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右江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的路径与成效探析

2017-07-13江拂静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34期
关键词:荔波

江拂静

摘要 分析了地处左右江革命老区腹地的贵州省荔波县大土苗族村近30年来的科学造林、巧筑梯田、劈山修路和发展林下经济、开展乡村旅游、实施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扶贫举措及模式,探讨了大土村在反贫困斗争中因地制宜取得的成效及其成功经验。认为大土村的反贫困举措、扶贫模式、脱贫路径是极为成功的,在当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胜会战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参考借鉴意义。因此,对其扶贫攻坚的路径、成效、经验进行梳理和分析,目的是希望有助于整个左右江革命老区和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的精准脱贫与同步小康建设的推进。

关键词 左右江;老区扶贫;成功路径;荔波

中图分类号 S-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34-0243-08

Abstract In the past 30 years, a serie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measures and models have been implemented in Datu Miao Village of Libo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such as scientific afforestation, skillfully constructing terraced fields, splitting mountains to repair roads and developing forest economy, carrying out rural tourism, and implemen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The achievements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s which suited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in the struggle against poverty of Datu Village were discussed. It was considered that the antipoverty measures,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path are very successful, and it has certain application value and reference function in the practice of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recise poverty elimination. Therefore, analyzing its path, poverty alleviation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was hoped to help the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whol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of the left and right rivers and poor rural areas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and both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ynchronized welloff society.

Key words The right and left rivers;Poverty alleviation of old liberated areas;Successful path;Libo

左右江革命老區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早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长久以来,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民族解放、边疆稳定做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但受历史及自然、地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老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特殊困难,但地处左右江革命老区腹地的荔波县大土村,在国家强有力的一系列扶贫措施的支持下,通过攻坚克难和诚实劳动,一跃成为老区反贫困、奔小康的一面典型旗帜。

大土苗族村隶属于贵州省荔波县佳荣镇,深藏于南方九万大山的贵州省月亮山东南麓,地处108°13′44″~108°17′13″E,25°31′30″~25°35′31″N,坐落在一个人迹罕至的两省区(贵州、广西)三地州市(黔南州、黔东南州、河池市)五县市(荔波县、三都县、从江县、榕江县)结合部的革命老区和高寒深山区。全村800余苗族同胞穷则思变,在这几乎与世隔绝的蛮荒之地开拓着生存与发展的道路[1]。从父辈的“摆白”与新闻媒体的报道中获悉,大土从1990年冬起,全村人民仅用6年时间就挖山造林0.13万hm2、开山造田31.33 hm2、劈山修路11 km,之后又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稻田养鱼,从根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孕育起了强大的发展后劲,现全村户均年收入已逾7万元,户均山上林业产值已达到150万元。有专家断言,这个九万大山腹部昔日的极贫村正以贵州南部最富裕的民族村的形态呈现在世人面前[1]。根据鲁东大学“学生暑假开展社会实践调查”的安排,笔者于2017年7月15—18日专程前往荔波县佳荣镇大土村开展社会实践调查,从中发现了大土村反贫困斗争中的经验,并将之整理提炼成文,望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精准决战脱贫的借鉴与开展。

1 大土村扶贫攻坚的历史背景

1.1 一年辛苦半年粮 大土村地处黔桂两省区交界处的月亮山东南麓,海拔平均1 000 m以上,是典型的高寒山区。1989年大土村从水维村中剥离出来,成为月亮山中一个纯苗族行政村,全村5个村民组180户苗族同胞,散居在68 km2的深山陡箐之间,靠着人均267 m2石旯旮田土刨食,全村人年均吃粮不足98 kg,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没有电也不通公路,80%的成年人不通汉话,终年云遮雾罩,几乎与世隔绝。大土村是解放以来一直靠政府重点救济的极贫村,常被水维、拉详、坤地等邻近村寨用来恐吓不听话子女“流放”的去处。

1.2 穷则思变找出路 1989年10月大土村第一届村委会选举,44岁的家庭致富能手潘侦被选为村委会主任[2]。潘侦的上任成为大土村脱贫的起点,正是这位颇具胆识的苗家汉子,在村支书龙明肖的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大土苗胞掀起了反贫困的浩荡雄风,从此改写了大土村的历史。潘侦和龙明肖为大土村山水田林路综合开发的规划,概括为极朴实而豪迈的4句话:“靠山吃山挖高山,靠地吃地打地穿;汽车开到家门口,开发资源把身翻。[2]”由此,在巍巍月亮山腹地,大土村率先拉开了反贫困斗争的序幕。

