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心理学原理对小学生进行正确激励
2017-07-14周怡廷
周怡廷
学校教育是儿童成长的主要经验,对他们的生活学习都有着影响,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老师对学生的激励又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激励犹如阳光,批评犹如雨水,孩子正是小树,小树的成长需要雨水,更需要阳光,。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日益强烈,可塑性非常大,所以如果教师使用恰当的激励方式,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其个体需要的差异性,教育所达到的效果会是事半功倍的。
随着教育的发展,激励的措施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的使用也日益增多。但在运用激励措施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哪些激励措施是有效的还不是特别清楚,所以本文总结了激励小学生的十种激励措施,期望更好地帮助小学教师正确地进行激励。
一、激励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在某个方面也可以称为满足个人或组织的需要,通过激发内在动机、形成动力,从而使得其有益行为的增加。所以老师如果能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就既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又能增加学生的信心,使其保持一种良好的生活、学习状态。
二、激励原则
(一)组合激励原则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兴趣常常转移,物质激励能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但如果仅用物质激励,它的有效时间就短,想要持久效果的激励要选择精神激励的方式,但如果仅仅是一种激励方式,容易导致学生期望值越来越高,长时间地使用,效果也就会降低,所以可以把各种激励结合起来,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这样的激励有效l生才能达到最大化。
(二)正、负激励结合原则
激励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表揚而不批评,过度地重视激励会导致学生的受挫能力减弱,慢慢地只习惯别人对他的赞赏,自尊心过强而埋怨身边的人,不能客观地思考问题。惩罚是一种否定的信息反馈,可以促使学生不良行为发生改变,从另一方面发挥着激励作用。学生随着年龄增长,自尊心会增强。而负激励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如果负激励使用不当,就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者是强烈的挫败感。所以对于学生实施激励时应该以正激励为主,负激励起辅助作用。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受挫能力。
(三)公平原则
学生随着年龄增长,会越来越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会经常观察同伴,除了看自己的奖励,也会看同伴的,如果遇到不公平的评价,就会产生巨大的受挫感,影响其积极性。因此,在整个激励过程中,老师要提前和全班同学商量好采取激励的指标,对学生实行量化管理,只要达到指标的同学,都采取等值的激励就可以减少他们不公平感的发生。
(四)个性化原则
每个同学身心发展不同,所以没有万能的激励措施,不可能存在某种激励方式适用于所有人,也不可能存在某种方式一直适合某个人。因为随着他的发展,每个阶段的需求也会不同。例如,家庭贫困的学生可能更需要的激励方式是奖学金,而你给他一张奖状可能带给他的激励效果会小一些。我们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判定学生处于什么水平,需要什么样的激励方式,进而采取个性化的激励。
(五)层次激励原则
我们当代的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转换到素质教育,所以不能仅仅是因为成绩优异才对学生进行奖励,对学生的激励应该分为两个层次,一方面是积极健康的人生观激励,学生有良好的品质、行为形成也应该进行奖励,另一方面才是智力因素,但是这个层次的激励不仅仅存在于考试成绩后,课堂回答问题、课前预习、课后作业完成得好都可以用不同的激励方式进行鼓励。
(六)及时性原则
有的学生,在他第一次获得荣誉时激励有效;有的学生,在受到挫折时及时给予激励有效;有的学生,在他遇到挫折思考之后再激励有效;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追求上进,希望得到老师关注,但不善于表达,这个时候如果教师把握好了激励时机对其进行鼓励,激励所具有的效果就可以达到最优化。
三、激励措施
(一)物质激励
小学低年级可以奖励小星星、小玩具等简单的物质奖品,一些小礼物随课堂的教学完成而分发,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奖励机制可以比较简单,便于实施就行,只要学生表现好就可以给予奖励,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内化他们的正确行为习惯;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孩子可以采取奖励券的形式,让学生收集到多少张奖励券,就换取自己喜欢的礼品或者满足其一个小小的愿望,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一方面会不断努力收集奖励券,一方面学会有舍有得;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到了小学高年级会慢慢开始追求成熟,希望自己不像小时候那样幼稚,所以奖品不能像儿童那样发个星星之类的小礼物,最好有纪念意义或者实际价值。但需注意物质的价值要同孩子完成的成就大小相匹配,如果物质的价值同孩子的成就大小不匹配,这样的奖励几乎可以称为无意义,反而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精神激励
可以分为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激励,正式场合就是在家长会、班会等对孩子进行点名表扬,因为做了某件事情值得大家学习的;非正式场合表扬,例如在课堂上学生做得好,给他一个眼神、微笑、点头或者鼓掌等进行鼓励,表示肯定。但一定注意,老师进行精神激励时要对事不对人,不要不同学生做同样的事情,这个同学表扬,那个同学不表扬,这样会让同学们感觉老师是喜欢某个同学,他做什么事情都是好的,老师只会表扬他,从而造成同学之间产生矛盾。此外,对学生的赞美最好是具体的,明确地告诉学生,你某个表现很好,让他清楚地知道下一次朝着哪个方向努力,而不是抽象地表扬学生“你真棒”等,这样他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久而久之,容易让其依赖于别人的看法,造成只爱听好话的结果。
