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2017-07-14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7期
关键词:步行偏瘫下肢

周 珂

(河南省南阳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南阳 473000)

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周 珂

(河南省南阳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 观察康复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又给予了Lokomat下肢康复治疗。结果 治疗10周后,实验组FMA运动功能评分、腘绳肌和股四头肌评分、步行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肌肉能力和步行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

脑卒中偏瘫患者经常会出现下肢运功功能障碍,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平衡与运动功能,但是训练过程无法实现迈步、负重、平衡的有机结合。近些年来,随着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引入,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1],从而降低了下肢运功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研究选用了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接收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纳入标准为:①诊断1995年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②首次发病、年龄在30~70岁、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无其他神经系统疾病;③一侧肢体偏瘫;④服用降压药后血压维持在150/90 mm Hg。将其随机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32~65岁,平均为46.5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33~67岁,平均为46.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具体治疗方法有:①坐位平衡;②桥式运动;③上下楼梯训练方法;④步行训练;⑤肢体活动手法;⑥中频治疗方法;⑦ADL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每次1 h,每周3次,共治疗10周。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又给予了Lokomat下肢康复治疗。训练前要对患者腿部绑带的尺寸、腿部长度进行测量,然后对机器人装置进行调节,准备进行训练。首先要根据患在步行训练时患者双腿膝关节的弯曲情况来调节减重,初始重量设定为患者体质量的60%。其次,调节患者的系数,系数范围在0.2~0.7。再次引导力的设置,这样可以改善患者的步态模式。最后步速的调节,最好将步速控制在1.5~1.7 km/h,然后需要根据患者的康复效果来适当的增加跑步台速度和减少体质量。每30 min为一个步行训练周期,训练过程需要有1~2个治疗师来协助完成,5周为1个疗程,一共进行2个疗程。

1.3 评定标准:治疗前及治疗10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功能进行评定。①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简式FMA评分法,100分:功能正常,96~99分:运动功能轻度障碍;85~95分:运动功能中度障碍;50~84分:运动功能明显障碍;<50分:运动功能严重障碍;②腘绳肌、股四头肌评分,采用了MMT分级标准。③步行能力:采用了FAC标准进行评定,分为0~5级6个级别。

1.4 统计学分析:本文采用了SPSS18.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则说明两组之间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对比: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FMA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15.35±6.45、15.38±4.5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周后,实验组患者的评分(28.65±6.15)明显高于对照组(22.85±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腘绳肌、股四头肌评分比较:治疗10周后,实验组的腘绳肌评分(71.25±21.46)明显高于对照组(59.75±18.45),实验组的股四头肌评分(76.95±37.45)明显高于对照组(61.24±18.35),他们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步行能力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步行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周后,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步行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步行能力评分对比

3 讨 论

下肢运动障碍是脑梗死患者中比较常见的症状,其中在下肢、手运动功能,步行能力等方面比较明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通过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了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FMA下肢运动功能、腘绳肌、股四头肌以及步行能力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运用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系统性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肌肉能力和步行能力,而且还能缩短患者治疗周期[2],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赵雅宁,郝正玮,李建民,等.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 16(6):691-694.

[2] 郝正玮,李建民,赵雅宁,等.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8): 1558-1559.

R743.33

B

1671-8194(2017)17-0107-01

猜你喜欢

步行偏瘫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魔方小区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步行回家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