2 大土村扶贫攻坚的决胜战役

2.1 三大战役的打响

2.1.1 造林起步。

2.1.1.1 抢抓机遇。1990年重点扶贫九万大山的国家林业部决定在荔波县原水维乡以工代赈营造0.2万hm2速生杉木丰产林基地,大土村被列为造林重点区域。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立即做出决定,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广泛发动群众,以基地造林起步,在山上造一座绿色银行。

2.1.1.2 科学造林。基地造林规范严格,要求“七砍、八炼、九挖坑,根正、苗直、不反山”[1]。 为掌握好造林、抚育技术,村支两委先后组织了9次村民造林技术培训班,参训的村民成了植树造林的“科技二传手”。当时有个别村民对植树造林有怀疑,在会战文家坡时,把1 000 m高的贫瘠坡顶分给潘侦。潘侦把树坑挖得比规范扩大近一倍,细培土勤抚育,起早贪黑,拼命苦干硬是栽下這百亩杉树。结果,山腰山脚的成活率94%,而潘侦的却达到98%。

2.1.1.3 以身作则。1992年春,时任村委主任潘侦在带领群众营造大土村支两委社团林场时,刚进家几天的新媳妇就匆匆忙忙来到造林工地上找到他,说婆婆妈(潘侦老伴)急性阑尾炎发作,上吐下泻。潘侦为不影响造林进度,就向儿媳交待让儿子送老人去医院。直到老伴病愈,潘侦都没有去医院看过一眼,潘侦的舅子们都颇有意见。

2.1.1.4 拓荒样板。1993年春乡里组织基地造林红旗竞赛。全乡44个村民组在这千山万壑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结果,全乡6面红旗就被大土村夺走了3面。大土人把红旗插在最高峰,披星戴月,奋斗不息,一片片苍翠的杉木林先后在崇山峻岭间拔地而起。据林业专家评估,大土村1996年现行林业产值2 400万元,到2000年将实现1.2亿元,成为贵州少有的0.13万hm2杉木村[2]。

2.1.2 开田饱肚。

2.1.2.1 开田动因。林业是长线产品,可大土人最急迫的是吃饱肚子。仅凭人均4分薄田,很难摆脱挖蕨粑充饥的苦日子。1993年冬发动了劈山开田“战役”。他们面对的现实是严酷的,山势陡峭,地貌破碎,岩石裸露,土壤稀薄。许多乡亲在这狰狞的石旯旮前退缩,而一个78岁的老党员李老格愚公移山改土造田的业绩使大土人受到鼓舞[2]。李老格是个老党员,他家人口多,责任田只有0.17 hm2,粮食根本不够吃,原是河应组最穷的一家。他为了让家人填饱肚子,就去造田,吃住在山上。从1982年到1993年10年时间造田6 666.7 m2,坡改梯后又造了1 333.3 m2,现在收入3 000 kg谷子,一年还卖1 500 kg粮食[2]。李老格的成功使大土人有了开山造田的信心和劲头。村支两委决定从造林款中挤出2万元购置钢钎、大锤、雷管、炸药,启动了造田工程。

2.1.2.2 艰辛历程。在这乱石嶙峋的山坳沟谷,到处闪动着大土人不屈的身影。男人抡大锤,女人掌钢钎,老人砌石坎,小娃撮泥巴,风餐露宿,滴水穿石,其艰苦卓绝令人感慨[1]。由于这里尽是风化石加上山势太陡,堡坎砌了又垮,垮了再砌。河应组大转弯处一块田,堡坎砌了9次才算稳住。造田要肥泥,就在石糟裂隙中去抠,用木棍搭架子抠下去五六米,一篓篓地背上来。炸石平地、抬石砌坎、抠土平田,大土人每造一亩田要耗去一个冬春。

2.1.2.3 甘露降临。群众性造田全面铺开后,造田资金和物质短缺成为拦路虎。大土人把能卖的东西都换成了雷管炸药,但仍是杯水车薪。村委主任潘侦和潘胜军若干次跑到县里求援,县农经委终于派人到大土村考察,随即下达坡改梯以工代赈指标。

2.1.2.4 丰饶粮仓。在党和政府的无偿援助下,大土人造田质量提高,进度加快,仅用2年时间就完成坡改梯造新田31.3 hm2,总量超过原来的老田,全村见效,粮食产量翻了两番。到1996年,仅仅6年时间,全村人均收入由200元增加到700元,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劈山造田的奇迹使大土人终于拥有了世代梦想的丰饶粮仓[1]。

