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92例的临床特点及相关药物分析
2017-07-13龙春梅陈定贵郑中伟
龙春梅+陈定贵+郑中伟
[摘要] 目的 探究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相关药物分析。方法 对2010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资料进行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方式对9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情况、表现、相关性药物等特点进行总结。结果 在初发症状中,68例患者表现为乏力,60例患者出现纳差,58例患者出现尿黄,只有15例患者表现为肝功能异常。中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几率最高,约占43.5%,抗结核类药物其次,占10.9%,抗肿瘤类药物、精神类药物、抗菌类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分别占6.5%。结论 中年女性是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易发群体,中药则是导致肝损伤的主要药物类型,其中,肝细胞型损伤为主,患者预后情况良好。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用药情况;临床特点;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5(c)-012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lysis of clinical features and related drugs of 9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the general data, medication, manifestations and related drugs of the 92 cases were summarized by the retrospectively analysis method. Results 68 cases were weak, 60 cases were with poor appetite, 58 cases were with yellow urine and only 15 cases were with liver function abnormality, and the probability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caused by the TCM is the highest, accounting for 43.5%, and the anti-tuberculosis drugs were the second, accounting for 10.9%, and the antineoplastic drugs, psychotropic drugs, antibacterial drugs, antipyretic analgesics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6.5%. Conclusion The middle-aged females are the susceptible population with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nd the TCM is the main drug type of liver injury, and the hepatocellular injury is the main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is good.
[Key word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Medication; Clinical features; Prognosis
临床上,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也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资料指出,约有千余种药物能导致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甚至也会出现药物致肝衰竭的病例[1]。当前,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理尚未全面清楚,在疾病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为探究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相关药物分析,该文方便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92例资料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资料進行研究,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与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2]。②患者均知情,且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酒精肝、病毒性肝炎、非酒精脂肪肝等肝病患者。②患者不配合或资料不全者[3]。其中,男42例,女50例,患者年龄在5~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3.0)岁。临床分型与预后情况:肝细胞型75例,占81.5%,胆汁淤积型8例,占8.7%,混合型9例,占9.8%,不同临床分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肝细胞型治愈39例,好转32例,未愈3例,死亡1例;胆汁淤积型治愈2例,好转5例,未愈1例,死亡0例,混合型治愈4例,好转4例,未愈1例,死亡0例,上述3种疾病分型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式,对上述9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情况、表现、相关性药物等特点进行总结。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综合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x±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药物性肝损伤一般情况分析
9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男38例,占41.3%,女50例,占5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岁以下6例,占6.5%,41~60岁患者45例,48.9%,60岁以上18例,占19.6%。
混合型血清总胆红素峰值水平最高(145.2±11.6)μmol/L,谷丙转氨酶水平最高(717.6±14.5)U/L,胆汁淤积型碱性磷酸酶水平最高(382.3±24.2)U/L,谷氨酰转移酶水平最高(475.2±52.2)U/L,见表1。
