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老物件,记录旧时光
2017-07-14山河
山河
核心提示:去找寻,去感受,让生命的气息洒在这些钟爱的器物中。
当我们倡导“断舍离”的生活方式时,收藏正以新的面目流行。当然,这两者并不矛盾。我见过一位藏书爱好者,家里特别清爽整洁,不过,除了书就是书,俨然一个小型图书馆。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虽然有这句俗语,但我并不认为这能代表收藏的全部,毕竟不是所有收藏者都是冲着“升值”去的。前不久,我参加了一次收藏展览活动,大开眼界。有收藏扑克的,几千副扑克包括了各种形状、图案和题材;有收藏相机的,两百多部中外相机见证了技术的变革,有的相机还是历史名人使用过的;有收藏纽扣的,上万枚纽扣就像一个个微型的艺术精品……至于石头、玉器、胸章、字画等等之类的收藏,就显得很普通了。
我也才知道国内外的“奇葩收藏”不胜枚举。英国有个男子痴迷于各种鸟类装饰品收藏,30多年来总共收集2万件的藏品;还有名英国男子喜欢收集薯片包装袋,居然收集了8000多个;斯洛伐克一名42岁妇女钟爱设计和收集纸巾,所收藏的8万张纸巾都带着艺术气息。
不要小看那些收藏,它们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以纽扣收藏为例,19世纪中叶在美国广为流行,还成立了全国集扣协会,不仅出版会报,还建起了纽扣博物馆。不少欧洲贵族也喜欢收藏纽扣,意大利、日本等国都有纽扣博物馆。
话又说回来,“盛世”倒是收藏流行的土壤,我国民间博物馆的兴起就是最好的佐证。很难想象兵荒马乱或经济萧条,收藏及博物馆会是怎样的光景。国家对民间博物馆的引导和扶持,让各类民间藏品从私家密室面向大众,既有利于文化交流,又让收藏者有了用武之地。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我参加了多个相关活动,发现民间博物馆成了展览与论坛的新生力量。资料显示,我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已超过4600家,其中民间博物馆超过1000家。在我所居住的城市武汉,全市博物馆总量由2011年的58家增加到目前的108家,其中民办和行业博物馆分别是38家、42家。
当你去民间博物馆参观时,很可能会发出类似感慨:“我要是早点收藏就好了。”我也问过类似问题,有位收藏界专家是如此回复的:“任何时候收藏都不晚。我前不久就在小区垃圾桶旁边,捡到一件民国时期陶器。再说,你收藏的是时光。再过二三十年,就又有一些东西变老了。”
有业内人士建议,若收藏玉石、红木之类的,可以从小件开始,日积月累必有收获。若收藏书画作品,可盯住有潜力的新人。百年老店荣宝斋向来经营近现代名家字画,近来也开始注重寻找年轻艺术家。前不久,荣宝斋宁波分店推出“满庭芳——赵少俨、陈川、王静芳三人联展”。作为当代中国画坛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他們的作品受到艺术品藏家的热捧再自然不过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以平常心对待收藏,不必老去琢磨过多少年值多少钱,而是从艺术观赏性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兼顾材质稀有性,如实木、纸质制品,只会日益减少。就像收藏奶牛玩具之类的收藏者,其自我快乐享受远远超过藏品本身的价值。
记得有位知名收藏家说过这样一段话:“把这些完全没有生命的东西,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去找寻,去探究,去思考,去感受,让生命的气息洒在这些钟爱的器物中,这才是收藏。”收藏的真意,便是热爱生活!(支点杂志2017年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