2.1.3 修路致富。

2.1.3.1 筑路动因。大土昔日的贫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交通闭塞的贫困。大土村山高地陡,没有公路,通向外界的唯一道路是一条11 km长的崎岖小路。生产生活物资全部依靠肩挑背驮,每逢雨雪纷飞,行人意外受伤者不计其数,也有不少危重病人在抬往山下医治的途中咽气。大土村支两委知道,这公路不会从天而降,它只能在大土人浴血奋斗劈山填谷中开出来。绵延不断的群山上,杉树越长越高,一棵树运出山就值300~400元,没有公路,这“绿色富翁”只能是纸上谈兵。1995年冬,县农经委对坡改梯进行验收并兑现了补助款。大土村得到了2.8万元,除了偿还欠债还剩1.5万元,村支两委毅然决定利用这1.5万元启动公路工程。

2.1.3.2 四战河应。在劈山筑路的艰辛岁月里,大土村能动的人都上了工地。男人们挂在悬崖上打眼放炮,妇女们挖边坡平路基,老人小娃抬碎石挑泥巴,凭着这一腔热血和简陋工具,向这高峡深谷,顽石林莽发起挑战。工程最艰巨的要数河应坡。公路要从这陡峭的边坡下转6个大弯,大土人戏称为“六盘山”,这里形成了上下施工、立体作业的局面。边坡挖了又塌,挡山墙砌上又垮。村委主任潘侦看见河应坡路段出现三砌三垮后,便仔细观察琢磨,断定是设计上有问题,于是果断修改设计,重新组织突击队,采取弯道整治,终于拿下了这处险恶路段。

2.1.3.3 古树架桥。公路沿线,危崖对峙,溪流纵横,需要架桥,可大土人穷得连买水泥的钱都没有。他们就靠山吃山,砍来翻根与枯萎的百年古树,并排铺在河沟之上,再铺上一层泥结碎石,凭着苗族人民的勤劳智慧架设了6座木头桥和10个木头涵洞[3]。

2.1.3.4 群英解囊。大土村修路会战刚刚打响2个月,就因资金缺乏而被迫停工。潘侦拿出家里仅有的1 500元,苗族老人潘志付也把儿女们孝敬他的1 500元养老钱捐了出来。乡亲们见状,纷纷回家杀猪卖牛,众志成城地把钱捐到了公路指挥部。

2.1.3.5 敬畏故事。大土公路会战最感人的要数103岁的苗族老人潘老生了。这位经历了世纪风霜的老人,已经在造林、造田中耗尽心力,如今他又投身到艰巨的筑路工程中,凿岩砌石,挖山填土,胶鞋磨破了就撒开赤脚跑。潘老生平生参加修筑过3条公路,却从来没有坐过和摸过汽车。1997年元月7日,长达11 km的大土公路竣工通车,第一辆汽车开进大土村。

2.2 林农间作保过度 林农间作是一种结合林业与农业间作综合利用土地的营林耕作方式。大土苗族的林农间作是在未成林造林地或幼林地上套种农作物,使生产多元化,实现以耕代抚。大土村支两委为了促进人工幼林的快速生长和达到以短促中、以中养长,发动林农群众广泛开展林农间作营林模式。自1991年起,大土群众在林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根据不同林地区位分别种了辣椒、红薯、旱稻、玉米、红薯、黄豆、棉花等农作物,既促进了林木生长,又增加了禾物收获。收获的辣椒、黄豆可出售换钱,玉米、红薯可喂猪,红稗、旱稻可烤酒,棉花可纺纱织布。通过林农间作,大土村苗族彻底解决了油盐、年猪、衣穿、吃粮的困难。潘侦家在幼林锄抚阶段,每年都能收红稗500多kg,不仅巩固了温饱,还酿造了飘香整个苗岭山寨的红稗酒。

2.3 林下经济助收入 造林地上的林农间作是有时段性的,一般只能在造林后的前5年进行,5年后因林木逐渐郁闭就无法间作了,但林木的主伐期限是20年,关于中间15年的经济,大土村支两委又把目光投向了原始森林的林下经济。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经营模式。十年树木是林业生产的基本特征,相对漫长的林木生产周期,对林业发展致富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而大土村有丰富的天然林资源,只有让林地下“金蛋”,才能更好地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2000年以来,大土村通过不断发展林下经济增加了经济收入,从而保障了子女在校读书的费用供给。大土发展林下经济,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模式。

2.3.1 林禽模式。在原生林下养殖土鸡、洋鹅等家禽,树木为家禽遮荫,是家禽的天然“氧吧”,通风降温,便于防疫,十分有利于家禽的生长,而放养的家禽吃草吃虫不啃树皮,粪便肥林地,与林木形成良性生物循环链。大土农户林地生产的禽产品市场好、价格高,属于绿色无公害禽产品。

2.3.2 林菜模式。大叶韭菜是月亮山苗家不可缺少的春夏青吃、秋冬腌吃的四季无化肥、无农药清洁菜。2000年,为拓展林下经济,大土村支两委规定大土苗家每户在原生林下或林缘溪边上种植大叶韭菜面积不得底于666.7 m2,除满足自食需求外,还可出售青苗或腌制出售。

