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社联动视角下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的发展探究

2017-07-13龚逾慈洪晓慧

消费导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低龄社会工作者社工

龚逾慈 洪晓慧

浙江理工大学 法政学院

三社联动视角下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的发展探究

龚逾慈 洪晓慧

浙江理工大学 法政学院

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的举措之一。本文立足于杭州市Y社区的实践调研,以三社联动为切入点,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者之间互动关系为核心,分析当前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 社区 三社联动

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是指年龄在55岁至70岁之间、生活在社区内、对社区志愿服务有热情并积极参与其中,在社区养老、环保、安全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老年志愿者。在国家倡导积极老龄化的背景下,社区低龄老人参与社区治理不仅有助于适应退休这一角色转换过程,满足其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交的需要,也有助于满足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居民需求。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的能力发挥离不开志愿者群体的组织化管理,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是指以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为主体,秉承志愿精神,以满足社区需求、促进社区和谐为目的,开展公益性志愿工作与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创新治理模式的重要体现。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的发展离不开社区、社会工作者及组织自身的协调联动,也就是政府正在倡导的“三社联动”机制。“三社联动”是指在政府部门领导下,社区带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社区内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各项社会服务、专业社会工作者主动介入社区提供专业服务,从而构建和谐社区治理的新模式。本文以杭州市Y社区为例,深入调查Y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发展情况,以三社联动机制为切入点,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互动为核心,探讨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建设性对策和思路。

一、三社联动视角下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发展的社区实践

杭州市Y社区是浙江省最大的公租房社区,也是2016年度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社区居民主要包括城市中低收入人员、创业人员、新就业大学生等。在社区治理面临困难群体多、居民问题复杂化的背景下,Y社区于2014年成立杭州市首个社区层面的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以“社区搭平台、社工领项目、社会组织送服务”的方式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引导和鼓励社区居民发挥自身作用服务有需要的居民,创建美好家园。在Y社区十余个社区社会组织中,“单身互助联盟”是最早入驻孵化中心的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之一。在社区老年人数量多,空巢老人、独居老人、高龄老人需求与问题较为突出的情况下,该组织充分利用社区低龄老人资源,在社区支持引导和社会工作者专业带领下服务有需求的老年群体。“单身互助联盟”目前有低龄老人志愿者四十余名,社工导师(社会工作者)一名,通过定期探访、生病探望、节日聚会、集体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关爱单身独居老人群体,增强社区居民间的互动联系,培养社区温暖互助氛围,构建社区共同体意识。组织资金来源主要为社区、街道、市级政府购买社区服务。从组织成长发展过程来看,我们发现,Y社区以孵化中心为平台,为每个社区社会组织配备一名社工导师,逐渐形成了以社区为引领,以社会工作者为专业支撑,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三社联动”机制。“三社联动”机制下社会组织的发展,要求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在明确自身职责、各司其职的同时相互联系、优势互补。

首先,社区是指社区自治组织居委会为核心的社区部门,其角色是支持者、监督者、资源链接者。低龄老人群体有其特殊性,其公益热情大于组织能力,需要社区鼓励引导,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同时还需对组织活动的开展情况等进行定期评估与反馈。例如,Y社区通过孵化中心这一平台,为“单身互助联盟”提供办公场地与财务管理服务,并通过社区公益创投的形式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此外还积极整合辖区资源成立“商家联盟”作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努力解决组织自我“造血”功能,不断激发组织活力。

其次,社会组织。本文探讨的社会组织是指以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为代表的社区内生型社会组织。其主要角色为组织载体与服务提供者。一方面社区社会组织为社区服务提供了组织载体,并通过服务项目的形式为社区低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参与的平台;另一方面,社区社会组织自身也是社区服务的提供者,其扎根社区,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组织开展多元化的服务活动,惠及广大社区居民。

再次,社会工作者是指持证的社区工作者,作为社区社会组织的社工导师,承担着协助者、协调者、资源链接者等角色。社会工作者为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的发展注入专业力量,一方面利用自身专业技能帮助社区社会组织孵化成长,包括专业知识指导、政策咨询以及资源链接;另一方面帮助协调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及相关部门的关系,并将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情况及时反馈给社区。

