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畸形矫治后面型变化的分析
2017-07-14唐恩厚
唐恩厚
(云南省盈江县人民医院,云南 盈江 679300)
唐恩厚
(云南省盈江县人民医院,云南 盈江 679300)
目的 对儿童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畸形矫正后面型改变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儿童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畸形按照矫正方式的区别分成A组(拔牙组)与B组(非拔牙组),对比两组患者错畸形矫正后面型改变情况。结果 A组面突角、颏沟倾角、Z角、下唇凸距、上唇凸距、上下唇角、下唇倾角、上唇倾角等参数矫正前后对比具有明显差别(P<0.05);而B组仅下唇倾角、上唇凸距等参数在矫正前后具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 儿童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畸形采用拔牙矫正可在较大程度上改变面型,选择非拔牙矫正方式对患者面型产生较小的影响。
儿童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形;矫治;面型改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临床数据均来自我院口腔科收治的100例骨性Ⅱ类错畸形患儿,男患儿58例,女患儿42例,年龄为12~16岁,中位年龄为(14.11±2.8)岁;所有患儿在接受畸形矫正之前磨牙均以远中关系呈现,其中27.3°≤SN-GoGn≤37.7°,ANB角≥5°。根据儿童青少年是否需要拔牙进行畸形矫正治疗,分成A组(拔牙组)、B组(非拔牙组),每组50例。两组儿童青少年性别、年龄、分组依据等各项临床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值得临床对比分析。
1.2 方法:本组研究对象均通过直丝弓矫治技术给予畸形矫治治疗,A组研究对象将4颗双尖牙拔出。在畸形矫治中少数患儿需要联合Ⅱ类牵引、斜倒、种植支抗、口外弓等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畸形矫正治疗后进行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定点测量以及扫描,分别对面突角、面角、颏沟倾角、Z角、下唇凸距、上唇凸距、颏唇沟角、上下唇角、下唇倾角、上唇倾角等参数进行测量,用于对比矫正前后面型改变情况。
表1 对比A组软组织美学指标矫治前后的改善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结果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计量数据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若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A组软组织美学指标矫治前后的改善情况:A组面角、颏唇沟角矫正前后无明显差别(P>0.05);其面突角、颏沟倾角、Z角、下唇凸距、上唇凸距、上下唇角、下唇倾角、上唇倾角等参数在矫正后均有明显改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B组软组织美学指标矫治前后的改善情况:B组面突角、面角、颏沟倾角、Z角、下唇凸距、上唇凸距、颏唇沟角、上下唇角、下唇倾角、上唇倾角等参数在矫正前分别为(161.50±4.2)°、(84.86±3.9)°、(79.05±8.5)°、(57.41±5.8)°、(3.14 ±2.9)mm、(2.73±1.9)mm、(128.91±12.1)°、(93.82± 10.1)°、(25.36±8.7)°、(66.71±6.9)°;矫正后面突角、面角、颏沟倾角、Z角、下唇凸距、上唇凸距、颏唇沟角、上下唇角、下唇倾角、上唇倾角等参数分别为(161.89±4.0)°、(84.98± 3.3)°、(77.41±8.6)°、(55.66±6.6)°、(2.80±2.1)mm、(1.43±2.1)mm、(131.82±11.2)°、(97.85±9.9)°、(31.25 ±8.1)°、(67.29±4.5)°;B组除了下唇倾角、上唇凸距两项具有明显差别(P<0.05);其他均无明显差别(P>0.05)。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口腔正畸技术的快速进步,获取稳定的牙列以及功能牙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患者越来越重视畸形矫正后面部的协调性以及美观性[2]。由于儿童青少年正在快速的生长发育,相关研究资料表明,11~16岁年龄段的青少年是骨性Ⅱ类错畸形的最佳矫正时期,矫正后拥有美观的侧貌以及整齐的牙齿排列对增加儿童青少年社交自信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口腔正畸学中在评价侧貌美方面具有较多的指标,不同的人在评判侧貌美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对临床全面应用有一定的影响。因骨性Ⅱ类错畸形具有非常复杂的临床表现,软组织侧帽的差异非常大,由于上下颌矢状向缺乏协调性,该类型的患者侧貌特征以唇部前突于审美平面以及下颌后缩等为主。本文通过对与唇部、软组织颏部具有非常密切关系的10项临床指标进行分析,对骨性Ⅱ类错畸形儿童青少年在拔牙、不拔牙状态下面型改变特点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选择功能平衡以及设计美观的矫治方案奠定良好的基础[3]。骨性Ⅱ类错畸形选择拔牙矫正主要是为了促进侧貌突度明显较少,本组研究结果表明,面突角、颏沟倾角、Z角、下唇凸距、上唇凸距、上下唇角、下唇倾角、上唇倾角与矫正前对比具有明显差别(P<0.05);在唇部指标中具有非常敏感的变化,而颏部指标则具有较小的改变;增加Z角主要是因为内收下唇后,促进颏部紧张的情况明显消除,从而获得协调的颏部外形。之所以出现这种类型的软组织侧面型改变与针对性的硬组织改变具有一定的关系;但是B组除了下唇倾角、上唇凸距两项临床指标外,其他各项临床指标均无明显差别(P>0.05);代表着儿童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畸形通过拔牙矫正可促进患儿唇部突部明显减少,获得协调的颏部形态,对整体侧貌有一定的改善。若患儿下颌具有非常严重的后缩,通过拔牙矫治在改善侧貌获得有限的效果,同时会造成上唇过度内收,导致无法获取美感的侧貌。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畸形可以采用拔牙或者非拔牙两种方式进行矫正,应该综合分析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矫正方式,从根本上提升矫正效果。
[1] 杜沿林,李永明.安氏Ⅱ类错畸形矫治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5,8(2):115-119.
[2] 方志欣,周嫣,陈世稳,等.儿童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畸形矫治后面型变化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4):2203-2205.
[4] 安源远,李永祥,胡莹莹,等.819名舟山市中学生错畸形及矫治状况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2014,34(10):790-792.
R783.5
B
1671-8194(2017)17-0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