2.3.3 林花模式。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不仅仅满足于吃,还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花卉、园艺、苗木就派上了用场。兰花系喜阴的高贵观赏植物,2010年以来,大土村部分群众投游客所好,从采卖野生兰花向人工培植销售方式转变,开展了林下容器繁殖优质兰花的尝试。

2.3.4 林菌模式。香菌生性喜阴,林地内通风、凉爽,大土村原生林为人工种植香菌(菇)提供了適宜的环境条件。在林中种植香菌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提高产量,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空间。而2000年前,大土村的香菇均为野生,虽味美但肉薄产量极低。为了充分利用天然资源,大土村支两委引进人工食用的香菇菌种发放给农户,并开展一系列的技术培训,让农户们在自家的天然原生林中的枯倒或枯立木上种植香菌。小傲组的农户在老村委老主任麻金胜的引导下,在自家的马尾松林中种植了茯苓菌,进而催生了马尾松食用菌的生长。

2.3.5 林笋模式。大土村五狼山一带的阔叶公益林中,林下生长着茂密的方竹,每年农历八九月间长出新笋,当地称之“九月笋”。该竹笋鲜、甜、嫩,十分可口,但产量有限,数十年来仅是自产自销,未形成市场。2005年大土村支两委邀请林业专家破解产量低的原因。在林业专家的培训与指导下,村支两委组织村民对茂密无缝隙的方竹林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抚育性疏伐。经过伐出过熟性老年竹后,桥木林下的方竹笋遍地疯长。

2.4 乡土扶贫作辅助 2012年党的十八大闭幕后,大土村支两委为了打好脱贫攻坚的扫尾战斗,使全体村民共享改革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组织了在外工作的大土籍人士回乡共商脱贫攻坚大计,针对一些智商低弱的农户采取“五种四有三养”的乡土扶贫工程。其中:“五种”是指导和帮助智商低弱农户一年种1亩韭菜、1亩辣椒、1亩黄豆、1株苦瓜、1兜泥爬豆;“四有”是指导和帮助智商低弱农户配有1个厨柜、1把塑料扫帚、1只垃圾存放桶、1把垃圾促铲;“三养”是指导和帮助智商低弱农户一年养1头猪、养1亩田鱼、养1窝土鸡。每人包保3~5户不等,包保人员每年每户至少投入500元扶持资金,并适时督促指导和参加示范性劳动。“五种”和“三养”从根本上解决了这部分贫困农户平日的菜篮子与节日盛宴的佳肴需求,而“四有”则解决了碗筷存放与家庭及环境卫生的清扫问题。大土村的乡土扶贫模式在脱贫攻坚战上发挥了显著的辅助作用。

3 大土村扶贫攻坚的显赫成效

3.1 绿色银行金石开

3.1.1 杉木主伐见效益。2012年以来,随着大土村速生丰产杉木林进入成熟林主伐期,县林业部门批准进行渐进性的块状主伐作业,20年前的耕耘播绿开始了规模性收获。自2012年以来,大土村年均主伐杉木2 000 m3,路边平均交易销售价1 200元/m3,县城交货达1 800元/m2,全村(185户)年总收入达240万元,户均年杉木主伐收入为12 973元。

3.1.2 林下经济效益好。2000年以来,大土林下经济实现了多元化,其中2014年户均林下经济收入达到了6 642元。林下经济的主要收入构成如下。

3.1.2.1 林下养殖收益。经过抽样调查,2014年大土村户均林下年养殖土鸡120只,每只平均售价65元,户均林下养鸡产值达7 800元,除自食改善生活外,户均年销售收入达3 500元。

3.1.2.2

林下韭菜收益。据大土村统计,2014年大土户均种植大叶韭菜2亩(1亩=666.7 m2),1亩自食,1亩出售。户均销售收入1 500元。其中,潘忠亮在乌溜沟种植10亩大叶韭菜,年出售青苗韭菜1 000 kg,腌制韭菜400 kg。青苗韭菜售价6元/kg,腌制韭菜每售价24元/kg,年实现林下韭菜销售收入15 000元。

3.1.2.3 林下兰花收益。经走访调查,2016年大土村户均出售兰花800元。其中,潘星员2016年出售林下兰花900钵,平均每钵80元,扣除成本后,每钵纯收入50元,全年纯收入达45 000元。

3.1.2.4

林下香茵收益。据大土村统计,2014年大土寨年产香菌干货近5 000 kg,售价60元/kg,年香菌总产值达300 000元,户均产值1 622元。除去自用和馈赠亲友外,全村户均香菌销售收入达865元。大土著名的千万富翁潘忠成就是从收购本地香菌后转手出售起家的。

