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农民子弟跨过独木桥后

2017-07-14赵慧

民生周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刘海期货大学

赵慧

那个年代,对于一个农村孩子而言,如果不参加高考,唯一的出路就是回乡务农。

1980年,恢复高考的第四年,17岁的河南考生刘海亮走进高考考场。那一年,全国共有333万人参加高考,录取率仅8%。“学校里还有不少老师和我们一起参加高考,考生年龄从15岁到28岁的都有。”

回忆起37年前的那个夏天,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刘海亮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当时自己并没有多想什么,考上固然好,考不上就回家务农,做一名会计或拖拉机手。

如今,刘海亮的高考记忆已有些模糊,甚至完全记不起当年的考题。但在经历了半世人生浮沉,特别是期货市场大赚大赔的怒波惊涛之后,他觉得高考当然是农村孩子一条好的出路,但人生的路很长,如今社会如此多元,学一门有用的手艺,做一名大国工匠,可能比一味地混几年大学要好得多。

瞎琢磨的“好习惯”

“当时,成绩好一些的学生,老师都会鼓励他们参加高考。”那个年代,对于一个农村孩子而言,如果不参加高考,唯一的出路就是回乡务农。

刘海亮说,不考试的话自己特别想成为一名会计或拖拉机手。考不上大学也不会选择复读,因为家境支持不了。“我并不认为在农村就没有出路,祖祖辈辈都那么过的,那时可不像现在的孩子想得那么复杂。”

不过,由于初中、高中没能专心学习,刘海亮的课业基础并不扎实,上课总是不能和老师合拍。“我经常听不进去课,有时老师讲的我学过了,有时讲的我又听不明白,所以学习就是自己瞎琢磨为主。”

刘海亮的课本知识主要靠自学。高一暑假时,他抱着师兄给的复习资料在菜地小屋“猛读”了一个多月,主要是读数学,几近废寝忘食。“读进去了,一下子‘开悟了,知道数学原来并不复杂。弄明白了数学,其他学科就好办了。”

菜地小屋的开悟,大大提高了刘海亮的课业成绩,同时更鼓励了他“瞎琢磨”的学习方式。他说,这个“好习惯”一直延续到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当然,这种方法不可取,也不可复制,因为各人的情况不同。”

1980年,刘海亮“稀里糊涂”考入河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报考数学系的原因就是因为数学成绩好,至于学数学将来有什么用,当时根本没有想过。”其实,刘海亮更喜欢文科,但在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他的这一想法被老师阻止了,老师告诉他,“学文科太可惜。”

“数学虽然没有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派上直接用场,但数学使人严谨,在操盘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甚至在文学创作中,也会因为数学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使写作逻辑性更强。”

大学期间,刘海亮依旧保持着“瞎琢磨”的好习惯。课业之余,他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读了大量经济领域的书,还认真研读了《资本论》,渐渐地他对财经专业产生了兴趣。

1984年大学毕业,刘海亮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选择参加工作,而是继续深造,考取了南开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学了知识特别想去实践”

1987年,硕士毕业的刘海亮进入河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当时,由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缺乏,国家仍延续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做法,对大学毕业生实行统一分配就业制度。

“毕业后面临的选择多多,做公务员最容易了,用人单位直接上门要,点一下头就可以了。但当时流行经商和科研,所以我去了社会科学院。”

20世纪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深圳、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实力渐渐增强,市场经济开始繁荣。由此,在传统体制之外,一个新的生存空间出现,“下海”成为那个年代特有的词汇。

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下海更成为一时热潮,一批体制内的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国企人员毅然投身商海,其中一些人更是成为日后商界风云人物。

当时,刘海亮在社科院的工作十分轻松,“真的是得自己找事才有事情做”。做了四五年科研工作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学经济的刘海亮决定放弃铁饭碗,下海弄潮。

1990年10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后更名为郑州商品交易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迈出新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第一步。1993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正式推出期货交易。

就在这一年,身处郑州的刘海亮进入郑州三元期货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期货分析师。谈及因何有勇气放弃铁饭碗进入未知的商海,刘海亮坦言,下海经商当年是时尚,不少人这么做。

“在学校里就学过关于期货的不少理论知识,特别想親身实践。当时觉得,期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是未来的风口。至于下海到底是对还是错,不同的人遭遇不同。”

1993年至今,刘海亮从普通分析师做起,一直做到公司部门经理、副总经理,同时涉足证券行业。在多年期货业的实际操作中,他坦言,在这个“饿虎环伺,其态眈眈”的抢钱场里,自己亦有过大赚大赔的过山车经历。

但与普通的操盘手不同,在长期操盘过程中,爱“瞎琢磨”的刘海亮以自己和他人的经历,总结出一套操盘手成长方法及成功规律,并反复论证和实践,最终凝结成大量理论精粹。

这也让他成为我国期货行业早期的亲历者和敏锐的观察者。2013年,刘海亮与人合著出版《从一万到一亿——证券期货之老鬼真言》一书,自称期市“老鬼”的刘海亮以20年期货业之眼见耳闻,用老到谦逊之叙事,分享了其悟得的期货投机的深厚奥义,正如他在书中所言,“论公或可警示后生,论私亦能稍慰我心”。

《从一万到一亿》被称为国内第一本证券期货心理实战用书,至今重印十几次,已成期货行业经典。

2016年,刘海亮又同时推出了财经小说《撤单》和《股灾简史》两部新书。其中,《撤单》一书长期占据同类书籍销售榜首,正在改编电视剧。

目前,刘海亮说自己的生活很简单,主要是交易、读书、写作,管理的股票期货私募基金业绩稳定,深受投资人好评。“人生无法假设”

“高考当然是农村孩子一条好的出路。上了大学,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对人生的影响肯定是有重大意义的。如果没有闯过高考的独木桥,自己会怎样?人生无法假设。”

对于37年前自己的高考时代,刘海亮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他说,对于高考,自己没有什么遗憾,也没有太多感悟。“如果不上大学,自己走的道路肯定和现在不一样,可能比现在差,也可能比现在好。”

当年,在刘海亮所在的村庄,同时参加高考并考取大学的只有他和另外一个同学。但是,多年之后作为成功闯过高考独木桥的幸运儿,刘海亮却反问:你不觉得有些当年的“差生”,现在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吗?用一个同学的话说,“你们都考上了牛校,好好学习,将来有机会成我的好员工!”

30多年过去,高考对于中国人的意义已经不复当年那样重大而唯一,其作为一种人才选择方式,无论是考题设置、录取方式还是毕生择业等都几经变革。

刘海亮说,高考如果说有大的变化的话,就是全国卷变成分省份卷了,考试内容增加了一些深度,但仍然属于应试教育。

“多年的教育产业化显得有点急功近利,造成一些问题,一个是文凭注水严重,再就是一些农村家庭因上大学而致贫。现在的学生见识倒是很广,但比起20世纪80年代的学生来说,学术功底差了不知几条街。”刘海亮说。

一直以来,刘海亮都保持着阅读的习惯,由于时间不允许,写作不多了。“大学时读的书是一生的底蕴,没有白读的书。”

“高考考不出好成绩,固然是学生时代的失败。但人生的路很长,高考虽然还是重要的选择,但目前社会多元了,学一门有用的手艺,做一名大国工匠,可能比一味地混几年大学要好得多。”刘海亮说。

猜你喜欢

刘海期货大学
以小见大 以情动人
美棉出口良好 ICE期货收高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Establish a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t Fingerprint Data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国内尿素期货小幅上涨
我的青春期很“刘海”
生猪期货离我们还有多远?
中粮期货 忠良品格
小幽默五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