,所以我提问:“原来有几人在浇花,又来了几人?现在一共有几人?小组先讨论,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听,看谁说得最清楚。”帮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出:原来有3人在浇花,又来了2个,现在一共有5人。每个小组都派一位代表说一说。这里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情境中发现并且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多数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让学困生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树立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小组讨论,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复合应用题“学校举行歌咏比赛,三年级参加24人,比四年级少16人,五年级参加的比三、四年级的总数多5人,五年级参加多少人?”时,我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题目中直接告诉我们哪个年级的人数?(2)要求是哪个年级的人数?它与谁有关系?(3)题目中关键是先求出哪个年级的人数?求四年级人数时容易犯什么错误?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让全体学生说,先说给同位听,并互相纠正语言中的毛病,再说给全班同学听,并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时要有条理,说清楚,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说到求四年级人数易犯哪些错误时,我又提出:遇到类似“比四年级少16人”这样的語句叙述时,应如何理解才可避免错误?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大家都能说出:首先要弄清谁比四年级少16人,四年级比三年级人数怎样,待问题解决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下课思考: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答?用这样的方法来拓宽学生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巧用学具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新课改新教材强调了学生要能够运用学具,通过学具的运用,有利于启发学生们动手操作的能力。新课程下的新教材就突出了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操作,并能让学生在教学操作过程中把思维用他们的语言表达出来。在教学中,学生遇到有余数除法的习题时,应让他们都动手进行操作一下,然后教师再去引导学生把操作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再让学生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训练。这样会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我首先让每个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说出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底乘以高。紧接着我再问:“如果求三角形面积该怎样求?”这时,学生通过观察很快看出:三角形面积正好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会让学生对这样的题型掌握起来非常容易,这样他们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了,学得更加轻松,同时也调动了他们的思维的积极性。

五、训练表达思路,养成良好习惯

所谓思路,就是说思维的过程。课上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思路的机会,可以个人独自小声说,同桌之间练习说,六人小组互相说,在全班说等等。通过说,学习思维方法。长此训练,学生就会习惯于陈述思路。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坚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说清题意,表述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按运算意义口述列式根据、解题程序和解题方法。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沧海号捕鱼船五月份捕鱼240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了1/4。六月份捕鱼多少吨?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有序地说出解题思路:由关键句“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了1/4"可知道是把五月份捕鱼量当作“1”,六月份捕鱼的吨数就相当于五月份的(1+1/4),要求六月份捕鱼多少吨,就是求2400吨的(1+1/4)是多少,可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2400×(1+1/4)。又如教学复合应用题时,要学生说出解题程序,说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通过口述解题思路和解题程序,可以直接了解学生审题和理解题意的能力,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节自己的教学。

六、教学语言要激励,引领前行

激励是激发和鼓励,是通过某种刺激因素,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挖掘潜能,发挥内在潜力,从而努力实现既定目标的一种心理过程。坚持在每一节课上,每一次讨论、讲解题目时,运用规范的数学术语。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激励,培养学生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运用数学语言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的解题思路、精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引领学生思维前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解惑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用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与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优化教学效果。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应用数学语言呢?教师要起引领、示范的作用,学生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会在课堂上尝试运用数学语言。可能刚开始时,学生的数学语言应用得不是很规范,但是,只要学生用了,就是进步,就要表扬他们,鼓励他们,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对于学生出现的思维障碍,教师要用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学生就知道该怎样做了。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潜能,都有自己的爱好、特长,都有积极向上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慧眼发现他们的禀赋和特长,这对顺利开展教学有益,对每个学生的发展也都大有益处。

总之,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训练,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尽量多地重视学生说的质量,使之与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能力相辅相成。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东辛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思路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不同思路解答
用“同样多”解题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
解题勿忘我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