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的现状及培育建议
2017-07-13刘晓1
刘晓1.2.
1.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2.马鞍山园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企业培育的定义
科技型小巨人企业是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高新技术产品及其服务的,处在企业生命周期萌芽期和发展期的创建时间较短的,拥有自主创新产权和市场扩展阶段的,有发展潜力和品牌价值的中小型发展企业。
二、安徽省科技型企业发展现状
安徽省为了进一步壮大其高新区的产业规模,推进发展“千亿高新区”的战略目标,合肥市高新区管委会在2010年正式推出了“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培育计划目标是:在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人民币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3至5家,销售收入10亿人民币以上的企业25-30家,销售收入在1亿以上的企业200家。
在合蚌芜科技创新实验区和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等项目启动后,安徽省企业的得到了优厚的发展条件。从2000年至2010年,涨幅达到了300%。这使得安徽省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同时科技型企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产值上,安徽省科技型企业的年生产总值保持上升趋势,数量上,安徽省科技型企业数量也迅速增加。
尽管安徽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地区优势(靠近长三角科技创新优势区)、政策优势(合蚌芜工业园区等)和人才优势(中科大等科研院校),但是,整个行业还存在着诸多发展的不足:
(一)研发能力弱
科技型企业的研发能力决定了企业是否在科技创新产品或劳务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科技成果的质量直接确定了其生产力的优劣,安徽省企业的研发能力较低,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安徽省2010年科技型专利只有938件,在整个华东地区排名倒数第二。产值随逐年增长,却没有体现在长江下游经济发展黄金地带的优势,2010年年新产品产值最高的江苏省,为2565.7亿元,是安徽省的37倍之多。
(二)生产效率低下
安徽省科技型企业的研发能力弱直接导致了其生产效率低下的结果。安徽省长期处于劳动力密集型的发展产业之中,企业转型和科技型企业的成长缓慢。具体表现为:
(1)安徽省科技型企业的年均产值较低。在2010年,安徽省年均产值为9200万元,均没有达到三区的平均水平(东部、中部、西部年均产值分别为29300万元、15300万元、21100万元),年产值过小直接影响到了省内企业的规模扩大,不利于产业集群化发展,对企业影响巨大。
(2)人均产值低较低,在2010年,安徽省年均产值为46.59万元,远没有达到三区的平均水平(东部、中部、西部年均产值分别为71.93万元、51.76万元、55.78万元),表明了安徽省的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下,使得安徽省科技型企业在国内市场竞争中缺少优势,也是安徽省科技型企业发展较为滞后的原因。
(3)安徽省科技型产业还存在着产业利润少、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不足的发展现状。
三、对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培育的建议
(一)完善功能性社会支持体系 建设全面的政策支持机制
我国在人才和科技发展等方面都十分具有优势,但是这些优势却没有转化为应有的生产力。原因是,欠发达省份存在大量的人才外流的现象,发展较沿海相对落后,吸引人才困难。所以,欠发达省份应该完善功能性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全面的政策机制。
(1)应当制定完善的财税政策,优化科技型企业的创业环境。如安徽省在2015年出台了《安徽省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其中特别指出了结合国家进一步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对于创业处于萌芽期的企业,政府将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此外,政府还将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等提供一系列的税收补贴、贷款免息和减少登记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为了使这些政策顺利落实,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相关企业和创业人员获得全面的政策信息。同时,应当扩大政策的收益人群广度,鼓励更多有能力的人参加到创业中。
(2)应当加强创业教育和培训,培养创业的技能。经过实际调查,我国较少重视如创业课程的学习,使得创业等思维对大学生的启发效果有限。所以,政府应当加强对创业的教育以提高科技型人才的创业技能和意愿。具体措施建议如下:一方面,加强高等院校中的创业教育,支持高校中设立创业方面的相关学科,改进创业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城乡劳动者的创业意识来达到促进科技型人才发展的目的。政府建立创业基金,加大对城乡劳动者的培训投入,并建立培训信息的反馈机制,提高创业培训的效率。
(二)开发融资路径 完善金融扶持体系
