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宜居城市的社区关系网络研究

2017-07-13刘文丹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消费导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宜居城市青岛市居民

刘文丹 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生态宜居城市的社区关系网络研究

刘文丹 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当前的城市化和社会转型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另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得其对城市的“生态性”和“宜居性”产生了迫切的需要,生态宜居城市的理念就由此被提出,并广泛被人们所接受。文章从社会网络关系的角度对青岛市生态宜居城市中的社区人际关系网络进行了分析,旨在了解生态宜居城市的社区人际关系网络的发展情况,并希望通过建立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网络来增加城市的宜居性。

宜居城市 社区网络 人际关系网络

一、引言

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而不断提高,社会的不断进步的同时,工业化过程带来的环境污染、人地关系恶化等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建设适合人们居住的生态宜居城市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青岛市建设宜居城市的环境与特点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青岛市社区人际关系网络,因为社区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最小的单位,所以建设宜居城市其中一项就是通过社区发展来实现的。

近几年来社会关系网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社区就如一个小小的社会,也可以把社区看成社会的一个缩影,在社区内也会存在社区关系网络。而生态宜居城市的社区关系网络无疑对其社区的发展乃至城市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于生态宜居城市来说其社区关系网络是十分重要的。

二、生态宜居城市的社区关系网络

(一)生态宜居城市

1.生态宜居城市的含义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宜居城市建设,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充分保护。宜居城市是以城市的各种指标来衡量城市宜居的程度,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打造一个最适宜人居住和生活的当代城市。

2.青岛市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

2016年,中科院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提出了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六大维度,青岛至少有三大维度排名前列,分别是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城市自然环境宜人性、城市的环境健康性,在被调查的40个城市中,青岛市宜居指数最高,排名第一。但是从整体数据来看,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尤其是城市安全性、环境健康性和交通便捷性这三方面成为了城市建设的短板,所以整体来看青岛宜居城市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结起来说社会的和谐、稳定无疑是建设宜居城市的一个重要的也是基础的方面,而社会的和谐又包括了政局稳定、治安良好、民族团结、各阶层融洽、社区和谐、城市城乡协调发展等各方面的要求。其中社区作为城市中最小的单位,社区和谐需要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建立起和谐良好的社区关系网络,只有这样居民才能安居乐业,社区和谐才能促进城市的和谐,推进宜居城市的建设。

(二)社区人际关系网络

1.概念界定

为了得到一定的需求满足,人们在共同社会活动中会建立一定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包括心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以社区人际关系网络是居民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网络,也就是一个人经过长期和社区以及他人之间发生联系所产生、建立的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利用的人际关系。

2.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网络与建设宜居城市的联系

社区是城市中最基本的单位,社区和谐是城市和谐的基础,要想构建和谐城市就必须保证城市社区的和谐。人是社区中的主体,只有人与人之间都和谐相处社区才能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社区和谐的一个重要保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社区乃至整个城市中最基本的联系,城市的和谐离不开社区的和谐,社区的和谐又要依赖于社区内人际关系的和谐。所以城市和谐要以社区和谐为基础,而社区人际关系的和谐又是社区和谐的关键,因此建设和谐城市就必须创建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构建宜居城市归根结底是要建设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

(三)青岛市社区人际关系网络的发展

由于城市社区的和谐是建设宜居城市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社区人际关系的和谐无疑对青岛社区的和谐发展以及宜居城市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社区人际关系对构建宜居城市的影响,本文对青岛市某小区内部的人际关系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社区人际关系网络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1.小区中的人际关系日渐疏离

结果显示,随着青岛市的发展,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使得小区之间的人际关系相对于以前来说也在不断地变化。现在的城市建房都采用修建单元楼的方式,各家各户基本上是独立的,而且城市居民邻居之间的串门、交流也越来越少了,其人际关系也越来越生疏,大部分居民对自己的邻居都不是很了解。

2.小区内人际交往比较松散

青岛市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之间的需求互助自然减少,这种现象势必会拉远居民之间的关系。问卷的数据显示小区内缺乏人际交往,居民对小区的认同感和居民的安全感会降低,从而会导致小区内部居民的联系减弱。居民之间的相互不了解,其对居住地域的认同以及居民彼此间的相互认同产生了许多问题。

3.居民之间缺乏相互信任

随着青岛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流动加快,许多外来人口大量涌入青岛市。外来人口增多使小区居民的异质性增强,导致了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感逐渐下降,对于小区中的其他人的警惕性不断加强。在这种条件下,居民不会主动地去信任别人,与别人交流,缺乏信任对居民间的相互交往产生了很大阻碍,这对小区内人际关系网络结构的构建无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与困难。

三、建设宜居城市的建议从以上的分析中知道,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网络是构建和谐城市,建设宜居城市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而通过调查发现社区人际关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成为了构建和谐社区、建设宜居城市的阻碍。所以建设宜居城市就必须解决社区中人际关系的问题,以下对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建设宜居城市提出几点建议。

1.社区应组织集体活动使居民加强交流,增进了解

社区居民之间缺少交流,互不了解,无疑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一个很大的阻碍,要建立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网络,首先必须使居民间的接触和交流增多。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和谐相处才能使社区和谐,然后更进一步的促进城市和谐。问卷的结果显示,有60.53%的人更希望通过参加社区的娱乐活动来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

2.推动社区内部社区文化的建设

社区文化对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构建和谐社区人际关系网络就必须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乃至构建和谐城市的精神保证。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主要的切入点,社区内文化活动的举行不仅沟通了社区成员间的感情,也为社区居民的交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社区间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也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创造了条件。

3.制定完善的社区管理制度

社区制度的制定应以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居民的意愿为基础,以社区内人际关系的和谐准则,形成的社区的整体的规范。完善的社区制度可以为社区人际关系的构建提供保障,其又能有效的杜绝社区内不和谐行为的出现,为和谐人际关系网络的构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人际关系的和谐又可以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所以完善的社区管理制度对宜居城市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结论

青岛市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认为建设青岛市宜居城市归根到底是构建和谐的小区人际关系网络。青岛市社区关系网络的发展与完善是其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中一项重要的环节,居民间的相处方式对整个城市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城市和谐的基础,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构建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社区的和谐,更有利于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

[1]陈涛.社会发展与社区发展[J].社会学研究.1997,(2):9-13.

[2]贾素荣.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研究——以包头市为例[D].内蒙古大学,2013:2-9.

[3]李燕.创建和谐社区新型人际关系[J].平原大学学报.2006,23(6):41-43.

[4]王莉彬.论和谐社区建设中邻里关系的重建[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3):29-30.

[5]闫文鑫.现代住区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及其重构探析——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0(3):28-29.

[6]张继涛,潘晨晨.城市社区人际关系何以疏离[J].中国教育报.2009:1-2.

刘文丹(1989-),女,汉族,山东菏泽人,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猜你喜欢

宜居城市青岛市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
Три самых благоустроенных города Китая
--Циндао,Куньмин и Санья
青岛市关工委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宜居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选择标准
关于老年宜居城市的调研报告
瑞士公布的宜居城市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