二、三社联动视角下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发展的困境

对Y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单身互助联盟”的调研表明,该组织自成立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曾获得杭州市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并在项目评估中荣获优秀,但组织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与困难,基于“三社联动”视角将之总结为以下四方面。

(一)社区引领行政色彩强烈

社区居委会是社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要平台,但其行政色彩较为强烈,社区工作者更多地是作为行政者而非服务者。在社区社会组织的孵化发展过程中,社区的行政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社会组织的活力,主要表现在理念、制度与执行三个方面。首先理念上,社区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关系定位仍是上下级管理关系,而非“伙伴式”关系或是“协助式”发展。其次制度上,社区的行政化色彩限制了社区社会组织的自主性,例如组织经费的统一管理制度,组织使用经费需通过社区审批,一定程度影响了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的独立发展能力和服务创新性。最后执行上,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提供有时会偏离“需求为本”,而转向社区“命令”为导向,开展一些任务式活动,导致组织服务无法准确回应社区需求。

(二)社会工作者专业性较弱

调查发现,社区社会组织的社工导师皆为持证的社区工作者,但指导工作专业性较弱,指导内容较为简单,主要分为日常指导与活动指导,指导形式主要是组织例会、微信群议。日常指导是指社工导师协助组织进行公益创投项目申报、传达相关政策、反馈居民需求等,活动指导是指社工导师指导组织开展服务活动,包括策划、宣传、实施等环节。例如,单身互助联盟的社工导师,由于自身专业素养的局限等主客观原因,在核心志愿者培养、组织发展规划、资源链接等方面缺乏比较专业、深入、有效的指导,不利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三)社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不强

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由于发展时间短、核心志愿者能力不足等因素,组织自身能力不强。组织能力主要指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首先体现在组织筹资能力弱,组织经费主要来自街道、社区等各级政府购买服务与公益创投,较少吸收其他社会资金。Y社区社会组织的经费主要是由社区公益创投比赛决定,最高不过三千元。单身互助联盟的负责人表示,目前的经费对于服务开展远远不够。其次是志愿者管理。例如单身互助联盟虽有低龄老人志愿者四十余名,但由于志愿者时间难以协调,实际参与的志愿者仅四分之一。另外还存在组织人员架构不清晰、核心成员不稳定、老人志愿者服务能力不平衡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此外,组织服务能力主要表现在服务过程与服务效果。由于知识结构、年龄等因素的影响,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提供的服务专业性较弱,主要是物资慰问和言语抚慰,缺乏“助人自助”的理念、目标导向与效益意识,没有建立受助者互助网络,导致服务的效果与影响十分有限。

(四)“三社”互动的广度与深度有限

在Y社区培育和发展低龄老年志愿者组织的过程中,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者的互动仍处于较单一的执行层面。调研发现,Y社区“三社”联动主要体现为三种形式:一是居民向社区反应问题与需求,社区向相关社会工作者(即社工导师)传递信息,社工导师与所指导的社区社会组织商讨对策,最后由社区社会组织发动志愿者提供服务、解决问题,并接受社区与社会工作者的指导、监督与评估。二是居民向社区社会组织反应需求,社区社会组织凭借自身力量进行介入,若不成功则通过社工导师反馈给社区,由社区进行恰当处理。三是社区社会组织通过社区调研与需求评估,主动发现问题,积极介入并解决,并接受社会工作者与社区的指导、监督与评估。目前主要以第一种互动方式为主,“三社”的角色较为被动,“三社”的互动形式较为单一、互动的内容不够深入。

