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探究性问题的生成与教学分析

2017-07-14林雪端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科学实验探究性现象

林雪端

小学阶段科学实验课堂中问题的形成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探究性问题,则是体现本节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文章针对科学实验课题中,探究性问题的生成与教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价值意义。

传统形式的科学实验课程,一般都是教师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验证,或者是通过任务的方式直接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某一事物进行探究。以上做法都背离了现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培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学生需要在科学实验课堂中对事物与现象进行观察,进而形成探究性问题,从中获得结论,同时这也是当前阶段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一、探究性问题生成原因

(一)实验材料的不同组合

进行科学实验时,所选择的材料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以教科版科学《水和食物油的比较》一课为例,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此课的实验时,首先将事先准备的材料分发给各个小组,有食用油、矿泉水、洗涤剂、冰红茶四种,学生便会产生疑问:“老师,为什么还准备了洗涤剂、冰红茶呢?”这时,教师便可以对这两种材料进行比较了,通过颜色、气味与黏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或者让学生自由组合,对准备的材料进行两两比较,便能够获得不同的结论。以此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解答疑惑,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二)实验的不同操作

实验操作是由学生主观意念决定的,所以出现的这种差异对学生而言,是属于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学生一般会根据自己腦中所想进行操作,由于操作差异使得实验现象不同,以教科版科学《它们吸水吗》一课为例,教师在实验之前,先准备木片、金属、纸以及塑料四种材料,将其分别平放在桌面上,并用滴管在上面滴一滴水,对水的渗透性进行观察。因为不同的学生滴水的容量不同,所以最后形成的实验效果也不同,这时,学生便会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纸的吸水时间要快于木头和其他材料呢?”在这一过程中所生成的问题,需要学生对自己操作的实验进行详细观察后解决,因为滴落水的容量不同,所以不同学生操作材料的吸水性不同,这时学生便会带着疑问继续深入实验,从中探究结论。

二、形成探究性问题的教学分析

(一)基于单元教学确定延伸点

一般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学主线,是基于对教材或是课程的具体解读将知识点进行连接,使其能够融会贯通,进而形成一条完整的知识链,即教材各个主题的根本线索。教师要做的便是将各个知识点进行连接,对其中的细节进行饱和,随后在知识链上找点,通过对有关知识的思考对主线进行巩固。以教科版科学“温度与水的变化”一单元为例,通过对本册教材的分析,可以确定该单元的主线,也就是“感受温度一对具体事物进行温度测量一水结冰与融化的过程一水融化过程中形成的水珠一水与水蒸气一水的三种形态”。其次,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细节进行链接,通过具体实验的方式了解温度与水之间的关系,例如:“如何对水的温度进行测量?”“水融化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形成水珠?”“水和水蒸气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通过一些细节的补充逐渐形成一些更加体现操作性与探究性的研究主题。

(二)重点对实验现象的不同进行研究

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材料、现象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观察。例如,之前所举《它们吸水吗》这一课,教师让学生对准备好的材料进行吸水性实验,在其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教师在询问学生实验情况时,学生便会告知教师此时实验进行的基本情况,随后在实验的过程中若是出现差异,那么学生便会向教师进行询问,教师不能直接告知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对实验差异进行观察,通过操作总结出结论。

(三)以问题为前提开展教学

教师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以问题为前提展开教学,在课程的开始创设教学情境,例如,教师装作偶然将磁石的两端碰到一起,随后以此向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这两个石头会粘在一起呢?”这时学生的目光便会集中在这两块“石头”上,随后,教师便可以确定问题:“如果将这两块石头相反放置,那么还会出现相同的效果吗?”再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小组成员各自发散思维,对磁铁的两极与相互作用等知识进行研究,并通过具体的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协作学习与合作,完成自己在小组中的任务,对实验进行记录。最后,由教师组织对学生观察研究的结果进行效果评价,纠正学生观察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之处。

(四)教师确定问题并对其进行解决

部分学生对于研究性问题的生成,只能在脑海中理解,却无法通过语言的形式进行传递,特别是教师将某一学生提出的探究性问题作为范例,让学生进行展示时,学生很容易出现语无伦次的现象,严重的话还会不知所措。这时教师便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你真棒,可以再想一下,接下来要做什么呢?”学生所形成的这种猜想本身就是具备探究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其观点进行改变,以此帮助学生进行思考与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性问题的生成对于科学实验的有效性而言,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科学实验进行理解,同时也能够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莆田市荔城区麟峰小学 福建]

猜你喜欢

科学实验探究性现象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将于4月发射
精心准备 科学实验
国际空间站上的科学实验
猜谜语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