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封家书,让温柔的花朵开满亲情树

2017-07-14南山泉

妇女 2017年7期
关键词:家书家风

南山泉

一提起家书,我们马上想到“烽火连三月,家書抵万金”的句子,古人寄一封信,要好久才到达,半个月一个月是常事,有的还要更久,战争年代更是如此:一别经年,征人无恙,这样的平安家信真正是万金难求。写信人字斟句酌,“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收信的也是看了又看,最后宝贝一样珍藏起来,随时拿出来再看。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家书是其中重要的部分。诸葛亮《诫子书》、李世民《诫吴王恪书》、袁了凡《了凡四训》等,已成传世之作,时至今日,读来仍觉熠熠生辉。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西方人也重视家书,称之为“温柔的艺术”。

现代人已很少有人写信了,有事打个电话,若想聊天,打开微信音频、视频,在wifi环境下,一分钱不用花,天涯咫尺,说个够。

然而我们依然喜爱家书,喜欢这“温柔的艺术”。正如纺织技术日新月异、钢笔圆珠笔代替了毛笔,我们仍然喜爱一块家织布、一幅书法作品一样,也如有了汽车,我们依然喜欢马拉松和计步走一样。

本文讲述的,就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有关家书的故事。

四月的丹东,开满紫色的杜鹃花,合作区江畔社区党支部书记聂丹梅对记者说,她近期要去北京了,参加全国妇联“最美家庭”巡讲活动。她是代表老娄家去的,她是娄家的大儿媳妇。说起他们家的家书故事,聂丹梅很自豪:“我第一次到娄家,就得到一封家书。”聂丹梅说,“那是1996年春节,我第一次踏进娄家门,临走时,未来公公送给我一个档案袋,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他撰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人生成功四要素》。记得开头是这样写的:‘人来世上,置身于大自然和相关人的群体之中,除能有限地享受某些便利条件外,还必须经历灵与肉的艰苦磨练……就个人修养而言,意志、胸怀、策略、气质这四个要素,是漫漫人生旅途获得一切成功的要则……我仔细读着这些文字,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当时娄家的条件并不好,但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嫁了过来,就是看中了他家的家风。婚后,公公民主,婆婆贤惠,一家人相亲相爱,温馨而幸福。”

在特殊的日子,用家书代替红包,这在老娄家是一种传统,是他们传承家风的方式。

聂丹梅公公娄跃文写家书源于一个偶然事件。1968年,娄跃文从吉林老家参军来到丹东,刚刚走进军营四个月母亲就病逝了。当时母亲才43岁,父亲没有再娶,含辛茹苦把他们兄妹六人都拉扯大。1991年父亲病重,临终前叮嘱他说:“你是大哥,要照看着弟弟妹妹别走错了路。”

娄跃文把老父的遗言铭记在心。不久就是春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回到丹东的娄跃文,觉得纪念父亲的最好方式就是带着弟弟妹妹走出悲痛,过好春节,可是兄妹六人分住两省多地见面机会少,怎么办呢?他就想到了写信。古人有言“见字如面”。信函语言,经过深思熟虑,内容条理清晰,字迹传情,还便于翻看和保存。在老人走后的第21天,娄跃文给远在吉林的五个弟弟妹妹写下了第一封家书,劝慰他们化悲痛为力量,继承父母遗志,教育好下一代。

信寄出去后,妻子王月芳有些担心。她觉得,丈夫以前从来不给亲人写信,头一封信就讲了一番大道理,人家能听吗?没想到,春节后,弟弟妹妹纷纷回信,都表示会牢记大哥的话,把子女教育成才。第一封信就收到热烈的回应,娄跃文很高兴。从此,写信成了娄氏大家庭最常用的沟通方式。

