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德育功能的弱化及对策研究

2017-07-14谢新洪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重要性对策

谢新洪

摘 要:德育工作一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工作,但是由于應试教育、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德育功能弱化。教师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理解过分片面化,追求分数,忽略了思想品德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重要性 弱化原因 对策

一、思想品德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初中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方式

对于在校初中生的德育教育,一般有班主任会议、主题班会、校园文化、思想政治课等方式。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初中生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以课堂教育为基本形式。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通过授课的形式慢慢将德育教育渗透给每个学生。

著名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列宁曾说过:“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课程是思想政治方向,这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初中生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以及领导者,在初中阶段主要以培养良好的政治觉悟、高尚的品格以及建立法律意识为主要教学目标。初中思想品德不仅仅是一门文化知识学科更是初中德育教育的最大输出渠道。[1]

二、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弱化的原因

1.教学方法刻板

随着时代的推进,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学生的思想在逐步转变,学生渴望自由的民主的多样的授课形式。教师的授课方式依旧停留在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形式。学生只是在课堂背诵老师教授的理论知识点却没有真正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初目的。学生对于教师讲述的内容没有切实的体会,不能做到深入的理解。

2.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

素质教育是以德育教育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想与文化、兴趣全面发展。思想品德这门学科作为初升高考试中的一门课程却依旧停留在应试考试的阴影下。首先,由于教师以及学生过分看中考试分数,导致思想品德课堂还是大面积的理论思想规范。教师没有把握大纲的要求,注重条框概念的灌输,将分数作为了首要目标,并没有完成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因为刻板的教课内容对思想品德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只是单纯的说教条文式的道德规范,但是行事往往与记住的道德规范背道而驰。这是现在大部分学生存在的状况。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思想品德课程背离了最初的教学目标。

3.学校德育工作片面化

德育工作是以思想品德课程为主要方式,但是德育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思想品德课程,德育教育工作的场合也不仅仅停留在课堂。现在学校存在德育工作松懈,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教学的重点也依旧是升学率。对于德育教育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学校不够重视,学生自然不会重视。家庭亦没有参与进来,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现在家长往往过分注重孩子的分数,对于孩子的德育教育基本不闻不问。这样的做法导致的悲剧一件又一件,却还没有唤醒家长对于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家长的不重视导致对于学校德育教育的不配合,在一部分家长眼里一切与分数无关的教育都是形象工程。在现在的时代,学生不仅仅是从学校家庭接收信息,学生同样也接收来自社会的思想。但是现在社会上的思想过分重视享乐主义,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学生认为真实发生的事情与思想品德课程讲授的内容完全不同,使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一直抱着怀疑的态度,使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失信”于学生。德育工作依靠思想品德课程单方面是起不到预期的良好效果的,德育工作应形成一个整体的体系,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良好的效果。

4.学生自身思想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就算中央一再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事实却不尽如人意。金钱至上的思想已经经过新媒体慢慢对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初中生处在青春期这个特殊的时期,对于校外的思想充满好奇,十分容易被不好的思想所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学生享受到了新媒体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思想被学生所接收,由于新媒体的个性化导致一些无责任没有道德底线的言论出现,对于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冲击。学生接收的思想多了,对于一些具有煽动性的言论缺少抵抗力,导致德育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新媒体了解到的都是实在发生的新闻,而思想品德课程讲述的都是理论规范,导致学生思想发生偏离。

三、针对德育功能弱化的对策

1.教师言传身教

荀子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说:“师术有四,而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凌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教师的德行、信仰、能力、知识及其在学生中的威望作为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为学生起到引导作用。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自身品德修养,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自己的学生,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2.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

学生的思想在不断转变,批判性教学也在逐渐展开。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教师应该提倡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与疑惑。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教师的教学思路应积极做出调整。对于学生对于社会上的思想以及事件的看法,教师应合理讲解。不能一味阻止学生提出质疑,也不能逃避学生的质疑,更不能强制反驳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应该由质疑的中心,引经据典,加上自身对身边实例的理解,为学生做到解惑。这样学生才能从内心认同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道德规范。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只有让学生走进思想品德课堂才能让思想品德课程起到良好的效果。

3.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

学校将德育教育作为主要教学工作,积极发现学生中发生的好人好事。对于学生不再以成绩为主,而将道德行为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定期组织德育教育主体活动,将身边好的行为加以宣传表扬。思想品德课程改变原有的单纯灌输式课堂,在授课过程中穿插鲜活的生活实例;在课堂多进行有意义有深度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规范。

家庭注重孩子平时的品行,发现孩子的一些小问题不要小事化了,从小事一点一滴抓起。积极配合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让自己的孩子成长为品学兼优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

社会舆论加大对于正能量事件的宣传力度,弘扬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媒体应该注意到新闻事件不仅仅在影响成年人,更多的是未成年人,做良心新闻树社会新风貌。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德育功能的弱化不仅仅是校方一方面的失误,也是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表现。我们应该全面改善德育教育工作,从自身做起,为初中学生建立高尚的道德品格是教师共同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镇西;民主与教育[M];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版

猜你喜欢

重要性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对策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