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
2017-07-13
1 概念
观光农业园是以农业为背景,以城市为依托,将城市居民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具有农业生产栽培、科技应用展示、文化发掘传承、生态保护培育和游客休闲娱乐等复合功能的旅游目的地。
2 发展历程
2.1 国外农业观光园发展历程:见表1。
2.2 我国农业观光园的发展历程。
3 农业观光园的特征:见表2。
4 农业观光园的类型:
4.1 按农业产业标准分类:见表3。
4.2 按资源特色及经营方式分类
4.2.1 体验耕作劳动型
以体验耕种采摘等传统乡村农事活动和农家生活乐趣为主要经营内容,着重于展示和体验田间地头的劳作活动;使游人在传统的农耕劳动中体验到真正的乡村生活,品味到田园生活带来的淳朴乐趣。
4.2.2 展示主题产业型
以某种产品为种养、展示的主题,着重于对主题产业在吃、住、游、购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展示;通过拓展经营层面和提升产品品味,使游人对园区的主题产业有深度了解的同时,引发游人对于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学习和购买的兴趣。
4.2.3 感知乡土文化型
以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为项目背景,围绕该主题开展食宿及文化体验活动。通过对于当地乡土文化的深度挖掘并开展各种互动活动,营造一种“精神家园”般的氛围,使游人在丰富有趣的体验活动中能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并为之所吸引。
4.2.4 住宿农家疗养型
以感受乡间的山野气氛和住宿农家为经营主题,着重于为游客提供安静舒适的住宿环境及新鲜自然的特色食品;使游人在住宿期间能够忘却城市生活的压力,充分放松身体和心灵。
5 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原则
5.1 生态性
在设计中,应通过自然的手段培育景观在农业生态的进程中健康生长,建设生态绿色廊道,通过地形塑造是雨水向河道汇聚,形成雨水收集体系,进行雨洪管理;以地形和水体来塑造宜人的小气候环境,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结构体系。在规划的尺度上充分应用农作物的景观功能,构成优美自然的农业景观,创造宜人的游憩环境空间。
5.2 经济性
在设计中应注意采用挖填均衡的建构模式,利用挖湖的土方营造山体,在丰富景观层次的同时增大表面积和绿量;构造集雨水收集、水景营造、绿地灌溉于一体的水系内循环管理模式,提升水的利用效率;在保证游客使用舒适的前提下,尽量利用闲置空间,仅兴建必要设施,避免“过度设计”,且尽量使用乡土材料和当地传统工艺,既减少对自然的影响,又增添乡野风情。
5.3 多样性
在农业观光园的设计中,为游人提供多样的体验,多着重于空间和活动两方面。
5.4 知识性
在设计中将当地可供讲解的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演示、说明等方法向游客进行传达,寓教于乐的同时亦提升了园区品位。
5.5 地域性
根据立地条件,深度挖掘当地文化精髓,充分发挥场所精神,营造浪漫、感性,富于文化底蕴、令人动容的景观。
6 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内容
6.1 项目背景研究
农业观光园区的设计规划首先应建立在对其项目背景的深度分析研究之上。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6.1.1 项目的概况分析
项目的概况的分析是对园区进行规划设计的首要任务,目的在于整理出项目规划方向的大体脉络。其一是对项目位置、规划用地范围及用地规模的归纳。再者,是明确项目的核心任务。
6.1.2 项目区域背景分析
在对项目概况进行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挥优势资源因素,扬长避短,对园区发展方向定位。
其一是对规划区域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条件及交通条件进行归纳。其二是对地区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抓住区域发展战略对项目带来的发展机遇,在区域发展格局中找准位置,充分发挥自身最大作用。
6.2 场地现状分析
农业观光园的项目多是在现有的农业耕种区之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为对现有资源实现最高效率的利用,避免重复浪费的设计,首先应当对现场进行大量详实的踏勘及问询工作。在工作中需对照现状图纸对現场的地形地貌、土地使用现状、水文状况、植被状况及道路交通状况等进行标识分析,以期在后续设计中能最大限度的对现状资源中的地形、水体、道路、建筑、植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用最小的改动达到最大的景观效果。
6.3 项目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即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y)分析,究其本意来说就是决策制定的过程结合区域现状和特点,利用SWOT模型,以规划区的区位特色、资源环境等内部因素,和政策背景、各产业市场需求等外部因素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的权衡分析,制定有指向性的具体规划,有助于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同时实现交通、生产、景观、生态间的平衡发展。
6.4 项目定位研究
根据对农业资源的调查分析确定园区的经营模式定位,从而确立规划设计方向。对于体验乡村生活形式的园区宜采用复原传统农家风貌的设计风格;而主题产业展示型的园区则需着重于主题产品或技术的应用与体验,强化其主题特色;以感知乡土文化为主要形式的园区一方面应尽量保持当地文化特色的原有风貌,同时亦需注意对于新建设施应参考当地传统施工材料做法,结合新的创意进行设计;而农家休闲住宿形式的园区则应以突出自然美景为主,在设施方面应注重舒适与简洁。
