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平台、多出口”的高职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7-13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066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2期
关键词:艺校琴行岗位

韩 静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066000)

“一平台、多出口”的高职音乐
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韩 静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066000)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制约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对以就业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制定了“一平台、多出口”的人才培养方案,即以音乐表演为大平台、搭建幼教、琴行营销与管理、艺术学校管理、艺校陪练、企事业单位文化宣传与辅导等多个职业出口,广泛开展项目教学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既畅通了就业渠道,又增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就业;可持续发展;培养对策

一、高职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教育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的定位包括两方面:其一是职业定位。“职业定位”就是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使学生具备从事相关岗位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其二是学术定位,“学术定位”是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培养使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综合素养,具备在未来工作中进行技术改造、管理、研发和创新的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继展开,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职特色不明显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一直照搬照抄本科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其最大弊病之一,就是缺乏高职教育特色。学生经过三年培养后,相对本科毕业生而言,专业水平依然不高,就业竞争力依然不强,导致大量的就业机会流失。

(二)专业定位不准确

由于不考虑学生薄弱的专业基础,再加之缺乏深入的专业调研,导致专业定位不够准确,培养目标与学生实际就业岗位严重脱节。根据我们多次的深入调研,大多数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是与音乐表演相关的产、销、服务、管理等工作岗位,而现实中,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却仍然聚焦于学科、学术型人才的培养。

(三)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由于片面以就业为导向,将学生的初职就业岗位要求视为培养目标,缺乏目标岗位与升迁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构建,忽视文化素养、通用能力、综合素质培养,忽略了升本、考研等学历提升发展途径,使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这里会好的,我想什么时候照镜子就可以尽情地照。我可以和克里斯蒂娜交朋友,可以把头发剪短,可以让别人去打扫收拾他们自己的残局。

二、“一平台、多出口”的高职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准确进行专业定位

从近五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平均数据来看,在中小文艺团体表演岗位就业的人数占3%左右,在琴行艺校、幼儿园从事教学工作的人数占25%左右,文化公司、琴行艺校、企事业单位进行文化宣传及管理服务工作的人数占63%左右,升入本科院校的学生占6%左右,从事其他工作的人数占3%左右。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最主要的就业去向是文化宣传与艺术管理与服务岗位。而本科院校的学生在琴行艺校、中小学从事教学工作的人数占70%左右,这样的结果与各自学生的专业基础有直接的关联,由此简单照搬本科培养模式就会阻滞高职学生顺畅就业,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专业基础,准确进行专业定位。

在调研中还发现,琴行艺校的管理岗位、文化公司的营销岗位、幼教工作岗位、大型企业的文化宣传与辅导岗位都存在对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而这些岗位并不被本科生看好,反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备受上述单位欢迎。因此,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定位,必须与这些学前教育、艺术管理、文化宣传与辅导等诸多实际工作岗位紧密对接、无缝对接。

(二)搭建“一平台、多出口”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构建模块课程体系

“一平台、多出口”,即以音乐表演为平台,以琴行艺校管理、文化公司营销、幼儿教育、企业文宣与辅导等为多个出口,畅通学生就业的“立交桥”。

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经过8年的人才培养实践研究,我们以音乐表演大平台为基础,设立了学前教育、艺术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形成了基于音乐表演、音乐教学、学前教育、艺术管理等多个职业出口的5662+924的课程体系。即五门专业基础课《基础乐理》《视唱练耳》《艺术概论》《名作欣赏与曲式分析》《中外音乐简史》;六门专业核心课《声乐表演》《器乐表演》《钢琴演奏》《合唱与指挥》《形体与舞蹈》《钢琴伴奏与和声》;六门模块课(幼教、管理模块各六门)《学前教育与心理学》、《学前美术教育》《文化市场营销学》《文化活动策划与管理》等;两门专业平台课《音乐教学法》《群文工作实务》;9周综合实践(每学期集中实践1-2周)、24周的顶岗实习。

一二三学期,搭建音乐表演专业知识技能平台,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在第四学期继续延伸音乐表演技能课程学习的同时,开设“学前教育”与“艺术管理(侧重琴行、艺校管理)”两个模块课程,学生根据就业意向选择其一进行学习。第五学期开展顶岗实习,有了对岗位工作的初步认知后,第六学期再回到学校进一步开展专业表演技能及模块课程的学习。并通过五个学期《声乐(器乐)表演》课小组授课教学,实现学生“一专性”表演技能的培养。在音乐表演技能获得系统化训练基础之上,开设《音乐教学法》,《群文工作实务》等课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构建了学生多种职业能力,不但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为学生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1.遵循知识内化规律,构建“多样化”实践教学体系

即构建技能大赛系列化、教学汇报音乐会常态化、各种演出经常化、舞台课堂化、课堂舞台化等“演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丰富的舞台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遵循职业成长规律,进行课程开发

即按照初职岗位、目标岗位、发展岗位的职业成长规律要求,进行课程开发,在课程设置上既要开设初职就业岗位必须的课程,又要做好职业升迁的知识技能储备,开设《音乐教学法》、《小型文化企业管理》等课程。

3.遵循专业教学规律,实行项目化课程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即坚持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解决实际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锻炼提高学生组织、交往、合作等多种关键能力。积极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快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供终身学习资源。

4.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

将学生军训、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和其他素质拓展活动(主题活动、文化讲堂、体育艺术、心理健康、文明养成等)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人为本、立德树人。

[1]林敏婷.高职音乐表演艺术类专业器乐发展与培养模式研究-以校企合作器乐培训工作室模式为切入点的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内容开发[J].黄河之声,2014.17.

[2]李俊生.高职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模式个案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

韩静(1972- ),女,北京人,本科,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表演与教学,工作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教师。

猜你喜欢

艺校琴行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地方艺校服务乡镇文化站人才队伍建设途径浅探
湖北省幼儿古筝艺术教育现状
如果大马不是马?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廉进则腐退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歌消春尽,少年远去
分期付款搞促销资金链断裂压垮小琴行