3.1.2.5 林下松菌收益。据麻金胜介绍,2014年大土村小傲组的马尾松林幼林中,村民共采撷马尾松鲜菌近1万kg,当地收购价46元/kg,户均产值达1.12万元。除去自食和流失部分后,小傲组户均销售马尾松菌收入达8 000余元。全村均摊后,户均收入1 730元。

3.1.2.6 林下竹笋收益。据大土村统计,2015年大土寨年产鲜笋8万kg以上,户均产值达3 000元,户均销售收入2 000元,全村户均销售收入1 297元。其中,大土村劳动模范龙贵雄当年就以3.0~3.6元/kg的路边交易价收购了方竹笋2.5万kg,后以5元/kg的售价转手卖给了荔波县昌辉食业有限责任公司。龙贵雄除去中间损耗和简易处置成本费后,2015年从中盈利7万元左右。

3.2 美丽乡村大建设

3.2.1 苗家别墅林立。大土的吊脚楼,户挨户、屋处屋,拥挤不堪,不仅火灾隐患大,且人畜混座极不卫生。2013年冬,为了改变家乡的村容寨貌,大土村支两委决定进行新农村建设赏试,征求意见一提出,就得到了大土群众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村支书立马进县城去请住建局入村进行村居改造规划。2014年底大土村居改造规划设计成果出炉,2015年春苗民们就争先恐后地投入了撤旧房建新房的攻坚大战。仅大土村民小组群众就主动拆出旧房68栋、无偿让田让地1.3 hm2,筹措建房资金高达4 300万余元。其中向农商行代款800万元(户均8万元),大土水库占地赔偿款360万元,财政补贴外装修900万元(户均9万元),农户自筹资金2 240万元(户均22.4万元)。如今,大土苗寨家家户户建起了三四层亮丽的小洋楼住宅,户均住宅面积达280 m2。“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小康寨建设唤醒了“大土脊梁”的新魅力。

3.2.2 基础设施完善。大土村支两委为促进大土独特的生态优势和苗族特色文化尽快转化为乡村旅游发展优势,紧紧抓住小康寨建设的有利契机,主动作为、协调推进、整合项目资源,统一规划建设,着力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高山流水苗寨。

“大土苗寨一个月撤除68栋房屋”的消息引起中共荔波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极大关注,县四家班子领导亲临目睹后,即将大土苗寨列为荔波县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的试点,先后投入一事一议美丽乡村“示范村寨”项目资金210万元,“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项目资金169.23万元,主要用于寨内户外道路硬化和“五化八工程”基础实施建设,分别修建了“苗王”广场(兼停车场)、苗族文化演艺场(芦笙广场)、苗王长桌宴、书画文化长廊、观景阁楼、风雨桥、迎宾门、河提治理、怡情休闲步道、石板商业步道等。

3.2.3 博物展馆落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社會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大土村支两委为拓展乡村文明建设内涵,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结合农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按照乡村文化发展规划,决定建设一栋具有苗族风格的乡村历史文化展馆——大土村民族博物馆,使其与历史文化墙和书画文化长廊形成传统文化展现的对应。村支两委及时把建设大土村民族博物馆的初步设想向相关部门汇报。由于大土人的执着,其设想很快得到了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与县财政的认同。县民宗局认为:大土村是荔波县的一个纯苗族行政村,地处月亮山腹地,建设一个村级民族博物馆可以挖掘、抢救、保护当地历史文物、文化资源,真实、客观地反映苗族村落发展的历史风貌,推进文化传承,展示发展变化,彰显乡村特色,打造历史文化展示品牌。2015年遂立项拨款30万元,县财政补助15万元建成了一座占地面积213 m2的、具有苗族建筑风格的、三层全木穿斗的民族历史文化博物馆。博物馆的主要结构功能为序厅、农耕文化、历史沿革与发展、重大事件与人物、风土人情(非遗)、民汉古籍文献、红色(抗战)文化、十八大以来的建设成就、未来发展规划等。2016年底建成后,现已全部面向群众及游客免费开放,成为展示月亮山苗族乡村(社区)文化的重要平台和提升青少年伦理道德素质的重要阵地。

