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开发的途径的思考

2017-07-14张晓东吴秋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校本生命教材

张晓东 吴秋阳

生命教育是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美国到澳大利亚再到日本,生命教育已经进入人类的教育活动中。二十世纪末,我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开始在中小学推行生命教育,而我们大陆对生命教育的关注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逐步开始的。必须尽快给孩子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因此,小学阶段作为孩子成长的基础阶段,进行生命教育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一、显性课程的开发

(一)自主开发生命教育校本教材

长期以来,生命教育的缺失使得小学生乃至青少年不会欣赏音乐,不想阅读经典,沉迷于网络游戏,精神世界一片荒芜,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时,无所适从,彷徨无助,导致心理防线失控,最终选择伤害别人或毁灭自己,给家庭社会带来无法弥补的缺憾。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出版发行有关生命教育的国家课程。进行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况且,校本教材的要求不是太高,学校的自主性灵活性较大。学校可以结合校情,学生的年龄特点、区域特征等实际情况,自主开发生命教育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我校把“生命教育”作为办学特色,依据尊重生命成长规律的角度出发,从生理、心理、道德伦理三个层面,编制了生命教育校本教材一一《灿烂的生命》,分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提升生命四个版块,对学生进行身体安全与健康、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教育引导,使其具备保护自己的基本常识与技能,明白生命的意义与真谛,珍视自己和别人的生命。

(二)借鉴或整合现成的生命教育校本教材

关于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有些学校起步早,做得比较好。例如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的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美丽的生命》;云南省开创了“三生教育”,编写《生命·生存·生活》三生教育系列教材;吉林省成立专门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省内外生命教育的专家学者、吉林省优秀中小学知名骨干教师和生命教育的教科研人员,反复研讨修订,开发学校《生命教育》系列教材和读本。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有机整合,使之成为我们进行生命教育的有力工具。

二、隐性课程的开发

(一)学科渗透生命教育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全体教育者的共同使命。依据《纲要》的规定:中小学生命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学科教学有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历史使命。各门学科的学科特点明显,针对性较强,其教育内容、教学活动中蕴含了大量的生命教育因素,教师可以捕捉到渗透生命教育的结点,精心设计,创设不同的情景开展教学,使课堂成为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渠道。例如: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课文文以载道的特点,在教学中渗透人性教育和人文教育,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情感和道德的震撼,进而反思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学会欣赏生命之美,尊重生命之坚,让生命更有张力;音乐美术学科以其独特的魅力,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美,享受美,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敬畏生命,让生命更有魅力;体育教育更直接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让生命更有活力。

(二)利用实践活动开展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认识过程,但靠言语的说教效果是单薄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校倡导体验式的生命教育,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去遐想,去探寻,在体验中了解生活环境、生存状态、生长规律,进而学会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坚强;理解他人的生活处境,进而学会体谅他人,学会与人相处;了解生命的奥秘,进而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例如“雾霾天气”的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雾霾的形成、危害、防治的方法等;在“法庭审判旁听”的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犯罪分子的忏悔……这些活动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关注生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告知,使他们学到了安全知识,增强了生命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的能力。课外活动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感悟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充分利用班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小记者训练营、仪式教育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学会体验、诠释和选择,并形成有关生命的价值判断,从而感悟生命的丰富多彩和无限价值。

(三)配合家庭教育进行生命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主要组成单位,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孩子的生命教育问题不断地警醒大家:家庭生命教育的缺失是造成问题学生的主要成因。所以,当务之急,必须尽快填补家庭生命教育的空白,让生命教育如同“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家”。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和成长旅途中伙伴,广泛接触社会,参加不同场合的社会活动,具有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我校经常利用寒暑假,让家长和孩子共同种植一株植物,可以是豆子,也可以是小树等,让学生深切感受生命生命兴衰的过程,从而唤起孩子们生命意识。现在的孩子对网络游戏沉迷,加上一些玄幻穿越等网络文学的误导,他们对死亡的概念比较模糊。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一次葬礼,让孩子认识到死亡不是游戏,也不可怕,它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生命的必然归宿,正因为每个人都会死亡,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引导孩子去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现象,了解新老更替是一切生命的规律,启发孩子对生命的深层思考,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从而懂得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成全生命。

教育是为人服务的,为生命服务的,教育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生命,就会变得荒诞,变得虚伪。因此,要想使中小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挽救中小学生枯萎的心靈,就必须加快生命教育课程的建设,使教育从注重知识的灌输、能力的培养过渡到注重人的情感、身心完整发展的培养上来,共同编织一张从家庭延伸到学校,再延伸到社会的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大网,实现教育向生命的回归。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新城区翠林蓝湾小学 河南]

猜你喜欢

校本生命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