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氯废水的COD测定方法研究与分析
2017-07-14蔡毅飞宗振庸侯泽明张媛媛张雨露
蔡毅飞+宗振庸++侯泽明+张媛媛+张雨露+张嘉琳
摘 要:氯离子是高氯废水COD测定中的主要干扰物之一,如何消除氯离子的干扰,提高COD测定的准确度,是环境监测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列举了当前高氯废水COD测定采取的主要测定方法,详细分析了不同测定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为高氯废水COD测定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同时对测定方法在环保性及经济性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氯废水 COD 氯气校正法 银盐沉淀法
中图分类号:O6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6(a)-0119-02
化学需氧量(COD)是水体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主要监测控制指标之一。水体COD含量测定多采用国标重铬酸盐法,但该标准不适用于氯浓度大于1 000 mg/L的水质。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能够准确测定废水COD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化工废水、酸洗废水、电厂脱硫废水、印染废水等氯含量都超过2 000 mg/L甚至更高,使COD的测定结果产生很大误差。
1 高氯废水的测定方法
目前针对含氯量较高的废水中COD含量测定没有统一方法,采取的主要测试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氯气校正法、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标准曲线法、银盐沉淀法、快速消解法等。
1.1 氯气校正法
在水样中加入已知量的重铬酸钾溶液及硫酸汞溶液,并在强酸介质下以硫酸银为催化剂,经2 h沸腾回流后,以1,10-邻菲罗啉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滴定水样中未被还原的重铬酸钾,由消耗的硫酸亚铁铵的量换算成消耗氧的质量浓度,即COD。將水样中未络合而被氧化的那部分氯离子所形成的氯气导出,再用NaOH溶液吸收后,加入碘化钾,用硫酸调节pH约2~3,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消耗的硫代硫酸钠的量换算成消耗氧的浓度。表观COD与氯离子校正之差,即为所测水样真实的COD。
1.2 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
在碱性条件下,加一定量高锰酸钾溶液于水样中,并在沸水浴上加热反应一定时间,以氧化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加入过量的碘化钾还原剩余的高锰酸钾,以淀粉做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滴定释放出的碘,换算成氧的浓度。
1.3 标准曲线法
配制已知氯质量浓度的系列溶液,在不加HgSO4掩蔽剂的情况下,按国标重铬酸钾法的测定方法,确定氯离子质量浓度与其消耗重铬酸钾而产生COD之间的关系。水样在先不加硫酸银催化剂的情况下,让氯在酸性条件下被重铬酸钾先氧化掉,再在催化剂存在下继续氧化,最后按照国标法滴定水样COD表观值,扣除氯校正值即得到样品真实COD值。
1.4 银盐沉淀法
先用硝酸银使水样中氯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以彻底消除氯离子对COD测定的干扰。再按照国标法在水样中加一定量的重铬酸钾和催化剂硫酸银,在强酸介质中加热回流一定时间,用硫酸亚铁铵滴定剩余的重铬酸钾,根据消耗重铬酸钾的量计算COD值。
1.5 快速消解法
准确移取水样至专用消解管中,加入一定量掩蔽剂,然后加入消解液和催化剂,在165 ℃下消解30 min,冷却后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
2 测定方法研究与分析
2.1 氯气校正法
2.1.1 优点
氯气校正法是在重铬酸钾法基础上改进而来,其测定结果准确度高,稳定性好。在一定的氯离子浓度范围内(小于20 000 mg/L)可很好地消除氯离子的干扰[1]。
2.1.2 局限性
(1)高氯废水氯气校正法测定COD的操作过程比较复杂,需要使用高纯N2,且需配备精密流量计控制氮气流速,增加了检测成本。
(2)硫代硫酸钠滴定样品校正氯气时,应充分保证整个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3)该方法实验耗时较长,不适合大批水样的测定。
2.2 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
2.2.1 优点
该方法检出限低,适用于氯离子高达几十万的高氯低COD水体的测定。
2.2.2 局限性
碘化钾-高锰酸钾法的氧化条件与重铬酸钾法不同,因此对同一水样测定结果差别也较大。该方法线性范围较窄,仅为0.2~62.5 mg/L[2]。此外,目前均以CODCr作为排放标准,需要利用换算系数将CODOH·KI转化为CODCr。此外,该方法操作也较为复杂,需消除Fe3+和NO2-的干扰。
2.3 标准曲线法
2.3.1 优点
标准曲线法测定结果准确性高,稳定性好,省去了掩蔽剂硫酸汞的使用,保护了环境。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的优点,适用于氯离子浓度在2 000~15 000 mg/L、COD<200 mg/L的废水COD测定[3]。
2.3.2 局限性
测定过程较为复杂,测定水样COD前需测定水体中氯离子含量,确定该水体环境下重铬酸钾对氯离子的氧化情况。此外,氧化剂浓度对氯离子干扰程度有较大的影响[4]。
2.4 银盐沉淀法
2.4.1 优点
通过加入硝酸银直接沉淀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银盐沉淀法稳定性、准确性较高。用硝酸银代替硫酸汞,降低了实验的毒性影响及实验废液处理成本。
2.4.2 局限性
(1)当水中存在悬浮物时,由于氯化银沉淀过程中会发生共沉淀和絮凝作用,一些悬浮物也随之共沉淀,对COD测定结果会产生负偏差,适用于悬浮物较少水样的COD测定。
(2)加入硝酸银沉淀氯,使实验成本大大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实验操作的复杂性,对氯离子质量浓度大于10 000 mg/L且COD较小的水样尤其不适用。
2.5 快速消解法
2.5.1 优点
快速消解法采用密封消解,当水中的Cl-氧化成氯气达到气液平衡之后,Cl-便不能再被氧化了。因此,用消解法测定COD时,氯离子对COD干扰与氯离子浓度关系不大。快速消解法与传统的重铬酸钾法相比,省时、节能、减少试剂用量,同时可以测定大批量水样,并可对不同浓度的高氯水样(<20 000 mg/L)进行测定。
2.5.2 局限性
(1)快速消解法的消解方式与国标回流方式不同,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有一定差距,尚未出台国标对该方法做出解释。
(2)检测结果稳定性欠佳,对消解管的密封性要求高。
(3)不适用于高氯低COD的样品测定。
3 结论与建议
(1)对于高氯废水COD的测定,国家尚无统一方法,目前采用的各种测定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测定前应根据水样特点选取合适的方法。
(2)碘化钾-高锰酸钾法在测定高氯低COD废水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目前国家排放标准均采用CODCr,而两者之间换算系数K的影响因素较多,难以准确把握。因此建议对特定行业特殊水体的排放标准中COD表示方法予以修订。
(3)在重铬酸钾滴定时,多采用HgSO4作为氯离子掩蔽剂,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建议寻找研究新的氯离子掩蔽剂予以替代。
参考文献
[1] 张秀霞,秦丽姣,李玉国,等.不同来源废水COD、TOC与Cl-的关系[J].环境工程学报,2011,5(4):851-855.
[2] 郭清,王敏.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检测过程中氯离子干扰消除方法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师,2016(3):51-55.
[3] 刘娟,吴浩宇.高氯废水COD测定方法的探究[J].工业水处理,2011,31(4):66-69.
[4] 桑玉全.分段重铬酸钾法测定高氯离子废水COD方法研究[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2,12(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