临床表现:在初发症状中,68例患者表现为乏力,60例患者出现纳差,58例患者出现尿黄,只有15例患者表现为肝功能异常。
2.2 药物性肝损伤药物分析
药物统计:中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几率最高,约占43.5%,抗结核类药物其次,占10.9%,抗肿瘤类药物、精神类药物、抗菌类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分别占6.5%。见表2。
3 讨论
通过该文研究证实,9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男38例,占41.3%,女50例,占5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岁以下6例,占6.5%,41~60岁患者45例,48.9%,60岁以上18例,占19.6%。这与张红果等人[3]的研究结果相吻合,好发于41~50岁年龄段人群身上,药物性肝损伤与环境因素、遗传性因素、药物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4]。性别与年龄对药物性肝损伤易感性的影响可能是由于肝代谢酶的种类、活性不同。具体来说:①不同人种酶多态性的影响;②老年患者自身疾病类型较多,无法进行确切诊断;③我国中年女性群体偏向于服用中药偏方治疗各种慢性疾病[5]。郑艺兰等人[6]研究结果:女性占63.56%,男性36.44%;年龄21~83岁不等,其中51~60岁的患者居多(33.2%),其次为61~70岁(23.48%),41~50岁(21.86%),71~80岁(7.69%),31~40岁(7.29%),21~30岁(5.67%),80岁以上(0.81%),研究结果相吻合。
该文研究证实,肝细胞型75例,占81.5%,胆汁淤积型8例,占8.7%,混合型9例,占9.8%,不同临床分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孙秀静等[7]人的研究结果相吻合,提示肝细胞型是最主要的药物性肝损伤类型。胆汁淤积型治愈2例,好转5例,未愈1例,死亡0例,混合型治愈4例,好转4例,未愈1例,死亡0例,上述3种疾病分型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血清总胆红素峰值水平最高(145.2±11.6)μmol/L,谷丙转氨酶水平最高(717.6±14.5)U/L,胆汁淤积型碱性磷酸酶水平最高(382.3±24.2)U/L,谷氨酰转移酶水平最高(475.2±52.2)U/L,对患者进行停药并进行保肝降酶利胆治疗,一般预后效果良好。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预后效果与总胆汁酸与国际标准化比值密切相关,总胆汁酸与国际标准化比值峰值越高,预后越差。总胆汁酸与国际标准化比值的上升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峰值越高,疾病恢复越慢。
在该文研究中发现,在初发症状中,68例患者表现为乏力,60例患者出现纳差,58例患者出现尿黄,只有15例患者表现为肝功能异常。肝损伤初期多以乏力、消化道症状、尿黄等为主要症状,缺乏特异性,很可能导致误诊。药物性肝损伤是一个可能性、排除性诊断,临床发病机理非常复杂,不同个体之间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多态性比较强,如果检测项目不全,极有可能降低诊断准确性[8]。详细的用药病史、合理的病理学诊断以及化验检查,是全面提升诊断准确率的关键。
该文研究资料证实,中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几率最高,约占43.5%,抗结核类药物其次,占10.9%,抗肿瘤类药物、精神类药物、抗菌类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分别占6.5%。究其原因分析,人们对“中药毒性小”这一认识存在误区,这也是导致人们偏好中药治疗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在该文研究中,涉及较多的中药类型有雷公藤、何首乌,在《中国药典》中就有明确记载,这两种药物具有肝毒性[9]。目前来说,中药导致肝损伤的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可能由如下方面因素:①部分患者过度信赖偏方。部分患者遵医嘱行为较差,乱用、滥用药物的行为比较明显。在该文研究中,有一例患者因为食用蜈蚣、蝎子等泡酒导致肝损伤。②药物性因素。部分药物自身就存在毒性,或中药品炮制不当、配伍不当均会导致肝损害。③个体因素。个体自身体制问题或长时间用药导致药物蓄积,均会导致特异免疫反应。抗结核类药物、抗肿瘤类药物、精神类药物、抗菌类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等不良反应,多与联合用药配伍不当、滥用药物、不合理用药、个人体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中年女性是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易发群体,中药则是导致肝损伤的主要药物类型,其中,肝细胞型损伤为主,患者预后情况良好。
[参考文献]
[1] 刘艳敏,闫惠平,韩莹,等.急性及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功能及自身抗体检测德临床意义[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20(3):193-195.
[2]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治指南[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5(6):321-327.
[3] 张红果,吕娟丽,刘春梅.该院2010-2012年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2(7):636-637.
[4] 祁亚宾,邱玲,姜红丽,等.药物性肝损伤394例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4(5):438-441.
[5] 侯凤琴,霍娜,刘霞,等.慢性药物性肝损伤33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1(12):941-943.
[6] 郑艺兰.247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D].延边:延边大学论文,2015.
[7] 孙秀静,赵婷,王红霞,等.药物性肝损伤35例临床特点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1):19-21.
[8] Li B, Wang Z, Fang JJ, et al. Evaluation of prognosticmarkers in severe 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J].World J Gastroentero, 2007,13(4):628-632.
[9] 孫洁,于锋,王坚.337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相关药物分析[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3,21(4):383-387.
(收稿日期: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