3.3 全域旅游来巩固

3.3.1 打造品牌景区。

3.3.1.1 开发自然景观。大土村森林郁闭,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为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自然环境、林下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等森林旅游提供了条件。 为了让大土村庄真正美起来、农民真正富起来,大土村充分利用大土天池、原始森林等山、水、林以及人文景观等资源优势,借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建设,结合月亮山3年扶贫决战行动计划和全域旅游发展,以“高山流水苗寨——中国芦笙舞艺术之乡” 高标准定位,按照苗族风情不变、村寨风貌不变,高规格规划、高规模建设原则,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示范寨”和“小康寨”项目资金的支撑下,整合住建、扶贫、水利、林业、农工等相关部门资金及群众投入资金,修建了苗家农庄、苗寨观光步道、苗山露宿营地等,发展苗家中草药种植基地、高山清水田鱼等特色种养产业和休闲度假观光、“农家乐”、苗族手工艺品等乡村旅游产业。2016年首次接待了韩国旅行团队,2017年阳春又迎来了荔波首届“中国·月亮山森林氧吧徒步露营节”活动。特别是2017年3月,来自全国各地的2 700名“驴友”和摄影爱好者们云集大土,开展“重走红军路,徒步月亮山”体验生活。游客们对大土苗家人的纯朴好客与胜过世外桃源的如画美景,无不心潮澎湃,兴奋极致,流连忘返。故有人诗云:“重走厚重红军路,翻越雄伟月亮山,原始森林除肺垢,怡景苗乡留远客!”

3.3.1.2 挖掘红色文化。1930年4月10日,红七军两支纵队分别由黎明关和何家寨进入荔波县境,16日两纵队在洞塘板寨胜利会师后,经过短暂休整,决定翻越大苗山——月亮山攻打古州补充给养,27日从荔波县佳荣的坤地、威岩分成两个纵队向榕江进发,大土苗家人分别给两纵队带路,分获红七军赠送物品,成为红色文物史籍。其中一支从坤地坡脚经甲料、小傲前往从江县的长牛方向,前站工兵在王家沟凿岩修路,殿后部队27日夜宿大土村小傲与加勉乡廖家坡交界处的王家沟。次日天明,1名姓兰的红军战士因旧伤复发而滞留修养,大土苗民梁老养用草药对其医治无效,于是月30日凌晨在王家沟牺牲,大土苗民将其葬于王家沟去往廖家坡的小道路旁[3]。86年过去,大土苗族在实现同步小康之余,群众多次向大土村支两委建议:“翻身不忘毛主席,幸福不忘共产党,今天苗乡发展了,苗民富裕了,应该给86年前为共产党打天下的、为穷苦人翻身而参加土地革命斗争的、牺牲于月亮山东南麓的红七军兰战士立块墓碑,让其永垂青史,荫翳苗乡!”为了顺应广大苗族群众的呼声,由全国劳动模范、中共大土党支部书记龙贵雄同志牵头,大土村群众自发性集资数千元,择吉日于2017年3月19日在王家沟杀猪宰羊,为这名牺牲于苗乡的红七军兰战士扫墓立碑,让其含笑九泉,名垂青史。小傲王家沟的红军凿岩遗迹与红七军兰战士的坟茔是红七军翻越大苗山攻打古州的历史见证,更是大土旅游的红色景观资源。

3.3.1.3 开发神石庙宇。苗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对神灵敬畏、非常崇拜和善待大自然的习俗。地处月亮山东南麓的大土苗族亦是如此,他们祈求自然界不要降临灾难,保佑他们平安,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总是有一条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灵联系,并通过虔诚的宗教祭祀仪式对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山、水、石、树等自然物加以膜拜[4]。作为原始宗教之一的神石崇拜,也自然成为一种神秘性的文化旅游资源。为了挖掘宗教文化旅游潜力,大土苗族依托当地一颗自然生长的活态苗王石——神石,民间自愿集资6万元修建了1座占地100 m2的神石庙(也称苗王庙),以满足当地人与佛陀者的祈祷、鬯谈及许愿。

3.3.1.4 展示民族风情。①民间俗规。大土苗族自古就有崇尚礼仪与孝道的传统美德,有着严格的做人、做事的规定。以诚相待、尊老爱幼、扶弱济困、互敬互爱、热情好客、和睦相处等优良传统一直沿袭至今,体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例如村寨环境卫生,除各家各户进行自我清扫保洁外,每天轮流安排1户进行村寨环境打扫,村寨制作有卫生值日流动牌,制定有值日顺序,谁持牌谁值日,户户相传,从不推脱。再如:大土苗族有一套严格的社会管理议榔制度,制定有“三个一斤”等村规民约,并由族长、寨老、苗王等进行相应的管理,族有这些村规民约口口相传,凡违反规定的,视其情节大小和造成的影响,层层进行调解处置,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理,族内不能解决的交由寨老处置,寨老不能解决的最后由苗王裁定,几乎所有的矛盾纠纷均能在苗族内部很好地协商解决。从解放以来,大土村没有一起刑事案件,连治安案件都没有发生过,真正实现了村寨和谐,邻里和睦,家庭幸福。②民族节日。大土苗族的民族传统节日有开秧节、谷兜节、禾仓节、吃新节、古臧节5个节日,其节日历史悠久,源于苗族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以及神秘古朴的农耕文化,是苗族人民为歌颂忠贞的爱情、祭奠祖先以及崇尚自然而举行的一年一度的隆重纪念活动。开秧节、古臧节则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多时有上万人。活动中都要吹芦笙、踩歌堂、唱苗歌、敲铜鼓,杀猪宰牛祭祀祖先。活动期间,男女老少“花衣映月夜笙歌,芦笙悠扬舞不休”,通宵达旦,体现了大土苗族传统、古朴、原生态的特点,表达了苗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3.2 开展民宿接待。

