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培养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2017-07-14康健张平刘文华唐欣廖珊
康健+张平+刘文华+唐欣+廖珊
摘 要: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应该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以突出就业能力为导向,课程模块建设为基础,从课程设置、课程教材、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就业能力 高校 工商管理专业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6(a)-0179-02
1 基于能力培养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但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经营形势更为复杂多变,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工商管理人才素质高、能力强,能够利用知识分析经营形势,处理经营事务并进行经营管理决策。这导致高校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必须以能力本位为思路开展工商管理专业建设。
而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抓好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工作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保障,要科学合理的进行专业建设就必须重视课程建设。工商管理专业作为许多高校的传统优势专业,要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突出自己的特点,保持竞争力就更应该以人才的能力培养为核心做好课程建设。
2 基于能力培养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改革路径
2.1 课程设置改革
课程设置是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课程设置应该以就业能力为导向、以模块化课程为基础。
2.1.1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
就业能力,即“可雇用性”,就是指能够取得工作和继续工作的能力。就业能力既包含得到工作机会的能力,也包含了在工作中持续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及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从内容上看,它的实质是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的集合。
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强调课程建设目标与工作岗位中要求的就业能力相适应。一方面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要坚持工商管理学科“厚重性、前沿性”的特点,要体现一定的学科理论基础,不能丢弃工商管理学科理论知识体系的基本要求,更不能把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等同于职业教育。 另一方面,在坚持加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学科性的同时,根据市场、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来设置课程,加强实验实习等实践类课程建设,在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中特别突出就业能力的培养。
2.1.2 以课程模块建设为基础
模块化课程的设置能够适应社会上对工商管理岗位的能力需求,并体现工商管理的学科特点。以模块化课程建设为基础,首先是要高校明确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以后主要就业的几个工作岗位,然后以这几个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将课程分为通识知识课程、专业知识课程、专业能力课程三个大类模块,再分别明确三大模块课程所占的课时比例及大致的教学层次,最后设置三大模块中具体的课程名称、学时及进度,并确定核心课程,在各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中确定某些课程内容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现对学生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2.2 课程教材改革
教材是学生学习课程的重要工具,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同样离不开教材建设的支撑。很多高校都在教材建设方面付出了努力,但教材建设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教材雷同、缺乏特色、案例偏少等。
2.2.1 支持校本教材
做好教材建设,应该支持高校教师联合企业管理人员一起组织开发工商管理校本教材。在自己开发教材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比较熟悉,再参考企业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一般能增强教材的适应性,更多的体现教材的特点。校本教材的建设尽量配合精品课程建设,充分考虑精品课程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资源以及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进行调整,实现以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校本教材建设。在校本教材的建设中还应该设置专项基金,评选优秀的工商管理校本教材,适时的开展教材开发专项科学项目研究。
2.2.2 丰富教材类型
除了积极支持工商管理专业校本教材的编写和使用,还应该丰富教材类型,建议教师和学生以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作为基本教材,在课堂使用时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教学手段使用这些教材。并且鼓励师生多使用参考教材,阅读课外书籍,拓宽专业视野。比如考虑到工商管理课程博大精深的特点,要求教师推出推荐教材名单,由学生自行选择使用一些参考教材辅助课堂教学,比如使用英译本或双语编写的管理课程教材等。同时,将这些教辅材料信息传输到工商管理课程的教学资源信息网上,供广大师生查阅、学习。
2.3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2.3.1 增加教学案例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岗位要求进行,也就是充分模拟企业工商管理职位的环境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出调整。为了突出能力培养,需要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教学案例,以来源于实际工作的代表性案例讨论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并经过几个轮次的主讲教师的教学过程整合形成工商管理专业案例库,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3.2 多元化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要保持先进性必须有创新思维,这方面可以利用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聘请企业管理人员为客座教授,将他们带入课堂,为学生作专题授课。另外,也可以将工商管理学科竞赛的内容、社团活动的内容引入课程教学,以学科竞赛和社团活动内容作为主题开设专门课堂,将课程教学内容多元化。
2.4 課程教学方法改革
2.4.1 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启发性。所谓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即创新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出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张以课外学生通过视频、网上学习资料等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则以师生相互提问、交流的方式完成课程学习。由于这种方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同时也比较符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面广、对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的特点,可以考虑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中予以推广。
2.4.2 注重教学方法的启发性
所谓教学方法的启发性即要求注意教学方法要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带动学生的自主思考。要探索容易被学生接受,有利于学生掌握实践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并非易事。在这方面可以大胆采用“微课”模式,以短小精简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对教师在某个知识点的讲述进行记录,同时配以课件、练习、学生反馈与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微课”教学模式不仅仅是教学形式的创新也是教学理念的创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内容精简,更具有针对性;而且更利于传播和交流,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来说,“微课”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讲授各课程中存在的大量的教学案例。
3 结语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培养人才、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许多高校实现向应用型大学转变的改革路径。工商管理专业是知识更新较快、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应该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对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及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使课程建设向应用化、科学化的道路迈进。
参考文献
[1] 黄金梅,张凯,袁金龙.基于创业能力核心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3(9):293-294.
[2] 朗春婷,刘楠.能力本位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2):143-144.
[3] 郭占元.探讨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群的建设[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8):129-132.
[4] 董治国.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4):94-97.
[5] 乔毅,杨永富.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及比较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