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素质培养体系在高校学生的研究

2017-07-14陆玥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课程体系素质

陆玥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创业素质培养体系在高校学生的研究

陆玥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学生自身的创业素质如何,决定了他将来的就业领域,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只有良好的创业素质,才有好的创业能力。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还需要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很多学生的创业意识还不够完全,应该加强宣传引导,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增强创业意识。本文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寻找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一些建议。

创业素质培养体系;高校学生;教学方法

一、高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教学现状

(一)教学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们中国的大学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时间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开展的比较晚。拥有的教育经验还不多,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大学生所接受的创新创业的教育学科的体系还不完善。现在有一些高校,还把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当成边缘性的教育,对老师来说可有可无。由于课程体系不够完备,教学的大纲不够完善,课程的设置也比较单一,学生对此的学习兴趣不浓,大多数是为了应付怕点名所以被动的去听,也缺乏系统性,尤其是缺乏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和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没有和大学生的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没有有效地和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二)教师资源不足

教学资源满足不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从事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的老师从理论上讲,需要具备非常强的创新意识以及创业的能力。但是很多高校的老师普遍上重视对理论上的学习研究而忽视实践操作,大多数的老师并没有自己创业过,所以也根本不能领会创业的精髓,加上的老师的教学方式简单,还缺少教学上的互动,使对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还仅仅停留在浅显的理论上。学生根本没有学习的兴趣也缺少创业的激情,使得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产生的效果大大降低。

(三)实践性较弱

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是一项有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教育性,从某些意义上来说,实践教学要在教学中占较大的比重,但因为资金、设备等方面的原因,现实中,实践教学受到一些限制,让一些想要尝试创业的大学生陷入了一种只有激情而没有实践的平台的尴尬场景。在各种各样形式的创业计划的大赛中,为了比赛而进行比赛的目的占了很大的比重,使创业大赛的原本目的偏离了。同时,创新创业的实习基地也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但是出于一些保护商业的秘密等问题的考虑,很少有企业同意让学生学习或是实际参与企业的管理、经营中。政府、大学与企业或是其他的机构之间还没有形成一个开放的、互动的合力,这还需要多方努力,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摸索并总结经验。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一)建立创业的实践基地,形成创业氛围

建立出大学生的创业园,大学的科技园,等一些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了支持的平台,与此同时,还可以把大学科学的研究成果直接转化成为生产力的基地。此外,高校还可以选派一些优秀的大学生直接到企业中,充分的理解企业中经营的理念机制以及管理的方法等,为大学生未来在社会中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提高了大学生进行创业的成功率。[1]

(二)完善关于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

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还是一种教学的实践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完善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十分重要的,高校要把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这门课程纳入到专业化的教育体系之中进行相应的考核,还要计算其中的学分,以调动出授课老师和学生的教学学习的积极性。要积极制定出完整教学的大纲,包括与之相关的所有知识,让学生不仅仅掌握到专业的知识,还要学习一些企业上的管理、营销、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一些知识,不断的优化知识结构,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促进学生创业技能的提高。特别要强调出,大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需要结合学校内部情况,实现学校的优势学科和优势的专业课程的进行资源共享,把学校的特点和学科的优势,转化为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的内容。努力的形成具有自己学校特色和独特优势的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2]

(三)举办一些培养创业素质的活动

学校可以充分的利用校园的舆论,宣传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国家政策、大学生创业的一些典型事迹,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营造出好的商业气氛,紧密的依托学生的创业计划比赛、设立关于创业的奖学金、评选出大学生的创业之星,等活动,培养出学生在社会上创新创业的能力,构建出一个创新创业型的新型校园。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树立远大的创业志向,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让学生熟知创业的过程,熟悉创业掌握技能,了解一些企业的管理模式。在创业实践的活动中,学生要有独立的创业风险意识,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等,确定自己的创业目标,制定自己的创业计划,与老师们进行讨论,自己创业的计划实施的可行性,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业方案,模拟出运作的企业,提高学生创新的水平,为社会未来的创新创业提供不竭的动力。[3]

总结

大学是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的主体,大学肩负着要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有创业素质的人才重要的任务。通过完善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的体系,全面的素质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激发出学生积极参与一些创业活动,培养出大学生创新的精神、创业的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完善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促进学校对创新型创业人才的培育,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1]杨飞.大学生创业企业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1(20):33-34.

[2]王春明,莫光政.经济管理类高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2):47-49.

[3]李蕊,郑炳章,赵磊.高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2):119-120.

陆玥(1987-),壮族,硕士,陕西西安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课程体系素质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