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规模经营是实现农机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2017-07-13吕辉赵丽华李世梅
吕辉+赵丽华+李世梅
摘 要:通过农机规模经营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述,提出农机规模经营的方法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机;规模经营;专业化;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F3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7.07.015
1 实行农机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普遍出现了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的现象。农民进城打工的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应该说是一种好现象,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是,隨之而来的,也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就是农村劳动力紧缺。随着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劳动力紧缺已成为目前农村的普遍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家逐步上调了农产品的价格,但是由于劳动力的紧缺而现有的农机化水平又较低,致使农村普遍出现了农忙时劳动力紧张现象。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农村的农业生产对先进农机具的迫切要求。
农业机械是当代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农机化水平的高低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就难以有效地实施先进的农艺科学技术,无法把科学技术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越来越明显的问题是机械化水平低,缺乏整体、合理配套性。虽然耕整地和播种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收获、植保、灌溉机械化作业水平还很低,并且在这些机械化作业中,90%是有农机户个人完成的。由于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致使农业机械和农机具不配套,作业效果较低,作业水平不均衡。虽然近年来农机总量增加较快,农机总动力、拖拉机保有量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农机潜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农机装备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大马拉小车”现象普遍。
现代化农业的根本点就在于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农艺)和机械工程技术(农机)相结合,而我国目前的生物工程技术已较先进,但机械工程技术却不能与之配套。因而,研制、推广与农艺技术相配套的农业机械,实现农机化是目前亟待实施的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已不是从前的“实现农机化”的口号,而是势在必行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应当在现有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对现有机械进行合理的增补、配套,以提高各个区域的整体机械化水平。也就是说,要对现有农业生产进行综合的技术改造,以实现农机服务专业化、社会化,使农业生产从劳动力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经济、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吸收、联合现有的农机专业户,因地制宜全面推广,实现农机规模经营。
2 农机规模经营方法
农机规模经营方法就是以现有的农机农业科研院所为主体,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及农机的实际情况,对农机具进行合理配套,逐步建立起能满足农业生产的一整套的农机服务体系,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适当增加配套急需的机具,形成区域内较完善的农机化服务体系,既提高工效,有利于保养维护,且专业性强,机具利用率高,是一种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达到做快、最直接地提高农业生产率、增产增收、增加各方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
3 实行农机规模经营的优点及解决的问题
(1)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和农户的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农业生产由于有农机科研院所的参加,人才优势得天独厚。科研院所的新技术、新成果可直接应用到农业生产实际当中,先进的、适宜的农机装备及配套方案可直接选择、引用和实施,这样,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就可以得到有效推广和合理优化,通过不断地试验改进使其更加适合农业生产,这样更有利于科研院所和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更有利于科研院所健康发展。
(2)机具合理配备,农户投资少,效益显著。因为有专业的农机工作人员的参加,对本地的农业生产实际情况掌握话语权,完全可以以最少的投资,达到最佳的农机具配备组合,必将达到农机具合理配套、少投资、效果显著的目的。
(3)实行农机规模经营,可实现农村劳动方式的转化,变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为先进的机械化生产方式,使农户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效降低农业生产费用,既解决了农忙季节农村劳动力过度紧张问题,又可使农闲时间的剩余劳动力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增加农民收入。另外,由于农机装备的合理配备,解决农民自购机具投资大、机具闲置时间长、利用率低、使用保养技术跟不上等问题。农民不必做大的投资,就可以有各种配套机具来完成作业,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总之,实行农机规模化经营,可以有力地推动科研院所的科研实力的有效发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有效地带动整个农机行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方式从根本上转变,步入现代化农业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