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问题原因论析

2017-07-13张楠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社会分层

【摘 要】当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快速的社会流动中产生了社会分层问题并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学界对引发社会分层现象的原因分析尚欠深入。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立论基点,运用社会运行发展的复杂性理论,在多学科的学理支撑下,从各个维度进行分析,可对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度廓清,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我国社会分层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轉型时期;社会分层;原因分析

在学理上言之,“分层的历史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发达工业社会里阶级、地位和声望级轮廓争论的历史”。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称“社会分层”是“从社会角度的某些重要方面,把组成一定的社会体系的人类个体及他们之间在待遇上的相对优劣分成等级。”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面临的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的全面社会转型,经济体制转型与社会结构转型同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着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社会就处在一个不断分化的转变之中, 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立论基点,我们认为,形成当代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问题的原因有如下四点:

一、资源分配不合理致使贫富不均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因政治上中央集权制的长期存在,使社会资源在有形和无形中也形成了一种“中心性”的集权制。当下,市场经济的推行,各种资源在市场上遵循价值规律而予以重新分配,尽管国家的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及物价管控中发挥“底线”限阀之功效,但因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制与机制上仍存有一些不完备的地方,资源分配毕竞不可能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样故资源在重新配置中出现分配不均的现象,带来的就是对社会财富占有的不均和贫富差距。

二、社会整体流动乏力

一般而言,社会流动是一个与社会结构变迁密切相关的社会学范畴,即“就一个人或某一群体而言,从一种社会地位或社会阶级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社会阶级的变化。”一个运行态势良好的社会,在应然上属于一个社会向上流动性强,社会个体发展空间大的社会。纵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的整体流动趋势,不难发现实现社会流动的机制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机制是依靠社会资本的力量。第二种机制是依靠市场机制。第三种机制是依靠教育,获得文化资本。有学者指出,改革开放之后,社会民众之间的流动机会虽然增多,但“社会上层与社会下层之间的社会流动遭遇了更多的障碍社会结构趋向于更加封闭。”社会整体向上流动乏力,是造成社会分层的又一原因。因此,打破固有的阶层边界和位序,合理推进现有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是有效破解我国社会分层现象的客观要求。

三、教育发展不均衡

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教育是个人获得社会地位、实现向上流动的最重要因素。在中国,因为人口基数大,地域性的差异广泛存在,城乡之间的教育设施、教育水平悬殊极大。早在1927年索洛金就用自己的研究说明了这一点。受教育程度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职业选择,人们受教育程度越高,从事较为复杂的劳动和较为体面的工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而“教育程度低的个体,其获得较高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的难度也随之加大。”我国的教育发展不均衡,就要看到长此以往我们将不得不而对一个不利于社会良性发展的新隐忧,那就是阶层固化。”可见,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助推社会分层的又一重要原因。

四、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化程度低

伴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和全球化浪潮的裹挟,我国迈入了风险社会。而作为纤解和分流风险社会有效“限阀”的社会保障体系,却没有相应的完成其社会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速度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同时,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体系残缺,有效性不高,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仟吴晓灵领导的调查显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化程度低和其自身的制度性缺失,使社会民众因为隶属不同的体制与类型的单位而享有不同的社会保障及福利,显然加剧了我国社会整体分层的步伐。

一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存续是在组成这一社会的诸多因子的多维构架和支撑下延展、接续的。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社会分层问题的出现,是与世界整体处于现代性境遇和全球化的时代际遇有诸多勾连之处的,亦与中国行进在现代性的途中和中华民族跨入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不期而遇。立足于鲜活的当下,厘清与认识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的原因,是为更好地破解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问题的症结,寻找到新的“阿基米德点”做些许论探寻与实践铺垫。

作者简介:张楠(1993-),女,山西晋城人,山西财经大学2015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李强.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新趋势田.江苏社会科学,2004.(6).

[3]陈先达.走向历史的深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李强.社会分层与社会发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

[5]周继坚.警惕名校农村学子锐减困」光明日报,2011,26.

[6]许纪霖.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M].北京:社会科学义献出版社,2011.

[7]李路路.现代化对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之影响〕」.东南学术,2000.(2).

[8]丹尼斯·吉尔伯特,约瑟夫·[M].彭华民,齐善鸿等,译.社,1992.A·卡尔.美国阶级结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9](美)戴维·格伦斯基.社会分层(第二版)CM7.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10]邹东涛,李欣欣,等.社会保障:[M].北京:社会科学义献出版社,体系完善与制度创新.

猜你喜欢

社会分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社会分层与流动现状
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大学生国耻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