(三)期望激励
一种是学生对自己有期望,他们希望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师可以引领他们将这种激励转换为自我激励,另一种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那些具备一定条件而又缺乏自信的同学,如果教师让他们坚信,只要认真努力,全力以赴,他们实现这个目标的概率是很大的。从多角度去观察、了解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肯定、鼓励他们。
(四)自我激励
即不需要外界的激励和惩罚,为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努力工作的心理特征。所有的激励方式中最有效的激励就是自我激励,学生的身心发展逐渐成熟,自我意识的发展完善,可以让他们逐步开始对自己进行自我激励。一方面培养学生不要害怕失败,学会从尝试后的犯错中思考,失败后将精力多放在积极方面,另一方面可以教学生学会正确归因,学会正确归因后,不会再一味地把失败归为自己内部原因,降低自己的积极性,也不会把所有的成功都归为自己内部原因,造成骄傲自负的情况。
(五)目标激励
目标设置为“跳一跳能摸到苹果”的目标,不能太高,否则学生如果长时间完不成就会失去信心;同理,目标设置也不能太低,目标不符合学生的需要,轻易完成设置的目标就容易骄傲、浮躁。所以,目标的制定最好的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商量制定一个难度适宜、具体可行的目标,学生能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达到所设置的目标,这样对他产生了激励作用,会使得其得到更好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尽可能地发动同学们参与班级目标制定,例如,这个月我们班要拿到流动红旗,这学期我们班拿到优秀班集体称号等。设置班级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这些目标都是具体可操作的,也是可能实现的,这样一来师生就会共同努力,发挥主动性来使得班级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还能调动学生持久的积极性。
(六)合作競争激励
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小组组内的成员会发挥他们的优势,共同努力,向着赢过别的小组的目标共同努力,同时小组和小组之间又是一种竞争状态,小学生的好胜心一旦调动起来,做事的积极性也就起来了。教师可以采取轮换小组组员的形式,学生既可以和不同的同学学习,取长补短,又可以避免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学生在竞争中合作,保持上进心。孩子认识到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要学会赞赏他人身上的优点,从而信任别人,欣赏别人。
(七)惩罚激励
如果只是激励的话,容易使学生膨胀自负,所以要敢于指出他们做得不好的地方,孩子越长大,越有较强的自尊心,要注意当众惩罚的度,对其惩罚激励可以采取道歉和减少或失去休息时间方式等取消他所期望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需注意的是,批评不要先褒后贬,许多老师会说你……很好,但是……,这样学生容易忘记老师之前称赞了他好的方面,只记住后面批评他的话,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抗心理。所以教师的批评可以采取先贬后褒的方式,明确地指出学生哪种行为做得不对,然后说老师相信你可以很好地改变等话语,这样可以抚慰学生受到批评的心理,而且惩罚只能针对这件事他做得不对的地方,不要对其进行一否全否。一否全否会让学生把惩罚的原因归为自身的原因,而不是做错事情。用合理的、可接受的方式惩罚学生,不要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八)信任激励
无论是小学低、中、高年级,只要老师把工作交给学生完成,他们会很有成就感,对自己的自信心倍增,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相信自己,所以针对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老师可以分配一些简单的任务给他们做,到了高年级,老师可以采取学生干部轮流制,让各个同学都体验不同的岗位,适当地增加任务难度,这样一来,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任务太简单,会使学生没有成就感,感到自己的实力没得到完全发挥;任务太难,学生容易自卑,认为自己的能力太差,增加其挫败感。
(九)榜样激励
小学生是十分信任和尊崇老师的,会因为喜欢某个教师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以身作则本身就是激励。除了教师作为榜样,学生还可以找自己欣赏的同学、家人、明星等作为榜样进行学习,榜样的性别、情况和自己越相似越好,他们对自己榜样的情况越了解,就越容易去模仿榜样的优秀行为。
(十)主人翁式激励
孩子从三岁开始就有独立意识,他们希望有机会向外人证明他的独立性,所以如果能让班上同学感觉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充分地给予空间让学生发表意见,提出自己主张,只要是好的,对班级有利的,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如果某个同学的意见被班级采纳并实施的话,会大大增强他的自信心,给更加努力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班级做出贡献。
四、结语
小学生时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如果一开始就养成了不良的习惯,那后来想要再纠正就很难了。孩子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就像灯塔一样,为他们起着指路的作用。每个孩子都是有上进心的,只要教师的教育方法得当,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将激励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优化,学生的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动机和学习成效有密切相关的关系,学习动机属于学生能动性的因素,如果有足够的动机,就可以弥补学习能力的不足,而学习动机可以通过激励的方式来促进。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