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共享课程平台化、核心课程任务化、课程体系模块化、首岗技能证书化”的高职课程体系的应用与研究
2017-07-14郑兵胡南
郑兵,胡南
1海南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构建“共享课程平台化、核心课程任务化、课程体系模块化、首岗技能证书化”的高职课程体系的应用与研究
郑兵1,胡南2
1海南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为提高学生就业率,本文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共享课程平台化、核心课程任务化、课程体系模块化、首岗技能证书化”的思路,构建了为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而设置的通识课程;为满足学生形成职业核心能力要求而设置的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为使学生形成专业专长,强化技能形成技巧,作为专业核心课补充而设置的专业实践课程;为锻炼学生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能独当一面顶岗工作而设置的顶岗实习等六个课程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
高职;课程体系;平台化;任务化;模块化;证书化
一、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方向,以当代人才观和课程观为根据,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基于能力,以改革为动力,全面审查课程设置和各主要目标,通过调整合并、增删的选择、全面发展、创新和其他的方法和手段,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从而提高建设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1、确定具有较强适应性的多规格的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教育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各专业要深入开展人才市场调查和专业调研,合理进行专业定位,确定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目标岗位与核心课程一一对应,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于省内企业产品升级、技术研发、企业转型以及新型企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2、深化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过程模式的改革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各专业要密切关注专业领域技术发展新趋势,遵循七个对接的原则,大胆进行课程的整合、重构。即以就业为导向,专业对接岗位的原则;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的原则;加强标准建设,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标准的原则;体现产学结合思想,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原则;推行“双证制”,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的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对接终身教育的原则;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专业标准对接人才质量标准的原则。
3、深化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各专业要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教学中。要融“教、学、做”为一体,要充分利用实训室及开发虚拟仿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课程考核除笔试方式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作品提交等多种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与能力的发展。教学过程可采取教学现场拍照、作品统计及对技能证书、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的取得纳入评定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标准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现场监控、效果评价。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
(一)共享课程平台化
专业平台课程是指适应某职业领域或行业工作群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旨在为学生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夯实基础。应以够用为度,原则上为6-10门,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同一专业类(群)的专业开设相同的专业平台课程。实现共享课程平台化。
(二)核心课程任务化
将一个岗位分成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着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对应着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针对职业岗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既包括特定职业岗位核心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等一系列涉及到职业素养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课程。这些课程设计成以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一体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课程,原则上为6-8门。
(三)课程体系模块化
为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而设置了通识课程,为满足学生形成职业核心能力要求而设置了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为使学生形成专业专长,强化技能形成技巧,作为专业核心课补充而设置的专业实践课程,为适应学生扩展专业素质,考虑个性发展而设置了专业选修课程,为锻炼学生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能独当一面顶岗工作而设置的顶岗实习等六个课程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
(四)首岗技能证书化
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以就业为导向,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了本专业的职业技能证书课程,实现课程与考证无缝对接,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不需要用人单位培训后再上岗。
三、改革教学内容
以职业岗位行动领域为依据,以职业岗位行动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行动体系为主要参照系选择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的活动过程逻辑序化教学内容。
四、以机制为保障,确保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有效实施
成立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各系部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对全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进行规划、指导和管理。各系部由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负责课程建设。同时,制定并完善专业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研立项等管理办法,制定《中长期质量工程发展规划》,强化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引领。
五、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变化,每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与各系部、教研室主任每年签订教学质量管理协议书。督导室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训课和理论课的督导评价内容和标准,以“教学做合一”和“项目引领的模块化教学”引领教学方法全面改进,并积极推行“案例教学法”,“研讨教学法”、“作品或项目成果评价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或评价方法,通过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对全校任课老师说课、课件、专业剖析的教学观摩和现场评价。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高职高专教育启思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2]周一志.湖北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7
郑兵(1986-),男,湖南隆回人,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与网络;
胡南(1986-),女,湖南隆回人,助教,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