部队干部出身的娄跃文,退休前是丹东市老干部局副局长,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他把自己的人生智慧和思考浓缩在一封封家书里,语重心长地嘱咐家人走正路。有一次,娄跃文听说老家有些风气不正,就给亲属写了一封长信,告诫他们不要参与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他在信中说:“我写完这封长信已是午夜十一点半了。疲劳的同时,也有几分兴奋。假如兄弟姐妹能从信中受到点启发,好好维护我们的家业,教育后人不被生活所戏弄,就算我用特殊方式和苦心,向祖辈行孝尽了一点微薄之力!”看着老家的亲属纷纷进城打工,娄跃文写信提醒他们要注意提高素质,做好从村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说:“近几年,在哥几个中已有富裕后气粗好斗的现象,再不谨慎就会产生严重的危害。记住大哥的忠告:诚实劳动,以德为先,不侵害他人的利益,才有长久的安全和幸福。”

老家的亲人文化程度都不高,但每次收到他寄去的信都会认真阅读。虽然回信都很短,但娄跃文觉得,这些信像是纽带,把大家的心连在了一起。堂孙女娄格在信中写道:“我非常荣幸能读到您发来的‘二十四孝故事文章,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不用鹿乳奉亲,也用不着百里之外去挑米……但我懂了对父母的孝心要有,我会点点滴滴地去做。”堂侄媳罗海涛在回信中写道:“大叔,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自嫁到娄家之后,我就期待您的家书。您的每一句深情教诲,都让我们备感温暖。”

娄跃文的家书以“爱国、睦邻、和家、敬老、护幼、依德、守法、进取、学习、改错” 为主要内容,并以此作为娄家的家风家训,得到了族人的一致赞同。他已经成为娄氏家族60多人的精神领袖。

娄跃文不仅给远方的亲人写信,也给身边亲人写。二儿子娄昊说:“上大学时,同学过生日总能收到父母的礼物,而我每年收到的都是老爸的来信,当时觉得很土。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很崇拜父亲。礼物终有一天会破旧消失,但父亲的信却保存下来。”现在,两个儿子都已过不惑之年,但生日当天还是会收到爸爸的信。在对孙辈的教育上,娄跃文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如,手抄了“24孝故事”供孩子阅读,带孩子背诵“24节气歌”,每周给孩子准备一条民间谚语等。每逢年节,爷爷送给孩子们的不是红包,还是一封信……在他的带动下,家里人也喜欢上了这种交流方式。2010年父亲节,大儿媳聂丹梅在给公公的信中写道:“我来到这个家就得到您和婆婆的关爱,不仅生活上惦记,经常帮助接送孩子,还在工作和思想上给予指导,我感到十分温暖。儿媳发自肺腑地说一声,老爸您辛苦啦!”儿子儿媳、孙子孙女每年都要在除夕晚上念封信,总结一年来自己各方面的收获,表达对家人的祝福。

娄跃文说,现代家庭也需要用传统文化来滋养。把心里的想法写在纸上,需要经过认真的思考,是要用心来表达的,而收信人读起来也会感到更加亲切。虽然他们有家族QQ群,大家在群里十分活跃,但他们仍然写家书。2013年,娄跃文把上百封家书集结成册,先后出版了《家风路述函》、《墨翁诗集》两本文集。

在一封封家书的影响下,娄家上下恪守着重品行、正家风的优良传统,都在各自领域开辟了一番天地。大儿子在高中任教,是学科带头人,大儿媳是社区党支部书记;二儿子作为基层交警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二儿媳是优秀医生;孙子孙女都在重点高中就读,即将高考。他们家先后获得全国“最美家庭”提名奖、全国第十届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等称号。

聂丹梅说:“去年12月12日,我作为家庭的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荣幸地和总书记握了手。公公说,颁奖典礼那天晚上,他和婆婆守在电视机前收看‘新闻联播,看到我受到表彰的画面,心情非常激动,彻夜未眠……”

写完娄家的故事,我想起海子那首著名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感谢丹东市妇联宣传部协助采访)

猜你喜欢

家书家风
春节家书
一封家书
家风家规我来说
家书( 连载一)
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当好廉内助,树立好家风等
修身齐家,从一封家书开始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