根据科技型企业金融支持不足的情况和大量的融资渠道的影响分析得出以下促进我国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培育的对策和建议。
(1)努力拓宽直接的融资渠道。鼓励有条件发行债券的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合理的利用公司的股本,股本作为所有者权益固定的留存在企业之中,为企业的运营提供良好的资金投入。
(2)对银行的支持模式创新化。作为科技型企业外部融资行为的主要来源,商业银行的信贷服务影响了企业的融资效率。 所以商业银行应针对不同时期的企业特性,采用适用于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信贷产品。例如,对于萌芽期的科技型小巨人企业,银行在进行贷前调查时,应首先注意企业重点培育项目的完整性、可行性及可产业化等要素,聘请外部研究人员对该企业进行项目评估,从而对资金申请人的申请资质进行确认;其次,应当在资金发放计划制定时控制贷款额度,在调查评估基础上,分析测定企业后续资金的需求,同时强化银行对于贷款流向的监管,目标是降低此类业务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对于成长期企业,银行方面应把重心放在企业的研发进展情况,减少对项目市场化的审查。如若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可见成效的人力财力并且有理由相信该成果可获得巨大的利润。以此理念为支持,可适当扩大其的资金投入额度,采用既有资产抵押的方式防止坏账的发生。
(3)加强政府政策的资金支持。政府应当设立如产业创投基金、产业研发基金、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等通过产融互相结合资金支持政策。通过基金的专业化管理和运作,扩大投入基金的使用效率,推动科技型产业发展进程加快进行。
(三)重点建设专业孵化器 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
根据我国科技型企业孵化器有总体水平偏低且专业化孵化器较少等的特点,故而建议如下:
(1)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半数分布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工业园区所以,应当发挥模范孵化基地在全省的辐射作用。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加大对孵化器发展较弱的城市的经济支持和技术支持,促进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2)提高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的整体水平,增加孵化器的质量和数量。政府应当加大对省内专业性孵化器的建设,使得大量专业人才和专业设施聚集。发展具有专业性的科技型企业相比综合性孵化器,更能够实现初创企业的成本降低,聚集专业的人才队伍。(3)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和高端服务。孵化器不但应当提供厂房物业等物质性服务,还应当注重提高融资和财务方面的服务,同时提供培训服务以提高科技型人才的素质和工作效率。
(四)完善科技型企业数据库 促进企业信息交流
科技型小巨人培育是一个动态且持久的过程,所以应当建立科技型企业的数据库来帮助政府了解和分析企业的发展情况。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掌握企业的发展状况,了解企业发展需要的问题和需求。政府应当运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开发新的软件用户端,使得企业及时更新数据库的资料,更好的找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实施培育的计划,具有针对性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和信息的交流。
(五)建设完善培育基地 形成产业集群发展
企业集群是科技型企业发展的理想模式,同时,科技型企业的持续发展因企业集群而繁荣。科技型企业的集群客观上是实现一个地区企业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省会城市的企业集群化发展较高。例如,近年来,合肥市围绕汽车、生物制药等产业建立软件园、工业园,科技型企业集群正在形成;而在其他地区只有少数几家科技型企业,且企业间的协调性极差,科技含量低,并未呈现明显的企业集群趋势。所以,欠发达地区应当接受高新技术扩散效应,使得高新技术与特色产业进行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充分发挥科技的渗透作用和扩散作用培育出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特色企业。实现科技型小巨人产业集群发展。
[1]汪虎山.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创新链的培育研究[J]现代技术信息.2012.
[2]朱丽夏.安徽省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培育[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
[3]陈志华.财南通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培育发展外部动力机制分析[M].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4]殷林森.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价值挖掘与培育评价体系研究.[J].2012.
[5]李政.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制约因素及相关政策调查与评价[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