6.5 规划设计
6.5.1 确立规划依据
查阅并罗列与项目规划设计相关的文献资料,主要包括:规划区域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发展纲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各类相关设计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文件资料以及记载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资料。这些文献资料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是使方案有据可依、有源可溯的保证。
6.5.2 制定规划目标
对项目定位更深层次的探讨,以及对规划区的景观形象定位、旅游服务功能、生产效益及生态功能进行的具体表述。
6.5.3 明确规划理念
规划理念的建立应基于对整个园区的景观品位及重要功能的讨论,并对设计概念和控制总体风格进行控制。观光农业园的规划多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功能,在设计中需结合对当地特色的文化、艺术、风俗、技术等资源的深入挖掘与发挥,力求使规划区内的经营形式多元化、景观设计精致多样,并具有地域特点。
6.5.4 结构与总体布局规划分析
首先是景观结构规划。景观的构成需满足城市发展对生态、游憩方面的需求,并且尽量避免内容的同质化。即是说,在景观的风貌整体互相联系和契合的前提下又要有所区别。
其次是空间格局规划。根据规划区域现状地势,遵循自然进程,规划景观层次,形成生态基底。例如利用造挖湖堆山的手法,在土方就地平衡的基础上,构建规划区域的山水地形骨架;同时,丰富的景观结构能够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和多样的空间体验。
同时,进行视线结构分析也是营造丰富景观视觉体验的重要环节。是指通过对现状山体、控制性景观建筑、视景线、和以堤岛分割水面空间等的视觉层面的控制手段,营造多层次的视觉体验。
最后是生态结构规划。指结合景观控制和生态环境两个角度来建立区域尺度的景观安全格局,如此有助于提升周边区域及园区内部生态环境和景观品质,及良险循环的农业生态体系的建立。
6.5.5 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的划分,实际上是对其中游人的行为的空间布局安排。游人的行为基本上大致可分为游、购、吃、住、学五类,应依此将观光园划分为以下功能区:农业生产区、农业观赏区、游憩体验区、服务休闲区、科技示范区。各功能区所包括的内容则可根据项目设计的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和调整。
6.5.6 分项规划
(1)竖向规划。竖向规划主要包括地形塑造和水体规划两部分。
第一,根据整体景观风貌塑造的规划设计意向进行的地形和整体景观塑造;第二,竖向规划应与总体景观风貌塑造和生态环境塑造紧密结合,尽量做到土方平衡。
(2)交通系统规划。
包括车行交通体系、自行车交通体系、电动游览车体系、作业道路体系、步行道路体系、停车场、出入口等规划设计。
6.6 游憩活动体系规划(见表4)
6.7 旅游服务设施体系规划
旅游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建筑及标识系统两方面的内容。在设计中首先要保证建筑风格与园区的性质、规模、功能项适应;其次要体现乡土气息,与乡村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体现当地地域文化和建筑布局风格,并据有当地建筑的色彩和形态特征。在材料方面,宜多使用当地特长的石料、陶土、木材、竹子及茅草。(见表5)
7 农业景观体系规划
7.1 立地、布局——乡土
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历史及特点,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景观。
7.2 建筑、文化一一乡脉
延续整个乡村文化的文脉,使农业景观具备特有的文化魅力。
7.3 植物、动物一一乡韵
农业景观在规划中宜选用一些兼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还可养殖观赏价值或高经济价值的家禽或家畜。
7.4 人的参与一一乡情
人的活动也是景观的一部分,如钓鱼捕蛙、踩车推翻、种菜收菜、晒麦扬场、剪枝施肥等活动,体现了浓浓的乡土风情,也是人们了解农村生活的一种重要方法。
8 案例分析
8.1 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8.1.1 基本概况:
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北京市第一个农业项目规划与小城镇建设规划相统一,由首都规划委员会批准的农业项目,总体规划面积111.6平方km。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第六部委命名为北京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农业园区。
8.1.2 定位:
小汤山农业园是一个集安全果蔬畜禽生产、种植采摘、科普教育、农业考察、特色餐饮、温泉疗养、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都市农业观光园。
8.1.3 发展战略
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依据“科技示范、辐射带动、旅游观光”的总体功能定位,确定了把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成为首都农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展示窗口、现代新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生态型安全食品的生产基地。
8.1.4 规划建设
