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新时代
2017-07-13曾天山
曾天山
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教育列为民生之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主题句,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对邓小平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中,印证了大国必先重教、强国必先强教的真谛,从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一以贯之优先发展教育,创造了中国教育的奇迹,几十年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史,从教育大国迅速走向教育强国,达到世界中上国家水平,日益走进世界教育舞台中央。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把教育作为民生之首,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明确要求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破解新时代教育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近五年来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成就巨大,但群众在教育方面还面临不少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反映在教育领域也有同样的问题,诸如义务教育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上好学的问题,控辍保学任务相当艰巨,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不足,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够,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比较缺乏,特殊教育全纳融合发展相对滞后……这些困难必须通过发展才能解决,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位置加快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回应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新期盼,对优先发展教育提出了普及、公平、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新要求,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要发展更加普及的教育,通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化,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能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要發展更加公平的教育,通过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完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更加公平的教育。要发展更加优质的教育,通过发展素质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实现有质量的教育目标。要补足短板强弱项,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网络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幼有所育”“老有所学”,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要保障可持续的教育投入,确保每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保持在4%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