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中学信息技术实验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2017-07-14李圣普王小辉
李圣普+王小辉
摘 要:“翻转课堂”是最近提出的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强调课下学习、课上讨论。新的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提出更高要求,课题组在中学《信息技术》的实验课教学中,初步应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创新性,探索实验课程改革途径。实践证明,本学期的实验课学生不仅全部完成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课程的学习,同时学习积极性和应用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效果良好。
关键词:翻转课堂 物联网工程 试验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6(a)-0190-02
相比较其它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所体现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以及创新性要求更高,融合的学科知识更为庞杂,对于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也更高,因此实验课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实验课堂受到重视[1]。但传统实验课的过程多是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简单重复,得出实验结果,而对实验的相关理论和具体应用,不能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与创新。笔者尝试结合中学教学特点,针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翻转课堂”在实验课程教学组织中的运用。
翻转课堂强调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的先教后学模式,不主张预习。类似讨论式课堂,翻转课堂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翻转课堂”的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在考核方法上强调过程性评价,并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根据其个人的学习目标确定对课程的投入[2]。
1 “翻转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实验教学核心目标是培养具备信息、网络、多媒体等领域宽广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3]。课题组在中学《信息技术》实验课课程中,指导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主要进行了理论讲解和实验的调整、作业项目式的驱动,翻转课堂考核机制改革,具体情况如下。
(1)教学目标。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基本概念、功能特性、应用实践的掌握; 结合“软件应用”和“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2)课程教学安排。该班共有40人,实验机位45台,可以保证人手一机,每周上课1次,连续2节,每节50 min,其中两个工作台为一小组。总共上课15周,第1周介绍“翻转课堂”模式,分组确定组长,并对该课程进行介绍,试验箱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讲解第一个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原理,要求学生课后温习,并要求熟悉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第2周第1节分组开始讨论和实验; 第2节课,先讲评作业,然后以组为单位考察提问作业情况和实验情况,最后20 min讲解第二个实验的目的内容和原理,以及实验的重点、难点,并布置该实验的相关设计性作业。第3~15周与第2周基本相似。
(3)作业设计。要求提交查找所有资料的名录,同时检查收集的相关纸质打印文档资料,提交在本实验基础上自己设计的相关程序或者实物和对分记录表,包括“已掌握”“一起做”“不清楚”。“已掌握”要求写出该次实验中掌握最好的内容,至少1条;“一起做”列出小组自己完成的环节和查找的资料,以及由同伴完成的任务和环节,至少2个;“不清楚”列出自己不懂,同时经过小组讨论有分歧的或者存在困惑的问题,求助其他小组和老师,至少1个。
(4)讨论设计。结合一周时间查找的资料,讨论实验的设计要求、实验完成情况,掌握重难点;附加讨论该实验相关的具体模块、价格和实际应用。教师要確保讨论小组成员分配合理,保证能够热烈的交流和正常的团队合作;另一方面要引导小组围绕作业和课程内容来讨论,避免聊天、偏题和无话可说的的无效讨论[4]。
2 “翻转课堂”应用总结
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维。传统的实验方式,“翻转课堂”让学生改变以往被动实验过程,对学习内容充分复习,主动查找资料,然后合作讨论,提出自己观点,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间的联系,需要学生在合作中综合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查找大量实际应用资料和说明文档,创新性地设计实验。
其次,有助于学生培养观点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一直是一个普遍认为的短板,通过翻转课堂的讨论和答辩环节,极好的提供了一个学生表达自己,说服对方的机会,同时因为是小组讨论,这又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加适应未来毕业后的工作模式。
再次,翻转课堂模式有利于教学相长。以往实验课教师先将实验指导讲义讲解以便,再操作演示、学生再独立操作,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都被实验指导书或者讲义束缚。而翻转课堂上,教师需要根据实验过程布置设计性作业,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会提出一些创新型的观点和想法,这就需要教师拓宽实验教学的思维;这些开拓性思维又反过来对学生的学习实践过程进行了指导,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笔者通过翻转课堂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足。部分同学基础不好,导致的团队讨论中发言不积极,而好的学生在讨论中占主导优势,小组讨论效果不好。
因此针对这几点不足,课题组在实践过程采取了一些改进方案,起到一定效果。在分组的时候,与班干和学生代表进行商讨,尽量按照基础水平分组,以主动带被动,分组合理。其次,在发言和提问过程有意选择不善于表达的或者不积极的学生,再有同组其他同学补充回答,有意锻炼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布置既可以提高学生知识掌握同时也感兴趣作业,实验课程要增加创新设计性实验课题,通过鼓励夸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进考察考核方案,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以个人表现分数+作业分数+考勤+考试的方式构成考核成绩。通过个人表现成绩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积极准备实验课题;作业分数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一周时间里,能够积极主动的查询资料、努力学习,完成作业。可以看到,这样的评估方法反映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投入和学习的质量,强调过程性评价,对“翻转课堂”取得良好效果十分关键。
3 结语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具有更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新思维设计开发能力是教学的更高目标。“翻转课堂”教学法更适合对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其互动式的理念和小组学习的实施办法,以及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特别是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安健,桂小林,等.中学信息技术实验教学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0):151-154.
[2] 张学新.翻转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大学论坛,2014(12):5-10.
[3] 任倩倩,郭亚红.物联网工程专业项目驱动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2):19-20.
[4] 杨淑萍,王德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65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