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点学院本科生创新型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7-13孙立山姚丽亚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9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孙立山 姚丽亚

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对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参与未来国际科技竞争具有长远优势。在分析当前高校本科生培养模式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试点学院培养模式经验与教学,有针对性的构建了面向实验班等试点改革的本科生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可为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试点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184-02

一、引言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特别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竞争[1]。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对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参与未来国际科技竞争具有长远优势。普通高等学校及其下属二级学院是承担高校人才培养的主体[2],随着教育部试点学院工作及校院两级管理的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成了大学特别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所在。因校制宜、因院制宜地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途径。

二、当前高校本科生培养模式主要问题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人才的培养对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至关重要[3]。2007年教育部推出“面向本科学生立项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后,全国各高校对于大学生培养中的创新性越来越重视,且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新时期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環境和基础[4]。然而,从试点学院建设和创新型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现有教育教学体系、机制和模式仍存在诸多不足和有待解决之处。

1.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制约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被动学习有余,主动学习不足。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属于任务式教学,存在较多不注重因材施教的做法,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勇气。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新不足。课程体系和教学需求不完全适应,教学内容划分过细,各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独立性,而忽视了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难以充分体现人才培养过程的完整性以及不同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3.创新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有待深化。目前培养模式下学科专业的口径不宽,学术视野较窄;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创新,教学计划常作局部调整,缺乏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知识教育,过于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工程实践教育;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难以与时俱进;教学评价手段单一。这些普遍性的问题反映出人才培养中的机制问题,即教学管理缺乏创新,教育规范的共性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这样的教育模式往往难以培养出富有创新性的高素质人才。

4.对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社会的人才培养中过分注重学历,大部分人将学历看作是衡量一个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导致高校对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同时存在以智力的高低作为创新人才评价的标准。真正的本科生所需要的创新能力是一项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体现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创造能力,有必要加强对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全面重视。

5.对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的积累。现阶段诸多高校在本科教育中,把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渐淡化,只是注重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把创新实践有关的课程安排较少的课时,或者并不重视实践课程中的环节把控和深度要求,很难使本科生得到充分的锻炼,使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表面文章,难以达到促进创新培养的目的。

6.学科之间尚未实现深度交叉与协同。在日趋细化的划分学科的制度下,学科专业之间很难相互沟通,使得学生只能在单一层面上接受本学科的知识,学习到的知识层次过于局限,难以实现与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导致本科生在时间操作与创新创作中束手束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发展,更进一步使学生失去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三、面向试点改革的本科生创新型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上述高校本科生培养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结合试点学院改革要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面向试点改革的本科生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1.以先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观为向导。明确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准确定位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将创新型人才理念贯彻本科生培养过程,管理者、教育者,本科生均做到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善创新。

2.以综合性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为基础。在借鉴国内外创新型实验班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试点改革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基础上,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和创新试点学院定位,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与地方相关政府部门或行业共建的模式优势,以科研与教学的互动反哺为形式,全面搭建面向试点改革的实验班立体化配套模式。

3.以全面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为核心。通过交叉型培养方案、专业引导、全员导师制、工程大师论坛、国际化培养,优势教学资源共享,学分互认等各种形式,全面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并通过课内、课外教育教学培养环节,形成交互协同的本科生一体化培养模式。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注重体现工程设计思想,注重在后续学习中的适用性;学科基础课程强调精简,并体现交叉学科的综合性基础课程,进而使学生可以更多选修专业课程,从而解决好宽与专的关系。在实践能力和校企联合培养中,应注意拉长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时段,注重从培养方案到人才质量反馈整个闭环中企业和社会的参与度。在国际化培养中,注重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选派优秀学生出国留学,增加学生海外学习经历,提高在校生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比例;扩大国际合作,与海外大学探索授予联合学位与双学位,在师资力量允许的条件下推行学科基础课的双语授课。

4.以完善的培养制度环境为保障。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创新人才的培养还有赖于制度创新。改革以往传统的教育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有利益创新型人才一体化成长的制度体系。在招生、培养、毕业等多重环节中进行综合性的大改革,不断完善人才的选拔机制和培养模式,通过保障制度的完善深入推动创新型一体化人才培养。

四、結束语

本科生实践创新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提升本科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剖析当今高校本科生培养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构建了面向试点改革的本科生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对于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雅光.加快推进拔尖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国情国力,2014,(11):58-60.

[2]高璐璐,刘鹏,刘臣.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在服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与途径探析[J].品牌,2015,(4).

[3]杨靖.关于加强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09,(11):113-113.

[4]董健,郭迎.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推动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8):183-186.

Abstract:Training innovative personnel is great significant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construct innovation country.It also has long-term advantages to improve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experimental college education mode and teaching experience,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main problems of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mode,training mode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 innovative personnel integration in experimental college was built.This paper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raining mode reform for undergraduate innovative personnel.

Key words:experimental college;innovative personnel;training mode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