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以企业为主体,孵化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品牌建设,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先导产业,建立集聚效应突出的农业产业基地。全园形成了以高新农业科技为先导、基础农业产业为支撑、观光农业为窗口,一二三产全面发展的局面。
形成了“七区一园”的发展格局:以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为代表的林木种苗区;以生产、科研、推广为主的精准农业区;以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代表的水产养殖区;以草业中心、华都肉鸡公司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区;以鲜绿安公司、北京天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果品采摘区;以九华山庄、龙脉温泉度假村为代表的休闲度假区;以北京市小汤山苗圃为代表的园林园艺区;以三益集团、北林科技为代表的籽种农业园。
8.1.5 案例总结:
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结合发展,依托企业的资金优势、和城市的科技优势,由政府引导控制,充分发挥农业园的规模优势、生态优势和观光休闲优势,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為农业产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结合树立了范例。
以科技为动力的现代农业开发模式,和由企业推动的产业化发展直接结合,为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投资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具有很好的科技示范作用。
注重农产品品牌的开发建设,注重农业园的多样性开发,注重政府的引导扶持,把都市旅游、农业教育、对外示范和农业发展很好的结合起来。
8.2 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
8.2.1 基本概况
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是上海市继浦东新区陆家嘴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后成立的第五个功能开发区,是国内第一个现代农业开发区。开发区的建立旨在加速浦东一流农业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成为推动上海市郊乃至长江流域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样板。开发区规划面积4 km2,按观光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定位,是一种开发区型都市农业观光园。
8.2.2 产业发展
农业生产园区—第一产业
农业生产园区是开发区的主体和基础,广泛的采用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挥其科技示范、产业辐射的作用。生产园区运用了组培、水培等高新技术,生产反季节及特供的时鲜蔬菜、食用菌类和名优花卉。生产园区又分为六个小区:
蔬菜种植区:包括良种(苗)繁育、无土栽培蔬菜、绿色洁净蔬菜种植、食用菌栽培等内容。
花卉种植区:包括花卉种苗繁育、鲜切花栽培、盆花种植、插花摆花等内容。
绿化植物区:包括优良的观赏树苗繁育、盆景栽培、国内外优良树种培植。
瓜果种植区:包括瓜果种苗引进繁育、特色瓜果园培育。开辟了桃、梨、柑橘、
葡萄、枣、无花果等果园。
水产养殖区:包括名特优鱼、虾、蟹、鳌等苗种培育、名贵鱼、观赏鱼养殖。
畜禽养殖区:包括畜禽优良品种的繁育、宠物养殖等。
农产品加工区—第二产业
农产品加工区是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产业开发的主体,是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下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加工区主要包括:食品加工业、蔬菜加工业、肉制品半成品加工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等農产品开发形式。
产业配套园区—第三产业
产业配套园区以特色农业景观为景观基底,包括了行政管理中心、科研信息中心、商贸中心、教学培训中心等,是开发区的核心控制区。产业配套园区的第三产业开发将使农业开发区的观光休闲、科研培训、示范辐射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它和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区)的配合开发对第一产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8.2.3 案例总结
按观光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定位,依托都市的市场优势、科技优势,充分发挥农业观光园的生态优势和观光休闲优势,争取最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保持基地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开发设计,实行长远规划,分步实施。体现了开发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农业产业结构层次分明,一二三产紧密结合,相互促动,良陛发展。不仅成为了上海乃至全国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为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