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减负30年反思:“宽松教育”使国民学力显著下跌
2017-07-13
时事引读>>·原创·
2017年4月10日,《中国青年报》一篇《日本教育减负30年反思:公立瘦弱私营肥满,国民学力显著下跌》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30年前,日本中央和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实施了一系列减负政策,實行了著名的“宽松教育”,可从30年后的今天来看,结果非但没有达到减负的效果,还带来了公立瘦弱、私营肥满、国民学力显著下跌等一系列恶果。反思日本教育减负30年,我们发现,这对人口稠密、重视学历的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素材聚焦 “宽松教育”使国民学力显著下跌
30年前,日本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诉求大幅提升,经济条件优越起来的家长对激烈的竞争压力导致高强度的学业要求产生质疑。围绕教育如何适应经济高速繁荣,日本社会进行了大量公共讨论,减轻学业负担、改革大学入学考试的呼声甚至成了政治上的关键问题。于是,日本实施了降低教学大纲的标准(缩减课本)、减少规定学时和公立学校去重点化等一系列“宽松教育”政策,但由于这些政策只能约束公立教育部门,因此变相地促进了私营办学的发展和课外补习产业蓬勃发展,学生和家庭的升学、经济压力越发加大,更糟糕的是,“宽松教育”政策降低了达标的底线要求,努力学习、追求出类拔萃得不到承认,国民学力连年显著下跌。
【考场仿真试题】请结合以上材料和中国教育的现状,谈谈你对“减负的宽松教育”的认识,不少于150字。
【范文示例】在人口稠密、民众普遍重视学历的社会里,一味地实施“减负的宽松教育”政策,很可能像30年来的日本那样,最终非但减不了负,反而让家庭、社会甚至学生自己负担累加,并产生一系列恶果,即便个别情况下能消除一定的应试压力,但也很容易因“降低了达标的底线要求”而培养出整体学力跌落的“宽松世代”。教育改革的最大成功应该是在基础教育实践中寻求育人和应试的平衡,即便实行“减负的宽松教育”,也要充分尊重教育规律,适时适当而为。
其他适用话题 人才选拔;教育改革;反思借鉴;教育规律
(特约教师 周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