3.3.2.1 乡村民宿。大土民族村寨地处月亮山深处,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优越,绿色环保的农产品丰富,是喧嚣城市人旅居的向往之地。为让游客玩得开心、吃得放心、睡得安心,大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打造了一条专门从事旅游接待的商业石板街,并由贵州大学培训了50余名农家厨师,对外开放的民宿床铺已逾100间。

3.3.2.2 舌尖特色。大土村地处高山峡谷,舌尖小菜均以山珍美味为特色。一是有四委替补的蕨菜、竹笋、山药、野香菌等自然生长的野菜;二是有自给自足的韭菜、稻花鱼、林下鸡、山麻鸭、放养香猪、放养黄牛等农特产品。因此,大土苗家的接待饮食以原生态为主线,以新鲜、酸辣、香醇为品牌,如山竹笋、野香菌、韭菜、酸鱼、酸肉以及牛瘪盐飦、山椒牛肉等,口感好,食后回味无穷,让人找到返璞归真的感觉。

3.4 踏步小康笑颜开

3.4.1 经济收入相对高。

3.4.1.1 收入水平。荔波县人大2014年11月开展的《樟江河流域综合调研》入户抽样采集的资料数据表明,2013年大土村农民人均年经济纯收入为9 672.22元(表1)。其中:农业现金人均收入74.08元,林业现金人均收入3 175.92元,畜禽现金人均收入1 666.67元,劳务现金人均收入2 629.63元,经商现金人均收入1 481.48元,其他现金人均收入644.44元。与樟江上游相邻村横向对比,其收入也是相对较高的,如表1所示。

3.4.1.2 支出水平。《荔波县樟江河流域综合调研》成果材料显示,2013年大土村农民人均年资金支出为3 657.41元。其中生产支出607.41元;衣食支出638.89元;教育支出212.96元;医疗支出281.48元;旅游支出370.37元,人情支出592.59元,建房支出407.41元,购车支出435.19元,家电支出6 000元。开支与佳荣镇境内樟江上游的邻村横向对比,支出相对较少,如表2所示。

3.4.1.3 储蓄水平。《荔波县樟江河流域综合调研》资料显示,2013年度,大土村平均人

均收入9 672元,总支出额为3 657元,结余6 015元,结余率高达62.19%,是佳荣镇樟江河流域调查统计对象中最高的村(表3)。同时,根据荔波农商行佳荣信用社提供的《2013年度存款余额统计》资料表明,大土村是佳荣鎮境内调查统计对象中存款余额最高的村社。由于大土村的信贷偿还准时,诚信度高,现大土村民在荔波县境内所有金融银行贷款,凡贷款额度在10万元以下的均无须抵押物和担保人。

(2)苗王自我处罚。1990年,大土村是林业部“水维速生丰产杉木林基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潘忠明是大土村民小组时任组长,也是新苗王的培养对象。为了巩固造林成果,使种植的杉树早日成林。1991年初春,他与组里的时任会计龙贵雄商议,制定了严密的《组规民约》。规定:“不准牛羊进入造林地,如有违返,杀一头猪,拿50斤米,50斤酒请全寨人吃一餐,并按损毁情况如数赔偿。赔偿标准为:当年定植的幼苗,每损害1株赔款2.5元;2年生苗,每损害1株,赔款5元;3年生苗,每损害1株,赔款10元。”[3]《组规民约》经全组农户代表会议审议通过,从次日起执行。第2天清早,潘忠明在割草返家的途中,发现有一头水牛在新造林地上打转,他把草放下前去察看,竟是自家放的牛。他小心翼翼地将牛赶出造林地,并查实苗木有无损毁。随后他就通知各户代表召开紧急会议,说是昨晚制定的《组规民约》有人触犯了,要及时予以处罚。大伙到位后,他让2个青年人协助他去圈里捉猪,当场就把自家的肥猪宰杀了。大伙们觉得诧异,潘忠明才告诉群众说:今早我家牛进入新造林地,触犯了昨天制定的《组规民约》,现在按照规定杀猪请寨人吃饭喝酒,望大家引以为诫,不要有人再犯。潘明忠自罚后,大土村将这个组规升格为村规,再也没有人畜破坏造林地。潘忠明已因忠厚正直、惩罚严明而成为月亮山东南麓苗王的继任者。事后,潘忠明告诉访者说:议榔之约,定而必严,违而不惩,难以禁百。

