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精准扶贫,发展特色产业有效果
2017-07-14王霁平
王霁平
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为区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刊记者在走访河北省曲阳县等贫困地区后发现,当地政府、企业、百姓正积极发展优势产业,走出了一条依靠优势产业发展而摆脱贫困的道路。
2013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详细规制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精准扶贫思想落地。那么,具体落实到地方层面,精准扶贫是怎样开展的?
本刊记者日前随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承办的发展中国家硕士(IMBA)项目班的学员们考察河北省曲阳县定瓷有限公司等石雕厂,以及河北省晋州市的民营建材企业时发现,当地政府、企业和百姓在精准扶贫中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切实情况、依靠特色产业发展而摆脱贫困的道路。
复兴传统石雕 提升现代发展
“曲陽的石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的大部分百姓都和石雕有着不解之缘。”河北省曲阳县政府雕刻办公室主任郭强对本刊记者表示,“因此,将石雕作为特色产业予以发展,进而使其成为改变贫困的有力抓手,我们干劲十足。”
郭强介绍说,曲阳县境内有一座黄山,状若银龙,满山汉白玉石洁白晶莹,宜精雕细刻。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世代相传的雕刻工艺,使曲阳县成为我国有名的“石雕之乡”。曲阳石雕的历史可追溯到汉朝。近年来,曲阳石雕中涌现出了不少精品。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下部展现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画卷的8幅浮雕就是曲阳石雕艺人的杰作。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曲阳石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北省曲阳县定瓷有限公司市场销售部的工作人员刘金对本刊记者表示,发展石雕产业确实对树立当地核心产业、促进当地百姓就业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目前,曲阳县境内大大小小的石雕工厂有2000余个,解决了10万人的就业问题。
郭强透露,为了让这些企业更好地“抱团取暖”,他们正在努力推广特色石雕产业文化园的建设,即一边复兴传统工艺,一边促进当地有竞争力的石雕产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为了更大限度地拥抱市场,他们采取了“双轨发展”的思路,即在生产高雅石雕艺术品的同时,生产碗、杯等日用石雕产品。
石雕产品包含艺术元素,必须依靠人才智慧。郭强说,为了培养人才,当地政府一方面鼓励石雕名家通过收徒这一传统而直接的方式培养成熟工匠,另一方面还创立了雕刻学校,培养石雕及其相关产业的人才,并鼓励企业和清华美院等高等院校联合进行“头脑风暴”,带来更有市场竞争力的设计。此外,政府还鼓励“创客”的加入,从而盘活当地的发展思路。
利用建材产业优势 找准投资市场
就在曲阳县百姓忙着雕刻时,在河北省的另一座城市——晋州市,张增会、吴永科等几位民营老总正忙着将自己的建材生意做大做强,向苏丹等需要瓷砖等建材产品的国家“走出去”。
“对于晋州,特别是晋州的槐树镇来讲,建材生意就是我们的‘老本行。”河北省石家庄市盛饰东方公司负责人张增会对本刊记者表示。他介绍称,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槐树镇上就有老手艺人开始手工制作天花板等建材产品,随后他们又在建材生产设备上开展研发、更新。由于槐树镇距离省会石家庄中心地带只有60公里的距离,生活在石家庄的“城里人”很喜欢到槐树镇选购质优价廉的建材产品。上世纪90年代末,槐树镇及其周边地区就有企业开始大批量生产建材产品,并将其销往石家庄和附近的省市。
建材行业的快速发展让当地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进步,有一万人因此获得了就业机会。然而,随着晋州市以及我国其他地区建材产业的发展,建材生产商感到了国内市场日趋饱和所带来的压力。为了突破发展瓶颈,“走出去”成了他们脑子最迫切的呼声。
历经数次调研,河北省石家庄杰森建材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永科在地处非洲大陆的苏丹找到了自己的海外投资目的地。“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天气炎热,苏丹非常需要石膏、陶瓷等建材产品建设和装饰房屋。然而,由于当地陶瓷、五金等生产材料不足,生产设备相对落后,技术发展有限,生产建材产品的成本非常高。而且,当地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有待提升。可以说,苏丹的状况让我们看到了商机。”吴永科对本刊记者表示。经过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洽谈,吴永科和他的团队2014年在苏丹建立了苏丹杰森公司。
“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当地的发展。”吴永科认为,这是负责任的中国海外投资者的必备素质。为此,吴永科在苏丹建厂中积极雇用当地员工,70多人的工厂里有60多人都是当地员工。此外,他还努力推进“本土化”,让自己的产品在外观和工艺上更符合苏丹人民的需要。
“非洲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也是我们目前和未来的主要投资地。为此,我们也希望政府能在促进贸易便利上给予民营企业更大的支持,让我们在‘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大背景下更好地‘走出去。”吴永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