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机维修业规范化发展前景思考

2017-07-13陈爽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7年7期
关键词:减排节能可持续发展

陈爽

摘 要:以国家实施《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以来我国农机维修业社会化服务发生的变化为基础,结合我省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建议,旨在从本质与农机工作者一道为提升我国农机维修业规范化服务努力工作。

关键词:农业机械维修;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7.07.010

1 农机维修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农机维修是农业机械化事业良性发展的支持手段,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更离不开农机维修体系的保障。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尤其是农机装备购置补贴的大幅度增加,农民对农机具购置和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强,农业机械化领域不断拓展,进入了一个提升质量、优化结构、加快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农业机械化事业已步入快速发展进程,同时也需要农机维修业提质换代的发展,提供社会化服务保障的过程。随着农机数量的增加、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对农机维修及其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2 《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重要作用

农业机械维修是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農业机械高效、优质、低耗、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以下简称《合格证》)在全国实施的10年总体情况分析看出,其在全国的运行情况差异很大,通过对全国各省市的调查了解到农机化主管部门严格管理的省市对农机维修市场起到了良好的规范性作用,表现在农机装备的维修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而管理差些的省市农机维修市场秩序依旧相对混乱,造成农机装备发生故障维修后维修质量得不到保证,农机维修质量事故频发生,影响了农机装备作业时的装备完好率,不同程度的降低了农机装备的利用率,加大了燃油的无效消耗,既造成环境的污染,又增加了作业成本,应该努力避免或减少其发生的概率,也是每名农机工作者都应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以黑龙江省为例,截止2015年底, 全省农机维修厂点6301个,其中,一级维修厂点13个,二级维修厂点159个,三级维修厂点2934个,专项维修厂点3195个,从事维修人员22 070人;年维修量达100万台(套)左右,维修服务收入近4亿元,维修厂点总资产近6亿元,设备总额2.52亿元,维修人员持职业技能培训等级证书的5782人,维修厂点经工商部门注册的5498家。另外,有14家农机生产企业在全省设立农机生产企业售货服务厂点292个。

3 农机维修业改革发展的建议

3.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农机维修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社会化服务的带动下,农机保有量大幅度增长,但随着农机使用时间的增加,机具性能日趋老化,作业效率逐步下降,维修成本不断加大等问题日显突出。《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是国家促进和规范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重要规章,赋予了农机管理部门开展农机维修管理的行政职能。把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列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坚决消除农机维修业无证经营现象,促进农机维修质量提高。《合格证》管理工作是《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纳入工作日程,要严格依照程序和《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要求审定和核发,做到合格一个,发放一个,加强日常管理和引导,从上到下,要高度重视农机维修工作。

3.2 严格审批程序,加强监管,建立监督机制

2014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27号),明确规定将《合格证》的审批由前置变后置,对农机管理部门的监管提出了新要求。农机维修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农机维修经营审批程序要求,严格把关,切实做好《合格证》的审批工作。这项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是加强农机维修行业管理的重要措施和关键环节。加强《合格证》的日常管理,严格标准,审批备案,及时换证。严格执行工作制度和程序,规范农机维修经营行政许可审批工作。对不符合条件的维修厂点,应书面通知限期整改,凡超过整改期限仍达不到要求的,应下达《农业机械维修经营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并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3.3 加大扶持,推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项工作能不能做好,资金是大问题,《合格证》的核发和监管工作均需要资金扶持和专人管理,没有资金工作难以做到位,那么就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所以这项工作要想长期有效的坚持下去,就要有与之相辅的扶持政策,实行专人管理,加之相应的奖惩机制和扶持政策,让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建立健全各项扶持政策是推动农机维修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4 结束语

从调研结果来看,《合格证》核发工作发展的还不够平衡,各省之间有较大的差距。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觉得该工作对单位没有直接效益。这是对管理职能的淡化,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根据农机维修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农机维修服务业亟待调结构,谋发展,以保障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特别需要通过对现有维修厂点上档次、上水平、强管理,来满足大中型农机持续增长、高新机具普遍应用的维修需求。倘若不做好《合格证》的核发等基础性管理工作,不进行有目的的规范和引导,那么强调对农机的管理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失职行为。只有加强管理,强化监督,常抓不懈,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总之,《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审批核发是国务院深化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市场监管体系、涉及县级农机主管部门的唯一一项行政审批事项,其意义深远,要认真领会,必须抓实抓好,坚持不懈,使农机维修行业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方向迈进。

猜你喜欢

减排节能可持续发展
中国西北地区光伏发电的环境影响评估
我国冷藏车减排的可行性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船舶动力节能减排技术分析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暖通空调的恒温恒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