(3)组长屈尊茅屋。麻金胜是时任大土村小敖组的组长,1990年秋收后,因婚育子,加之兄弟姊妹多,居住拥挤,就决定另立屋宅。在寨邻老幼的帮助下,立起了3间瓦房的木架,才架好脊檩,定好椽子、苫背,正准备到8 km以外的水维去购瓦来盖房时,分管林业的乡长来到他家。分管乡长在他家住了3天,把小敖组的造林任务和山头地块逐一指点给他。小敖组有农户35户,而造林任务达200余hm2,分3年实施,任务非常繁重。麻金胜接到上级安排的造林任务后,为了不延误造林整地时节,认为造林任务重,房子可以待造林完成后再加瓦,他一家四口在这座茅草屋中一住就是两年半。在这两年半中,组上有一位七旬丧偶的五保户老人,因全组都投入造林,无人照管护理她。为了既能使老人安度晚年,又不影响造林进度,麻金胜夫妇俩把这位五保户老人接到屋里一同吃住。在他的组织下,仅用2年时间,就高标准地完成了该组3年的造林任务。举家居住茅草屋近3年、赡养孤寡老人3年的感人事迹也在苗岭山区中广为传唱。

4.4.2 新农村建设中的典型事例。

4.4.2.1 孤寡老人赞成。大土83岁的孤寡老人刘姥姥得知大土村要开展新农村建设后,率先举手同意无偿让出自己的稻田作为民族文化广场建设,其他农户随即效仿响应捐地。当记者采访时,她说: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田不仅不用交粮,反而领种粮补贴,老人领养老金,困难的领低保,农村合作医疗让每位村民看病都没有了后顾之忧,党和国家为人民做了那么多事情,人民也应该为党的建设事业出一份力。

4.4.2.2 打工夫妇支持。龙金成夫妇常年在外打工,前2年回来在河边起了一栋小平房,刚刚入住不久。2014年,大土村规划建设需要拆掉他们的小平房修建民族文化长廊,村干部正在琢磨如何去动员他们,他们却主动要求拆,唯一的条件就是另外划一宗地给他们起房子。他们对村干部说:小康寨建设是为了把大土寨子建设得更好、更漂亮,房子拆了可以再起,寨子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4.4.2.3 中共党员带头。老党员潘胜忠、老支书潘忠诚、小学教师潘志诚等不仅主动拆掉了自己常年在大土桥头经营副食的小门面,还带头成立党员协调组,负责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占地、拆房协调工作。他们白天在建设工地参加劳动,晚上入组入户征求群众意见,做群众思想工作。在他们的感召下,群众主动拆房、让田让地,20余名在外打工的群众陆续返回家乡参与建设。

4.4.2.4 建党员突击队。大土村美丽乡打造是大土村有史以来的一次大规模建设,时间紧、任务重,面对部分无劳力的困难户施工进度缓慢,党员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大土村党支部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了由20余名党员组成的“党员突击队”,帮助困难农户拆房子、下基脚。在“党员突击队”的带动和党员协调组的协调下,经济能力强的农户就请施工队施工,經济能力弱的群众3~5户为一个互助组,把分散的劳力集中起来,一户帮一户,一起砌堡坎、一起铺碎石、一起拌砂浆、一起搬水泥,整个山寨呈现出一派党群团结互助的和谐景象。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苗学会.苗族农村改革与发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533-534.

[2] 荔波县政协文史委员会.荔波苗族[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57-58.

[3] 江兴龙.荔波苗学通考[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6:548,582-585,618.

[4] 江兴龙,吴正彪,张明珍,等.大土苗族自然崇拜的生态效应与文化内涵初探[J].丝稠之路,2009(8):46-48.

[5] 黄海.瑶山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4.

[6]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20.

猜你喜欢

荔波
A New Species of Odorous Frog Genus Odorrana (Anura,Ranidae) from Southern Guizhou Province,China
荔波县委常委会研究部署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
美丽的荔波
荔波国际儿童动漫节
荔波——别样的美
梅花香自荔波来
西南最大的冰雪主题乐园 荔波冰雪水世界乐园
荔波县委离退局干部职工参加全县植树活动
荔波县委离退局传达学习州纪委文件精神
荔波三荔水库库区右岸岩溶渗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