三、三社联动视角下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发展的对策

(一)转变社区角色与理念

在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发展的过程中,社区应树立“协助式”抑或“伙伴式”发展的理念,“协助”而非“主导”,给予社区社会组织更大的发展空间与自由权。这要求社区对待社区社会组织,关系上应逐渐由行政上的上下级关系转变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伙伴式关系;制度上应积极践行“三社联动”机制,构建社区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平台与相关政策制度;具体执行上应在经费支出、资金募集和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更多自主性,提升组织服务的自主与创新。例如,经费支出上,在保证收支透明的情况下允许社区社会组织自由支配部分组织经费,而不是简单的集体统一管理;资金筹集上,更多地发挥组织自主筹款潜力,减少对政府或社区资金的依赖,多方链接资源着力缓解资金短缺问题;活动开展上,鼓励组织自主开展需求评估,主动发现社区问题,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开展服务活动。

(二)提升社会工作者专业指导能力

在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管理与服务知识薄弱、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指导尤为重要。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指导不仅体现在日常事务的管理、活动的指导,更应体现在核心志愿者培养、组织发展规划、资源链接等方面。核心志愿者培养是指发掘与培养认同组织理念、有较强组织能力并愿意对组织付出的组织领袖与积极分子,使组织能够逐渐脱离对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依赖实现独立、可持续发展。志愿者培养主要包括能力培养与情感培养。能力培养的目标是提升志愿者的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另外,由于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多为自发性组织,这些老人志愿者出于爱心与赤诚参与社区治理,因此,如何进行情感培养,激励、提升他们的社区参与热情非常重要。此外,对于社区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的长远发展,组织定位与发展规划至关重要。社会工作者必须协助省察组织定位、找准组织特色及优势、做好组织规划,确保组织目标明确、团队齐心。

(三)增强社区社会组织自身活力

组织的发展主要是内部管理与外部服务,激发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活力要从增强社会组织的管理能力与服务能力两方面着手。增强管理能力主要是志愿者管理与经费管理。志愿者管理方面,要逐步建立制度化的宣传、招募、培训、分工、激励措施以稳定志愿者团队架构,规范志愿者队伍建设。例如,坚持能本原则,根据低龄老人志愿者的能力特点进行分工,提升其成就感与归属感。经费管理方面,一是要学习和遵守国家相关制度,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二是拓宽资金来源,除了积极获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资助,还需在法律制度允许范围内尝试基金会资助、企业赞助、社区募捐等其他筹资渠道。增强服务能力主要是提升服务专业性与规范性。就现状而言,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的服务活动大多内容与形式比较单一、受益群体有限,如何真正做到需求为本,能够根据社区需求制定适切的服务计划并有效执行,并能够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与跟进,这是当下亟待提升的问题。

(四)拓展“三社”互动的广度和深度

促进低龄老人志愿者组织的健康发展关键在于“三社联动”,“三社联动”的核心在于三大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主要体现在理念、制度、执行三个层面。理念层面的互动是指“三社”在基层社区治理、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方面应达成理解与共识,并藉此做好角色定位、构建伙伴式发展关系。其中,专业社会工作者应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组织协调、资源链接等作用。制度层面的互动是指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社区应提供制度上的支持与监督,使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有章可循”,且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相关政策制度,才能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化发展,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推动社区发展。最后,理念、制度层面的互动都需要落实到执行层面。如前文所述,“三社”三大主体各司其职、相互联系,某种程度上分别代表着国家性力量、社会性力量、专业性力量,需要转变传统理念,建立伙伴式发展关系,围绕社区居民需求开展社区治理活动,达致“三社”之间的互动平衡,才能真正促进居民参与、提高居民福祉、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1]顾东辉.“三社联动”的内涵解构与逻辑演绎[J].学海,2016,(3)

[2]徐永祥,曹国慧.“三社联动”的历史实践与概念辨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2)

[3]张继军.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机制研究——以资源输入为分析视角[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4

龚逾慈(1983-),女,湖南张家界人,中山大学社会工作硕士,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洪晓慧(1996-),女,浙江台州人,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工作专业14级本科。

浙江省大学生新苗人才计划(2016R406068)、浙江理工大学品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社会工作(dbts201605)、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市拱墅区民政局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基地(2016sj01009)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低龄社会工作者社工
低龄未成年人案件核准追诉问题研究
青春社工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社工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低龄儿先天性并指
低龄未婚先孕者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后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